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香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病程较长,需长期进行综合性治疗,出院后仍需进行二级预防,预防复发或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1]。由于部分患者错误认为经冠脉搭桥、冠脉介入术治疗后疾病完全痊愈,术后未控制高危因素,导致形成支架内血栓或血管再狭窄,引发医患纠纷。因此,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长期护理及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重视程度,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积极作用[2]。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冠心病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1 月门诊冠心病患者148 例,其中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1月71 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为对照组,2018年12 月至2019 年11 月7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护理为试验组。对照组男46 例,女25 例;年龄47-73 岁,平均(59.84±6.13)岁;病程1.5-13.0年,平均(7.26±2.48)年;治疗方案:冠脉搭桥24 例,冠脉介入47 例;文化程度:小学13 例,初中22 例,高中26 例,本科及以上10 例。试验组男49 例,女28 例;年龄46-75 岁,平均(60.47±6.26)岁;病程1.5-13.5 年,平均(7.53±2.56)年;治疗方案:冠脉搭桥27 例,冠脉介入50 例;文化程度:小学15 例,初中24 例,高中27 例,本科及以上11 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确诊为冠心病;经再血管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且无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合并精神疾病史;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及护理,包括协助常规检查、口述式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嘱患者定期复查,并留取患者联系方式以便随访。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如下:
(1)组建人文关怀护理服务门诊小组。由我院冠心病主治医师在门诊处轮流坐诊,并由经严格培训的责任护士协助跟诊,收集患者信息建立健康档案;由心内科主任协调各部门随访及门诊关系,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工作制度。
(2)人文关怀护理相关培训。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学习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理论知识,提高对人文关怀认知程度;由护理服务部主任对门诊随访护理人员培训接诊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同伴教育、引导思辨、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护理的理解,并通过临床实际案例分析提供护理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促使护理人员了解人文关怀护理流程;加强心理护理培训,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3)营造人文关怀护理环境。增加院内指示牌,确保指向清晰、明确,便于患者自行找到所需科室;确保中央空调开启,免费提供饮用水、热水,确保卫生间洗手液充足,候诊室置放绿色盆栽,配备母婴区及老人休息区,保持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营造温馨、清新、整洁的就医环境;大厅设立患者服务中心,方便患者随时咨询,认真接受患者提供的建议或意见,对存在纠纷、投诉患者及时解决。
(4)改善门诊接诊服务。进行护理时应热心接待,规范护理行为,患者倾诉时耐心倾听,解答患者疑问,语速、音量适当,以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为主;与患者交流时体现尊重,眼睛平视;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安排护理人员在候诊区巡诊,可穿戴标有“有事请找我”的马甲,对有需求患者及时帮助,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5)增加健康教育方式。对就诊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当指导运动饮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门诊处设立戒烟海报及指示标语,增强患者抽烟对心脏危害的了解程度;墙上可悬挂冠心病相关科普知识,建立图书角,摆放冠心病防治相关书籍,便于患者免费阅读;多媒体循环播放冠心病预后相关知识,提高患者了解程度;举办冠心病术后健康教育沙龙,邀请术后1 个月患者及家属参加,由护理人员、主治医师、营养师分别从日常生活习惯、冠心病高危因素、饮食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并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有奖问答;开办冠心病相关知识讲座及专场咨询,邀请患者参加。
(1)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我院自制冠心病健康知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最高分值50 分,其中>42 分为优,30~42 分为良,<30 分为差,统计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
(2)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3)护理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最高分值95 分,其中>75 分为非常满意,50-75 分为一般满意,<5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之和。
(4)以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3 个月生活质量,最高分值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试验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3.51%高于对照组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组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7 例,对照组出现16 例。两组比较,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7,P=0.024)。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8.70%高于对照组8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护理后3 个月两组SAQ 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冠心病发病率高,其预后改善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控制高危因素等密切相关,由于部分患者对冠心病及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导致预后较差,甚至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入院[3-4]。相关研究指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死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5]。因此,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给予长期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常规健康教育以口述式健康宣教为主,实际效果有限,对患者预后改善作用较小。
表1 两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表3 两组SAQ 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SAQ 评分的比较(±s,分)
人文关怀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模式,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基础服务措施基础上给予情感上的文化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信任感[6-7]。门诊是冠心病患者与医院沟通的基础平台,人文关怀护理对门诊患者实施人性化、系统化的全面护理干预,营造温馨环境,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均得到满足,有助于提高门诊随访率。门诊冠心病患者较多,且患者及家属文化程度、需求存在差异,患者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诱发医患纠纷。人文关怀护理通过提高医院硬件设施及软件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及时、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认可度高。人文关怀护理的健康教育可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冠心病高危因素,促使患者定期复查,增强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最终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的健康教育可改善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认可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