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3-02 06:06杨通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双心心血管护理人员

杨通欢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心脏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好发于老年人群中[1]。心血管内科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患病后心理压力较大,除了身体方面的疾病外,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绝望、焦虑等[2]。有学者研究发现[3],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病情恢复,还有可能影响护患关系,阻碍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完善,双心护理被应用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这种护理模式归属于双心医疗的研究范围,除了身体护理外,还包括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医疗服务时,除了要遵医开展治疗操作,还要结合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以确保医疗服务有序开展[4]。现将本院部分心血管内科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讨双心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7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由2019 年4 月开始,至2020 年2 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常规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44-82 岁,平均(62.27±6.14)岁;疾病类型:20 例高血压,8 例心律失常,7 例心肌病,17 例冠心病,4例其他。研究组男22 例,女16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2.62±6.07)岁;疾病类型:21 例高血压,9 例心律失常,8 例心肌病,18 例冠心病,3 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可互相比较(P>0.05)。本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

入组标准:(1)患者病情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病例资料完整,配合度高;(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不佳、有精神病史者;(2)护理配合度低,严重脏器病变者;(3)沟通障碍与听力障碍者。

1.2 方 法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其耐心详细介绍医院环境、治疗水平、规章制度等,并对其病情变化严格监督,仔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等指标,严格遵照医嘱规划患者日常饮食,禁止摄入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告知患者休息充足;病房保持舒适、整洁、安静,避免疲劳过度或精神刺激;了解患者的病情,遵医提供对应的药物治疗;若患者病情允许,还可鼓励其适当开展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运动时间与运动量根据自身病情确定;教会给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嘱咐其定期回院复查。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具体如下: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患者未做好准备,因此发病后常常手足无措,易产生恐惧、担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热情和患者交流,对患者心理状态科学评估,并给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信任度增加;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康复信心,提高护理配合度。

(2)环境护理: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修养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将室内温湿度调节好,减少强光刺激,使病房舒适、温馨,让患者体会到类似于家的温暖,进而帮助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应与家属沟通,告知其理解、关爱患者,提供亲情支持,减少患者孤单、落寞的心理,进一步提高其康复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探病亲友多理解、帮助患者,以增强社会支持作用。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开展护理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并耐心讲解操作的流程、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支持,以便于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另外,还要合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其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4)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调动自身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有效控制病情。

(5)制定护理方案: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将其作为依据,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尽可能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家属共同参与临床护理中,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价[6]: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 临界值为50 分,轻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70 分;SDS 评分轻度:50-60 分;中度:60-70分;重度:70-80 分。(2)生活质量评价[7]:参考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理想。(3)护理满意度评价[8]:根据《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0 分,不满意:评分<60 分;满意:60-90 分;非常满意:>9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 对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常规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发病原因通常和动脉硬化有关[9]。有学者研究发现[10],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常在突然发病后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诸多消极情绪,若不加以干预,将会影响到后续治疗及康复效果。黄翠景,李国强[11]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末梢神经将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及增快心率,而皮质类固醇结合儿茶酚胺之后,会动员脂肪,大幅度增加血中脂质,最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由此可见,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在临床各项护理模式中,双心护理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服务的宗旨,不仅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还关注心理护理,强调患者的心理健康[12],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加规范、全面、人性化[13]。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双心护理在解除患者精神压力、提高其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中的优势更明显。推测原因可能在于双心护理细化了生理护理,还加强了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而心理护理不仅能避免患者因心理变化造成身体变化,还能使患者正视病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护理服务,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周洁[14]研究中对32 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采用双心护理干预,抑郁状态评分为(39.5±2.2)分、生活质量中心理能力评分为(39.2±9.1)分,与本研究中研究组取得的结果对比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次试验中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常规组78.95%,进一步说明患者对双心护理模式的认可度高,这种护理服务能帮助患者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并为患者构建良好社会支持体系,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能使护理人员通过态度、行为和语言等方式提供给患者规范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效果理想,值得将其作为科学的护理模式大力推荐。

猜你喜欢
双心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