养蜂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养蜂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养蜂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饲养蜜蜂920万群左右,蜂蜜产量约54万吨,均占世界第一位。我国现有蜜粉源植物5.6亿亩左右,可以容纳蜜蜂1500万群,我国养蜂产业尚存巨大发展空间。
养蜂产业是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甜蜜”事业。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面决胜阶段,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仁怀提出打造“亿元养蜂产业”,不仅是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主抓手,而且还能够打造酒都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白酒产业良性发展增加生态环境保障,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平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现有仁怀市酒投公司、贵州省仁怀市福恒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仁怀市百花香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蜂产品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特别是仁怀市酒投公司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销售网络广、带动引领作用强,为仁怀养蜂产业起到了较好的龙头带动作用,养蜂产业已成仁怀市脱贫攻坚重点产业。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全市50群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户),均采用了“活框式”养殖方式,仁怀市中华蜂养殖孵化基地和仁怀市百花香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仁怀市三百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5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共养殖蜜蜂5000群左右,均达到了“活框式”养殖示范标准,一些散养户已开始逐步将“固定式”蜂箱改成“活框式”蜂箱。
仁怀市酒投公司注册申请了“酒都蜂”“酱蜂子”等7个蜂蜜商标,贵州省仁怀市福恒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仁怀市百花香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开发了“云祷山”“太阳村土”等蜂蜜产品。仁怀市酒投公司的蜂蜜产品,线下主要通过“酒+蜜”举措,在全国194家“仁怀酱香酒道馆”内进行销售,线上主要通过自营京东商城店、公众号和战略合作商酒仙网、华致酒行等线上门店进行销售。其他养蜂企业的蜂蜜产品,主要通过淘宝、京东等线上销售和市内朋友圈自售。
仁怀市委党校结合脱贫攻坚挂帮工作和自身干部教育培训职能职责,于2019年8月在后山乡新山村筹划建设“仁怀市中华蜂养殖孵化基地”,采取“一基地多点”模式,集中饲养蜜蜂561群,全覆盖对新山村245户贫困群众进行产业帮扶,通过孵化基地免费为农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村群众学到养蜂技术后自发发展养蜂产业。孵化基地建立以来,已接待市内外学习考察2000余人次,为“亿元养蜂产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据对仁怀养蜂产业统计调查,2019年全市养蜂总量1.5万群左右,主要集中在长岗镇、喜头镇、后山乡等纯农业乡镇,有养蜂协会1个、养殖孵化基地1个、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场25个,带动5000余户养殖中华蜂,其中贫困户2000余户,存栏蜜蜂50群以上的养蜂场(户)200家左右,产量30余吨,产值900万元左右,为打造“亿元养蜂产业”、决战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仁怀养蜂产业规模小、基础差、条件恶劣,规范化程度低。全市年饲养50群以上的养蜂场(户)不足10%,小规模生产导致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仁怀养蜂生产基本依靠手工或半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散养户大多沿袭传统“固定式”饲养方式,在饲养操作、生产机具研发等方面发展极为缓慢,从而导致养蜂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经济效益低,直接制约养蜂产业快速发展。
在仁怀传统农业中,大季作物主要是高粱,小季作物主要是油菜。由于高粱种植与油菜种植接茬时间有半个月左右的冲突,随着仁怀高粱价格的逐步提升,农民选择确保高粱的种植,从而放弃了油菜的种植,全市农村存在小季大面积抛荒、弃种现象,油菜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25万亩左右减少到现在的5万亩左右,导致蜜源特别是春季蜜源大幅度减少。
由于仁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农村土地撂荒多,蜜蜂饲养与蜜源植物供给脱节,使转地放蜂、追花夺蜜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增加了蜂农养蜂成本。农民对蜜蜂授粉重要性认识不足,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喷洒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给蜂农造成重大损失。
养蜂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养蜂队伍老龄化严重,全市养蜂人员平均年龄50周岁左右,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上养蜂人员常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蜂产业,养蜂队伍“青黄不接”。
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养蜂产业发展指导不够,安全和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行业监管力量薄弱,部分蜂农在蜜源淡季采用白糖熬成糖浆饲养蜜蜂,造成蜂蜜蔗糖含量超标,蜂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目前全市养蜂产业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及专家团队,主要靠合作社及农民自行投入资金养殖,最终导致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落后,没有专门蜂蜜产品加工车间,蜂群及蜜源发展基础薄弱,蜜蜂养殖发展在规模化、集约化方面很难突破。
市推动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产业挂帮企业要发挥平台公司优势,制定出台对挂帮重点农业产业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方面工作计划,全力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但实际情况是“雷声大、雨点小”,样子做得扎实,实际成效不大。如后山乡新山村“仁怀市中华蜂养殖孵化基地”项目生产的优质蜂蜜,由于挂帮企业不能及时收购,导致养殖职业经纪人和养殖户恐惧彷徨、心生退意。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雏形,五年见成效”总体思路,做好养蜂产业发展引导。
基础年:2020年,市委党校牵头建成“仁怀市中华蜂养殖孵化基地”,各乡镇(街道)巩固现有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大户,做好大规模发展养殖人才准备;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批示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做好《仁怀市亿元养蜂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组织形式、试点基地、资金投入、推进时间等扶持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市酒投公司牵头做好《仁怀市中华蜂产供销亿元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好蜂蜜生产资质,建成生产车间,完善相关设备,申请注册蜂蜜商标,开展蜂蜜产品设计,构建产销渠道及“平台公司+职业经纪人+贫困户”发展模式。
雏形年:2021—2022年,市相关部门将“仁怀市中华蜂养殖孵化基地”作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养蜂技术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每年安排主体班次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孵化基地学习,通过基地孵化效应,扩大蜜蜂养殖规模,打造“4个1”养蜂模式,即在全市范围内孵化养殖蜜蜂1000群左右的专业合作社10家、养殖蜜蜂100群左右的大户100家、养殖蜜蜂50群左右的农户1000家、养殖蜜蜂10群左右的农户10000家,全市蜜蜂养殖数量达到1.6万群左右,奠定“亿元养蜂产业”养殖基础。
成效年:2023—2024年,重点依托仁怀酒投公司市场销售渠道,加大蜂蜜产品研发力度,最大限度提升蜂蜜附加值,创新“酒+蜂”产品合作体,打造中国酒都特色蜂蜜产业品牌;依托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科普中国示范建设,在长岗镇修建蜜蜂博物馆,夯实“亿元养蜂产业”文化基础;筹建“仁怀市中华蜂产业园”,全面推进养蜂产业产品加工储存、技术服务、市场服务、休闲观光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蜜蜂养殖、蜂蜜加工、科普培训、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养殖示范区,使之成为仁怀农业对外开放重要平台,最终实现打造“亿元养蜂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以点带面,全市覆盖”思路,仁怀养蜂产业发展通过“一场馆、两中心、三示范、四基地”蓝图进行规划布局。
一场馆:将长岗镇蔺田村中华蜂文化博物馆改建成仁怀市农耕文化酱蜂馆,展陈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左右,内容包括中华蜂渊源、文化、科普知识、产品展示等。
两中心:在怀南坛厂街道神采八卦园和怀北高大坪镇金山银水两个乡村旅游景区建设蜂蜜展示中心,每个展示中心面积200平方米左右,主要用于助推蜂蜜市场推广销售。
三示范:根据产业布局,除中心城区五街一镇和怀西白酒产业集聚区不太适合发展养蜂产业外,重点在怀南(茅坝、龙井、九仓、后山、五马)、怀北(三合、火石、大坝、美酒河)、怀东(喜头、学孔、长岗)三个农业区域打造蜜蜂养殖示范区。
四基地:在坛厂街道神采八卦园、长岗镇蔺田农庄、高大坪镇金山银水3A旅游景区和苍龙街道草木年华拓展训练基地建设4个中华蜂养殖体验基地,主要供游客观赏、采蜜、学习,让游客亲身感受蜜蜂养殖及采集蜂蜜的体验。
打造“亿元养蜂产业”,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为产业发展做好组织、人才、蜜源、政策、机制、文化等保障。
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仁怀市“亿元养蜂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亿元养蜂产业”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规划的实施,引导项目建设快速、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文体旅游局,负责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中华蜂养殖体验基地和现有规模养蜂场,对农村知识青年、返乡农民工、事业单位离岗创业人才等进行养蜂创业就业培训,力争2022年内培养出100名以上养蜂专业技术人才,孵化出50家以上规模养蜂场(户),成功打造“4个1”养蜂模式,确保“亿元养蜂产业”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加大蜜源建设。在遵循“不与高粱争地”前提下,政府要强化冬季油菜种植,将仁怀油菜种植面积恢复到20万亩以上。同时,在“绿色仁怀”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发展蜜源植物,建设花粉蜜源基地。
强化政策扶持。整合涉农项目、农机补贴、风险救助和特色保险等资金,加大养蜂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土、税务、财政等部门对养蜂产业的支持,将养蜂设施列入农机补贴政策,加快蜂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强化区域性蜂蜜产品质量监测,营造养蜂产业良好发展环境。
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原则,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重点,主要是蜜源培植、道路、供电、供水、培训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放手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进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养蜂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扩大宣传推广。多渠道宣传蜂蜜与健康的科普知识,营造良好的“亿元养蜂产业”文化氛围。加快培育以大户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蜂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养蜂产业合作体,引导发展“众筹养蜂”“互联网+养蜂”模式,建设生态养蜂休闲观光基地,举办蜜蜂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养蜂产业与旅游文化、养生文化、酱酒文化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