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同分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和Ⅲ型)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2020-03-02 05:45郝媛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8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郝媛媛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商丘 476100)

慢性鼻窦炎发生在鼻腔及鼻窦黏膜等位置,病程长达12 周以上,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炎症,使得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症状,伴随鼻塞及脓涕,出现嗅觉失灵,累及眼部可导致患者视力水平下降,甚至出现记忆力衰退的情况。慢性鼻窦炎发病因素复杂,易反复发作,且常伴有鼻息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由于鼻腔空间十分狭小,手术操作难度大,传统根治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易损伤鼻腔及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2]。近年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可扩大鼻腔空间,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利于彻底清除病灶,并能保持正常黏膜组织形态,有助于鼻腔鼻窦功能的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6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和Ⅲ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60 例不同分型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和Ⅲ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抽签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男48 例,女32例;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0.23±3.15)岁;病程1~20 年,平均病程(10.36±2.02)年;临床分型:Ⅱ型50 例,Ⅲ型30 例。观察组男51 例,女29 例;年龄24~67 岁,平均年龄(40.31±3.12)岁;病程1~21 年,平均病程(10.39±2.06)年;临床分型:Ⅱ型48 例,Ⅲ型3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4];(2)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3)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免疫或代谢性疾病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根治手术治疗。局部麻醉后,取仰卧位,在第二尖牙方位作2.5 cm 横向切口,剥离骨壁上侧骨膜组织,充分暴露上颌窦前壁,切除中鼻甲后部后,再切除蝶筛前臂,然后将后组、前组筛窦及额窦口等部位切开,切除上额窦自然口,术毕填塞凡士林纱布及明胶海绵至患者鼻腔内。术后24 h 抽出鼻腔纱条,服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按时做好鼻腔清理及鼻窦冲洗工作。

1.2.2 观察组 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鼻窦及鼻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及骨质破坏程度,术前1 周服用抗生素,控制血糖及血压。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使用肾上腺素棉片充分收缩鼻腔黏膜,清除鼻腔内息肉及筛泡,使得鼻窦充分暴露,疏通鼻额管,并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彻底切除筛窦、后组筛窦及窦腔内病变组织。息肉彻底清除后,再切除钩突,采用明胶海绵将创口清理干净,并采用止血纱布将创面覆盖,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再采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术后24 h 抽出鼻腔纱条,服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按时做好鼻腔清理及鼻窦冲洗工作。

1.3 观察指标(1)根据鼻内镜手术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内镜检查显示鼻窦开口良好,鼻窦黏膜上皮化,未见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内镜检查显示鼻窦黏膜出现水肿及肥大等,伴有大量肉芽组织及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内镜检查显示粘连明显,鼻窦狭窄,脓性分泌物多。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之和。(2)鼻腔鼻窦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1、3 个月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量表(SNOT-20)评估鼻腔鼻窦恢复情况,从生理问题、功能限制及情感结局3 个维度进行评分,共20 个条目,采用0~3 分制,答案对应无困扰、轻度困扰、中度困扰及重度困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困扰越严重且鼻腔鼻窦恢复越差。(3)统计切口出血、发热、上颌窦开口闭塞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SNOT-20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SNOT-20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NOT-20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SNOT-20 评分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SNOT-20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SNOT-20 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多发病,临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Ⅱ型属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属于复发性及多发性鼻窦骨质增生,易复发,手术难度高,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一直是鼻科治疗的难题。Ⅱ型和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范围广泛,部分患者由于多次手术,病变区存在明显瘢痕,导致鼻窦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受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及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加[5]。因纸样板及筛骨水平板损伤而导致的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根治术难以掌握患者鼻腔及鼻窦黏膜结构及功能,因此手术时大部分会将中鼻甲切除,并将窦腔内黏膜刮除,但由于手术清晰度有限,导致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使得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鼻窦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能帮助患者重建鼻腔及鼻窦通气功能,还能保留患者鼻甲及窦腔内黏膜,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且该手术在鼻内镜下完成,手术视野清晰,能有效清除病灶,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手术操作者的水平及经验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前,需要仔细观摩,加强培训,手术操作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术前做好病灶位置检查,确定具体部位及病变范围,有助于操作者熟悉手术部位,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Ⅱ型和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不仅凸显效果且安全性高,患者鼻窦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