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题主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2020-03-01 22:11:40杨春贵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

杨春贵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捍卫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判断。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1版。

“走自己的路”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强调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政治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经验和遭受挫折的历史教训,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对这条新道路作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自此以来,我们走的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干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十二大以来,我们始终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科学命题以后,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九大,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从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上述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策部署,作了集中、全面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4)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党的大战略、大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赶考”,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的思想旗帜,仍然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仍然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证统一”(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现代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根本遵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6)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中国特色社会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方法论,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选择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最大多数人的一边,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党在新阶段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个阶段,体现在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因此,正如习近平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就在于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8)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实现形态,不能寄希望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也不能寄希望一种方法来建成社会主义。每个民族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从本本上照抄来的社会主义,而是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闯出来的社会主义,这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从他国模式“克隆”出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现实国情的社会主义,这是其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帜邪路的社会主义,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主义,这是其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财富增长来说,中国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里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美元来计算,2017年中国GDP超过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此前美国已经在这个“宝座”上稳坐了114年;2016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等于美国的160%,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据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人脱贫,约占整个世界脱贫人数的80%。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0%以上。辉煌的成绩单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成功。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社会形态、发展道路、政党制度、文明价值观念,花费比西方少得多的时间,付出比西方小得多的代价,取得了比西方更大的成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话,打破了“除了资本主义别无选择”的神话,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发展逻辑,宣告了“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和“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归根结底,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
中医的特色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2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中医的特色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