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水平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2020-03-01 21:38马广博MAGuangbo张盼盼ZHANGPanpan
价值工程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养老金社会保障

马广博MA Guang-bo;张盼盼ZHANG Pan-pan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蚌埠233030)

0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趋势进一步深化,我国老年人口数也在不断攀升。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有关单位有必要对老年人的生活权益给予基本的物质保障。政府需要充分利用财政杠杆,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起强大的社会养老保障网。

已有相关研究分析了较多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经济稳定增长能力(Nicholas,1998),该因素被认为是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构建激励相容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有效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进而加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1]②生物收益率(人口增长率+工资增长率)(Samuelson etal,2000),在现收现付模式下,该指标的提高将明显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③政府征收养老保险费的能力(Nicholas,1998),有学者认为政府应尽快落实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预算责任制度化,将基本养老保险由税务部门进行科学征收。[2]

可见,不同学者关注了影响养老保险可持续的多个具体因素,但仅就这些因素不能综合判断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故已有研究缺少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因此,本文通过列举相关国家过低或者过高养老保险水平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分析其原因,进而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实践路径。

1 养老金水平影响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案例研究

1.1 低养老金水平损害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案例

案例一:黑龙江省存在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大、“赤字运行”现象

在2000 年期间,黑龙江省虽作为煤炭开采大省,煤炭企业却存在离退休人员比例偏多,煤炭开发难度大等问题。企业经营利润受限,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企业的缴费积极性,由此引发拖缴、欠缴的情况。例如1999 年,应拨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合计73.5 亿元,但实际收缴养老金费用仅为57.9 亿元,基金缺口高达15.6 亿元。“赤字运行”局面的发生,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发放养老金的整体水平,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受限。

案例二:苏联解体促使养老保障制度失去成效

苏联解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典型国家包揽式的现收现付制,没有基金积累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极其脆弱性。伴随老年退休人员数的增多,国家财政用于支付养老金的能力不堪重负。苏联解体后,剧烈通货膨胀的阴影使养老金的购买能力大幅度缩水,转轨后的俄罗斯月平均养老金和月平均最低生活保障相差无几。

1.2 高养老金水平损害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案例

案例一:希腊不符合国情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

希腊加入欧盟后,在忽视本国国情的前提之下,采取效仿其他欧盟国家福利政策的做法,开始大幅度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20 世纪80 年代,希腊建立共和制度,国家在养老领域支付的财政负担达到最高水平,财政对于养老金的扶持力度随之愈大。高昂的财政补贴也仅占当年希腊养老金支出的52.19%。高水平的养老金标准已经超出其承受范围,这也为以后养老保险不可持续性埋下伏笔。

案例二:德国高福利法案使国家经济不堪重负

德国就1949 年起废除了部分二战时期的特殊法令,并开始逐步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津贴待遇。20 世纪80 年代起,德国公共社会支出以年均4.7%的增速逐年上涨。随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老年人口平均寿命得以延长,但也出现了养老金支出比例连年增长,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特别是在2000 年后,德国遭遇了3 年GDP 零增长境遇,导致负债翻番局面的发生,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国家高比例的福利支出。

2 养老金水平损害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原因分析

2.1 低养老金水平损害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原因分析

2.1.1 通货膨胀使得养老资产失去价值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关系会导致通货膨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货币价值的贬低。在货币贬值的背景下,无论投资或者消费均会付出比通货膨胀前更多的经济代价。二战后期,部分福利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也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相对于未发生通货膨胀时期而言,基金存款获得的收益会十分微薄,并且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养老基金收益也会面临较大的缩水。

2.1.2 苏联解体间接导致养老保险不可持续

苏联解体使得原本有可能诞生的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中途夭折。苏联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完善的。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苏联最终解体,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中途夭折。因此,不难设想在当时情况下,如果没有苏联解体,这种保障模式会长期延续下去,并随着时间地发展或许会演变成一种长期可持续的养老模式。

2.2 高养老金水平损害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原因分析

2.2.1 国家高福利待遇容易滋生福利病的蔓延

社会保障制度原本制定的初衷是为了通过资金的转移支付来缓和社会不公,保障贫困人员的日常生活与救济。但随着国家高福利的政策实施,民众将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安全网”的作用进而视为社会生存的“福利垫背”。[3]民众对于工作的消极对待,个人选择及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弱者更加依附于发放的救济补贴。国家片面追求公平性的背后,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开支,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兼顾不了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再次将社会陷入公平与效率双重失衡的境地。

2.2.2 人口比例失衡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一是国家老龄化问题突出,由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各项福利水平显著提升,老年人预期寿命得以极大延长,老年人口数的逐年增长,养老金支出负担加重。二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下,国家大量青年劳动力遭到损耗。剩余与死亡人口比例的失衡致使国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支付相应费用。因此,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路径也会受限。

3 调控养老金水平增强其制度可持续性的实践路径

3.1 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多元渠道筹资机制

当前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为主体的筹资渠道过为单一,因此一个合理且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当是能够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多元渠道筹资机制。首先,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融入财政补贴当中。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组织等其他组织的作用。通过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资金流入到养老金水平的补贴当中。[4]其次,划转部分国有资产为养老金水平的提升助力。可通过股权转让、转售部分固定资产变现的方式,为养老金提供相应的资金,进而为低水平的养老金水平增加资金支持。

3.2 加强构建养老金监管约束机制

针对高福利国家所采取的高养老金水平会损伤养老保险可持续的现象。因此,可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政府需要继续完善社会养老基金政策,对投保缴费和其他有关程序进行细致监控,从顶层设计层面给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治理提供保障的同时,国家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投入等级标准,根据等级标准进行规定限额的财政投入。第二,政府将以人民为主体的治理理念,建立相关养老金监管部门,将第三方的监管融入到社会养老服务治理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养老基金监管的作用。

3.3 构建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分级预警体系

建立更易理解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分级预警机制,可直观反映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综合情况。[5]该预警体系可尝试将预警分级合理划分为四种预警状态:绿色、橙色、黄色和红色。其状态具体包括:绿色状态(各指标正常,养老金水平发放适度,有较好水平的养老金预期),橙色状态(当前基金健康运行,养老金发放水平较为适度,仍有可接受的养老金预期,但未来指标不容乐观),黄色预警(基金能正常运行,但养老金发放水平较低或较高,需要稍加干预,才能维持可接受的养老金预期),红色预警(养老金发放水平过低或过高,国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能维持可接受的养老金预期)。当分级预警体系处于绿色状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稍加关注,当分级预警体系处于橙色状态、黄色状态和红色状态时则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如当出现橙色状态至红色状态时,政府应该适当调整财政补贴比例来补充养老金预期。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养老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