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玲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发病急骤、预后差等特点,早期可因纤维蛋白大量聚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动脉闭塞、血凝块形成,引起心肌急剧缺血缺氧,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不利于病情预后转归[1]。为了降低病死率,常运用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治疗,虽效果显著,但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改善预后,需配合护理指导[2]。预防性护理能够提前预测潜在风险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护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疾病恢复[3]。而本文进一步探索预防性护理优势以及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报道如下。
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将2018年4 月22 至2018 年12 月21 日的患者60 例设为对照组,2018 年12 月22 日至2019 年9 月25 日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例设为观察组。入选标准:(1)患者经影像学、实验室、体征评估,确诊为心肌梗死,且处于急性期;(2)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2h;(3)患者临床各项资料齐全;(4)患者意识清楚,无抵触情绪;(5)患者均采用PCI 术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史患者;(3)排除伴有心源性休克、肺水肿、心律失常等严重合并症患者;(4)排除继发性痴呆患者。
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8.46±1.15)h,平均年龄(57.48±3.51)岁;梗死部位:28 例位于前壁,22 例位于下壁,10 例位于侧壁;性别:男性33 例,女性27例。对照组发病至就诊时间(8.52±1.78)h,平均年龄(57.52±3.66)岁;梗死部位:29 例位于前壁,23 例位于下壁,8 例位于侧壁;性别:男性34 例,女性2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抵达医院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监护,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并立即填写早期预警评估表,根据风险值采取相应护理指导,并根据患者疾病程度,联系好相应科室或手术室,尽早治疗,并开放绿色通道,立即进行影像学、实验室检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预见性护理,主要措施:
(1)健康预见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处于发作期间,需拒绝人员探视,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h 后,可进行床上被动、主动运动,72h 后尝试进行独立行走,若出现心悸、呼吸不畅等异常现象,需停止运动,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为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需为其介绍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到疾病诱因、治疗优势、康复期间注意事项等。
(2)病情预防护理:①吸氧预见护理:配合氧气吸入护理,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4L,连续治疗3d,对于合并肺部感染、不适患者,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②疼痛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技巧的镇痛护理,对于疼痛感较轻者,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看杂志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不适感和疼痛感;对于强烈疼痛患者,需给予药物辅助治疗,但需注意控制剂量,以免产生依赖性;③便秘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因为长时间卧床,减少运动量,影响胃肠道蠕动,可增加便秘、排便困难率,对此需给予腹部按摩,促使胃肠道蠕动,且保持粗纤维、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原则,一旦发现严重便秘,需遵医嘱给药,给予灌肠治疗;④体位预见护理: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需按摩背部,并放置软垫,以免引发压疮。
(3)康复预见护理:在患者疾病恢复期,需学会生活管理,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在康复初期需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并在卧床时,按摩肢体、变换体位,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在康复后期便可开始进行户外散步,多参加晨练、慢走、打太极等健身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端前脑钠肽(NTproBN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观察组护理后NT-proBNT、LVEF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心功能状态(±s)
表1 对比两组心功能状态(±s)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病势凶险等特点,可因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堵塞、形成大量血栓,早期可出现胸闷乏力、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心绞痛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为了降低病死率,需注重以下治疗原则:保护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尽早开通闭塞冠状动脉。
PCI 术能够及时控制病情,挽回濒死心肌,但预后效果较差,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需注重护理指导。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前识别潜在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可改善当前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健康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病情加重,改善心肌缺血情况,进一步提高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防止疾病复发;通过病情预见性护理能够避免因药物与机体产生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持血液通畅,减少异常反应发生,提高治愈率;通过运动预见性护理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使病情康复[5]。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调动患者配合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遵医行为,利于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前预测当前护理风险因子,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救护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