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满意度分析

2020-03-02 06:06陈惠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9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陈惠芳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1],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2],并给家庭经济、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心血管疾病类型多且病情比较复杂,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如坠床、跌倒等,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加大和增加工作量[3]。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积极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所有患者的意识清楚、可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3)住院时间超过4 周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颅脑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3)存在视听觉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n=52):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2-70 岁,年龄平均值(63.55±2.18)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1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 例,风湿性心脏病7 例,心绞痛5 例,心力衰竭3 例。

观察组(n=52):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3-71 岁,年龄平均值(63.62±2.22)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 例,风湿性心脏病8 例,心绞痛6 例,心力衰竭3 例。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基础服务,针对患者的原发病遵医嘱加强病情控制。

1.2.2 观察组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1)护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如应用《住院患者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坠床跌倒风险,明确高危人群,根据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另外心血管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家庭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依从性,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长应根据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风险预防管理方案。(2)预防管理措施:①加强病房安全防护管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好性进行全面检查,将存在问题的安全防护措施逐一排查并及时进行处理。在卫生间、走廊设置扶手并将“防摔”、“防滑”标识粘贴在显眼处,放置防滑垫于卫生间、开水房、病房门口,确保地面干燥清洁、无积水。合理摆放病房内的物品,放置在患者易接触的位置并固定,减少室内的障碍物;病床安装床栏,叮嘱患者缓慢坐起,避免因低血压而出现跌倒事件。②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在巡视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并及时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避免患者独自活动,叮嘱患者在有相关需求时及时通知陪护人员或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针对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予以透明敷贴。③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疾病、风险识别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宣教,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增强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风险护理中;将呼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叮嘱陪护人员在离开前先告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疏导,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操作。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遵医嘱合理用药,在用药后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则立即实施对症处理。④强化培训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定期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护理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减少工作失误情况的发生。科室内完善并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⑤建立健全护理管理责任制: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匿名选出小组长,组长定期检查本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并收集患者反馈的护理人员工作信息,纠正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足,要求其立即改进;在科室内实施奖惩制度,促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计算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2)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d 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心血管内科治疗措施落实情况、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问卷总分为100 分,<75 分表示不满意,75-84分为一般,85-94 分、95-100 分依次表示基本满意、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52 例×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数据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示。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数据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n(%)]

表2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4],此类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较大,容易因生理机能下降、心律失常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而出现风险事件[5],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危及其生命安全,还会导致医疗纠纷增加。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应积极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先全面评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潜在的风险,有助于根据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制定科学的预防性管理方案,再预见性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加强病房安全防护管理能够有效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减少跌倒、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巡视次数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6],避免患者因独自行动而出现意外事件;加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安全意识,缓解其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强化培训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一方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减少工作差错的发生;建立健全护理管理责任制有助于护理人员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康复有利,故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能够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令人满意,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