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炜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 项城 4662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约为0.08‰,多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膀胱癌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2]。由于老年患者保健意识相对较差,多数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放疗或化疗方案抑制肿瘤进展,但由于恶性肿瘤是多环节、多因素作用产生的复杂疾病,单纯放疗或化疗难以发挥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因此,放化疗联合成为膀胱癌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恶性肿瘤病灶的生长及浸润主要由新生血管提供养分,因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血管新生分子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3]。本研究从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分子等方面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GT 化疗在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87 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GT 组42 例和联合组45 例。联合组男25例,女20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2.06±5.64)岁;肿瘤直径5.0~7.5 cm,平均(6.25±0.47)cm。GT 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3.11±5.07)岁;肿瘤直径5.0~7.5 cm,平均(6.40±0.41)cm。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病理分期为Ⅲb~Ⅳ期;年龄≥60 岁;预估生存期≥3 个月。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GT 组 予以GT 化疗。化疗前预防胃肠道反应(帕洛司琼与苯海拉明),预防过敏(地塞米松)。第1 天、第8 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注册证号H20160225)1 000 mg/m2;第2 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册证号H20150113)70 mg/m2。4 周为一个疗程,间歇3 周后进入下一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3.2 联合组 予以3D-CRT 联合GT 化疗。GT 化疗同GT 组。化疗一个疗程后间隔3 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后进行3D-CRT,若出现指标异常则对症治疗至正常后进行3D-CRT。3D-CRT 方法:采用16 层螺旋CT 扫描定位,根据CT 定位图像规划肿瘤体积(GTV),即原发肿瘤病灶与转移淋巴结范围,照射靶体积(CTV)为GTV外扩0.5~1.0 cm,计划靶体积(PTV)为CTV 外扩1 cm。采用瑞典Scanditronix 公司的MM50 型适形调强放疗仪,设置5~7 个非共面不对称照射野,以PTV 为中心采用90%等剂量曲线法设计照射剂量,并通过等剂量曲线及照射剂量直方图优化处理。放疗前1 h 排空膀胱,之后注入膀胱内40 ml 盐水,保证膀胱充盈,以6MV-X 线照射,2 Gy/次,1 次/d,5次/周,4 周为一个疗程,间歇3 周后进入下一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疗效。参照实体肿瘤疗效标准[4]评估,分为进展(PD)、稳定(SD)、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CR、PR 计入客观缓解率(ORR)。(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膀胱癌抗原(UBC)、核基质蛋白-22(NMP-22),以及尿血管新生分子,包括VEGF、bFGF。取晨空腹尿液3 ml,离心,去除沉淀,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尿UBC、NMP-22、VEGF、bFGF 水平。(3)比较两组1 年及2 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Log-rank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10 例CR,25 例PR,7例SD,3 例PD;GT 组6 例CR,18 例PR,11 例SD,7 例PD。联合组ORR 为77.78%(35/45),高于GT组的57.14%(24/42),χ2=4.238,P=0.040。
2.2 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尿UBC、NMP-22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尿UBC、NMP-22 水平均低于GT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s)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血管新生分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尿VEGF、bFGF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尿VEGF、bFGF 水平均低于GT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新生分子比较(ng/ml,±s)
表2 两组血管新生分子比较(n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生存率比较 联合组1 年生存率71.11%(32/45)、2 年生存率44.44%(20/45),高于GT 组的50.00%(21/42)、21.43%(9/42),χ21年生存率=4.067,P1年生存率=0.044,χ22年生存率=5.179,P2年生存率=0.023。
晚期老年膀胱癌患者普遍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情况,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5]。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的GT 化疗是目前晚期膀胱癌患者常用方案,吉西他滨为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可有效抑制有丝分裂,多西他赛能有效维持血管稳定性,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抗肿瘤效果,但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仍需联合其他方案增强抗肿瘤作用。3D-CRT 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主要特点表现为可根据CT 扫描靶区肿瘤形状来设计照射野,能有效提高剂量分布的准确性与靶向性,使正常组织接受较低的照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保证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ORR、1 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GT 组,与陈利军等[6]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在于,3D-CRT 联合GT 化疗可增加局部肿瘤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但放疗仅能作用于G 期和M 期肿瘤细胞,对S 期肿瘤细胞无杀灭作用,而吉西他滨可选择性作用S 期肿瘤细胞,消除放射耐受S 期细胞,两者联合能相互补充,进一步强化临床疗效,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尿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是评估膀胱癌病情的重要途径,其中UBC 主要来源于膀胱癌细胞,是膀胱癌患者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NMP-22 是核有丝分裂蛋白的主要成分,与膀胱癌的增殖密切相关[7]。此外,血管新生分子参与膀胱癌病灶的血管新生过程的调控,其中VEGF 可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新生,bFGF 可诱导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增殖,促使新生血管结构成熟[8]。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尿UBC、NMP-22、VEGF、bFGF 水平均低于GT 组(P<0.05)。3D-CRT 通过靶向照射有效杀灭肿瘤原发病灶肿瘤细胞,同时辅以化疗,可降低全身残留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病情进展。综上所述,3D-CRT 联合GT 化疗应用于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血管新生分子表达,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