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工读学校的发展与启示

2020-03-02 01:33
理论与当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读学校关区七星

当下我国开办的工读学校是指以边劳动边读书的方式对大约13—17岁具有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轻微犯罪行为,不适合在一般学校受教育,但也不足以送少管所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带有矫治色彩的专门法制教育的学校。

工读学校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那些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多处于义务教育期,他们的义务教育权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这里的专门学校就是指实施工读教育的工读学校。工读学校保持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的连续性,实现了他们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

一、毕节市七星关区工读学校的建立与发展

(一)学校建立的背景

七星关区地处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七星关区治安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趋增多,如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全区立案不起诉的未成年人413人,占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29.88%,其中“两抢一盗”侵财性案件占51.8%,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认真研究,于2012年7月投资修建了七星关区工读学校(即七星关区育新学校),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创造一个系统规范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工作,为法治毕节创建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工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七星关育新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以爱心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七、六、五”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即建设七个管理团队。即文化教育团队、军事教官团队、心理矫正团队、兴趣活动团队、法制教育团队、后勤保障团队、安全管理团队,七个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六”即注重六大特色教育。一是养成教育。从教育学生改掉自身的陋习着手,坚持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二是心理教育。学校编印了《心理导航》教材,按“一生一策”建立成长轨迹方案,实施1+N的心理辅导,即一名教师负责多名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障碍,重塑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三是法制教育。编印了《法律与我同行》教材,通过现身说法、观看法律视频等形式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用法,进而达到尊法、守法的目的。四是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体验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帮助别人。五是兴趣教育。通过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兴趣课程,让学生从兴趣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六是励志教育。通过观看励志案例、励志报告,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五”即实施五种教学方法。一是激励法。每周召开一次评比会,让每个学生畅谈成长经历;学校一个月召开一次评比会,让学生交流成长心得,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做到多鼓励少处罚。二是朋友法。采取“1+N”模式和学生交朋友,即1名教职工负责多名学生的结对,做到“课堂是师长,生活是兄长”。三是亲情法。学校每周让父母或监护人进校探视一次,把亲情关怀融入教学教育中。四是积分法。学校实行积分考核机制,积分达到100分作为是否离校的前提条件之一。五是感化法。通过在围墙、走廊、食堂、宿舍张贴标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创作了校歌《拥抱希望》和入校誓词,要求每一位学生唱会、唱熟、唱好,把法制理念、感恩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大脑。

(三)学生行为得到有效矫正

学生行为得到有效矫正。该校自2015年8月31日招生以来,共计招收学生841人,返校人数为60人,返校率为7.13%,矫治成功率为92.87%,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守纪律、懂礼貌方面有明显进步,逐渐成为爱劳动、有爱心、有团队意识的青少年,同时也学会感恩,学会主动与父母老师交流,在法律意识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育新学校对部分活动在社会上的问题未成年人进行集中教育管理,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及法治毕节创建发挥极大作用。据统计,从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全区刑事发案3533起,与同期的3858起相比减少325起,下降8.42%。其中“两抢一盗”发案为2183起,与同期的2802起相比减少619起,下降22.09%。月发案、日发案大幅下降,2015年9月“两抢一盗”发案为417起,2016年4月“两抢一盗”发案为326起,月净减少91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大幅减少,2012年为413人,2013年为324人,2014年为342人,2015年为219人。2015年比2014年减少123人。

二、经验与启示

工读学校以教育为立足点,就工读教育内容而言,除对工读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外,还应针对工读学生思想道德低下、法制观念薄弱、心理存在问题等特点,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职业教育等,帮助问题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七星关区育新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工读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研究表明,工读学生的行为问题来源于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导致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对其自身和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甚至敌视社会。工读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适应方面、冲动控制方面。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和学习焦虑性高;适应方面表现为对人的适应不良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良;冲动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冲动倾向明显和情绪的不平衡。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可能会受其他因素的触发,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心理问题得不到纠正,行为问题的塑造只是“表象”,教育应深入到工读学生的心灵世界中,重塑学生健康的心理。七星关区育新学校编印了《心理导航》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该课程得以发现与一定程度的解决。此外,学校加大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对每个学生开展心理矫正和个体辅导,并进行全程的追踪和引导,使孩子学会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重塑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重构符合实际需要的基础课程

工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够。工读学校与普通学校如采用同样的课程设置,学生会对学业产生严重的厌恶感,对工读学校缺乏归属感,对自己缺乏认同感。因此,工读学校的课程在全国没有统一课程和教材的情况下,工读学校应该编写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以适应工读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七星关区育新学校转变教育思路,根据未成年人入学前的受教育程度,开展与外部普通学校相衔接的文化教育。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三个方面自己编写教材。并为学生们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进度和目标,确保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原学校的毕业证,或者继续回原学校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甚至是专长即为未成年人提供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毕业后投入社会工作提供准备。

(三)创新法治教育课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许多“问题学生”之所以违法犯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进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七星关区育新学校的法治教育,就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其一在法治教育中着力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法治教育的第一教材,法治教育首先是宪法教育,以宪法教育夯实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其二在法治教育中学校摈弃传统的单一性课堂理论教学,坚持法治知识学习与法治体验相结合。单一性课堂理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学生难以产生共鸣。通过开展“法官进校园”“检察官进校园”等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点领域举办讲座等方式,让他们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感受法治的权威。学校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法治素养的养成,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原则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将法治思维变成学生的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

(四)加强经费保障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工读教育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工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工读教育工作既不能加大学校的硬件投入,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人才,甚至造成原有的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特别是在工读教育方面的投入差别明显,有的地区,维持最基本的学校运转都存在困难。总体来看,工读学校经费充足的只是个别地区,大部分工读学校都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

毕节市七星关区育新学校自成立以来,在毕节市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视下,七星关区政府不断投入,累计投入3000万元,建教学楼一栋、师生食堂一栋,有教室12间、办公室20间、宿舍54间。建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电脑以及图书室、亲情电话室、心理辅导室、医务室、球场等配套设施。在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全校现有教职工40人,教师16人(含心理教师4人)、教官11人、医务人员2人。

(五)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在工读学校中,有的孩子感受不到健全家庭应有的安全感,心理上受到很大伤害;有的孩子受到家长袒护娇纵,家庭丧失了威信和管教能力;有的孩子经常遭到家长的家庭暴力,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离疏远,也学会了粗暴蛮横;有的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有各种劣迹,家长不良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工读学校陪伴式的教育是对家庭情感的一种弥补,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通过住宿、同伴关系进行社会学修补,这对弥补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学生迟早要回到家庭,如果家庭环境没有改变,被纠正了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重新产生。

当前,在七星关区育新学校中,工读学生父母外出45人,占总人数44.11%,父母是劳教劳改人员的16人,占总人数15.69%,学生由爷爷、奶奶监护的26人,占总人数25.49%,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是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心理辅导,对家长进行“如何为人父母”教育,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才有利于与学校形成合力,在孩子回到家庭和将来离开专门学校时,家长依然可以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工读学校关区七星
七星湖
关于工读学校学困生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虚拟工读学校作用不“虚拟”
恢复工读学校很有必要
七星瓢虫
工读学校新生教育实践和探索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