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峰
“后疫情时代”这个概念,确实是近几月来一直提得较为火爆的。那么,何为“后疫情时代”?对此即应有不同维度之诠释[1]。所谓“后疫情时代”,并非特指疫情“全然消逝,一切恢复如常”之时代,而实际指疫情已进入“时起时伏、小状频发、海外回流、域间互涉、季节巡返、迁延较长、影响甚远” 之发酵时代。此时,不仅在疫情期间尝试搭建的一大批各种线上办公、学习等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以互联网加公司的模式继续保留并得以在其技术上、业务上、绩效上收获渐丰而得到更好的完善发展,而且为包括广大旅游者、大中学生、中小型企业职工、部分编制内单位人员等在内的数亿用户,带来更多拥抱线上虚拟世界的便利机会。
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因整个文旅行业的“各大景区谢客、节庆活动取消、旅游客运暂停、文博场馆关门、电影院线停业等似乎关系到“诗与远方”的这个特殊行业之命运而被迫在瞬间难以承受之巨大压力下”不得不临时按下了“暂停键”。然而,这场疫情亦给了整个文旅行业这样更多地思考:尽管其在新冠疫情这样的灾难面前显出的一些脆弱面是不争之事实,但当其疫情发生之后,整个文旅行业则既对“疫情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地认知和更强地防护,又对“后疫情时代如何全面复苏与振兴”等后续问题有了更高之远虑、更深之思考。例如,疫情重创下的2020 伊始,因系春节期间这个非常关键时间点,即有专家预测:受疫情影响的整个文旅产业,或达约二万亿之损失[2]。而四川更因其系“文旅资源极为丰富”之文化大省,无疑更是名副其实的“重灾区”。故此,在疫情重创之下,“后疫情时代”的四川文旅产业何以新发展?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目前四川各相关方面反复考虑再考虑、反复深思再深思。对于“‘后疫情时代’四川文旅产业何以新发展”的这个问题,建议不妨提出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即“后疫情时代”四川文旅产业要得以新发展,关键即在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为”。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已为我们指明了路径。早在2020 年3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即明确指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当中催生的新兴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3]。尔后不久,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二十三个国家部门又相继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意见。其中,对文化与旅游消费扩容提质的促进,凸显了尤为重要的抓手分量[4]。而在2020 年5 月的四川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文旅产业复苏之路到底应怎么走亦指点了方向。故此,建议“后疫”的四川文旅新发展工作应通过抢抓文化与旅游消费扩容提质这个难得的“消费机遇”,乘势将文旅消费领域“推广标准化、示范化、品牌化”的“三化”与“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更好地相融,并力求做好做强。
由于四川文旅产业中有不少民营文化企业皆属中小微企业,故在此次疫情重创下,其众多企业都爆发出“资金流动压力、还贷压力、工资社保支出、房租物业压力、日常经营收益”等诸多关键性生存问题。所幸的是,近期中央、地方针对此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微企业税务、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即有利这些中小微文旅企业适时减轻疫情影响[5]。如前不久四川省文旅厅发布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文旅企业有关政策摘要》,针对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生存压力着重突出了相关政策摘要,这对指导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用够用足中央及省内的相关政策尤为及时。鉴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还有必要针对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生存的压力状况,可考虑如何进一步从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刚性支出“该免则免,不免则缓”的角度出台相关政策,并及时出台配套的助推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能够及时收到相关欠款的相关刚性政策措施,以及为此建立相应的清欠约束惩戒和监督检查制度,以期能够从根本上减轻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的“钱荒”压力。与此同时,政府有关方面还应切实指导全省中小微文旅企业抢抓目前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机遇,以期为中小微文旅企业用够用足中央及省内的相关政策提供坚实支撑。
由于目前所处的“后疫情时代”亦是“5G 时代”,因而在此次疫情危机下,虽文旅企业中的旅游、电影、演艺、广告、博物馆、美术馆等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但其科技类企业不仅受影响相对较小,而且还通过在疫情期间兴办网上博物馆、云上音乐会,或利用AR、VR 等网络技术开发线上旅游产品等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造了更多文旅消费的新模式。故此,建议四川有关方面即有必要组织相关专家及时研究如何调动全省的文旅企业通过抢抓“5G 机遇”,不仅把疫情下的压力变成业态升级的动力,而且通过文旅加速融合转型,既推动创新后的文旅业态之线上产业“活起来”,又结合“5G 时代”新技术带来的相关客观环境的变化,从而给线上文旅体验产品带来更多机会等系列政策,以此切实促使全省文旅虚拟电商衍生产品的蓬勃发展。
据相关调查,面对此次疫情,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即已有文旅企业在全国尚未统一实施复工之前便开始采用线上远程办公安全模式,通过其企业的项目申报、年检、报税等活动实现了实质上的提前复工,以此既将疫情带来的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而变成机制创新的契机,又为其在“后疫情时代”再次精简原有繁琐程序和创新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6]。在这方面,无疑四川还存在短板。由此可见,疫情下的压力,对于平常即一直坚持注重改革创新的企业来说,应该是又一次难得的“创新机遇”。故此,建议四川的文旅企业,有必要把“后疫情时代”作为其难得的一次“创新机遇”,即通过尽快创造相关条件施行远程大数据办公模式,以此既促使其在涉及员工考勤、考核、培训等方面为提高相关效率而采用远程办公便捷模式,又将其远程大数据办公模式作为其常态且长远的一种安全办公模式。
有必要认知,“后疫情时代”的疫情防控应是一种新常态。在此状态下,文旅产业的复苏不是恢复过去,而是通过重新洗牌,使其产业通过脱胎换骨而成为其新的升级版。故此,建议四川的文旅企业,应变疫情下的压力为重新洗牌而重塑形象之动力,变歇业期收益下滑之压力为“后疫情时代”复苏升级之动力。为此,不仅四川的文旅企业即应在“后疫情时代”为形成“安全防疫,健康文明”的文旅新常态而苦练其内功,而且四川的各级政府亦应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其地方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意见之政策,以此助推其地方文旅企业能够在抢抓“洗牌机遇”中率先作为,通过重新洗牌而重塑其新形象。
客观分析“疫后”发展新形势即知:由于前期疫情重创,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皆按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在诸如行政审批、项目申报、企业报税等环节皆实行了“能省就省”“能免即免”等“补偿性”政策性原则。对于文旅企业来说,怎样能“乘”此补偿增长之“势”而聚集发展新力量,即显得其尤为重要。故此,建议四川文旅企业有必要综合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通过客观分析“疫后”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积极主动地为谋划好其恢复、振兴的行动预案而做好其相关新项目的储备,并通过整合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相关人才,为打通适应新形势的产业链条而聚集其业态升级和管理机制创新等相关方面的发展新力量。
由于疫情重创,四川省内原计划政府投资的不少不能停滞的文旅特色产业项目无奈只得暂时停滞。而在“疫后”发展的新形势及其相关合同期限的倒逼下,复工后的这些政府投资的文旅特色产业项目,不仅需要及时尽快地启动,而且需要投入更多相关的人力和人才,以及夜以继日的时间,以促使其加快推进。故此建议:在“疫后”发展新形势及其相关合同期限倒逼下的四川省内的这些政府投资的文旅特色产业项目,不仅应尽快全部复工并加快其推进,而且应“乘”省内拟提前启动的一些长远规划的文旅产业特色项目之“势”,而力争尽快做实其相关规划。这样,不仅有利近期规划的文旅特色产业项目能抓住机会化危为安,而且还有利于带动、带活四川全省的文旅产业整体布局,亦有利于给四川全省的更多文旅企业带来加快发展之良机。
“后疫情时代”,如何努力创造刚需之外的特色文旅产品,既是新形势下新发展之需,又是文旅休闲消费行业受到重创之后亟须复苏之举。故此,建议四川文旅企业应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力“乘”如今“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亟须创造更多刚需产品之“势”,而使其线上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此,即有必要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5G 而创造出更多在线上阅读、线上教育、线上影院、线上博物馆、线上旅游目的地等文旅网络产品;而另一方面即应通过创造更多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方特色、不同消费习惯的个性化特色文旅独创产品,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美起来,让线上文旅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防疫安全保障常态化,将成为文旅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因此,要在“后疫情时代”的文旅复苏漫长时期内恢复文旅产品消费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即离不开构建健康文明的文旅规制新格局。而该新格局的构建,又是离不开文旅发展相关法治制度的构建的。如以旅游法治制度构建为例。即要对旅游市场保持十足的信赖和安全之信心,即需通过旅游立法入规,制定其分散休假、灵活休假和带薪休假之可行法治规制条文,以此促使其错峰旅游、餐饮住宿等皆能更加规范有序并减少其安全隐患。故此,建议四川有关地方立法部门,有必要“乘”在“后疫情时代”亟须构建健康文明的文旅规制新格局之“势”而通过加快相关立法,以此尽快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安全防疫,健康文明”的文旅新常态,以及相应完善的文旅领域的防疫安全保障的法治体系[7]。
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国家即已通过大力推进“新基建”来助力其经济复苏。鉴此,建议四川可根据本域实际情况,有必要“乘”文旅新基建之“势”,通过布局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设施为基础的文旅新基建,借“势”发力于智慧文旅、互联文旅,以此加快推动本域科技赋能的文旅产业的新业态发展,以此助力其文旅产业经济的全面复苏。
据悉,在“后疫情时代”,四川文旅产业将以其重点项目为载体,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从宏观(资源组织推进)、中观(要素保障创新)、微观(开发运营创新)三个层面不断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鉴此,建议四川可据其本域实际,有必要“乘”其文旅多措并举之“势”,而积极探索其以“森林康养”理念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众所周知,目前的西南地区,正处于“结合其自然、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自然元素的康养” 之开发状态。而地处西南范畴的四川,即据其上述自然元素,而率先提出了“森林康养”之理念[8]。如早在2015 年,四川即因出台了推进森林康养产业之发展意见并发布了首个全国森林康养指数而被称为森林康养的破译者,并以此使四川森林康养走在了全国前列。据此,建议四川即可以其38% 的森林覆盖率、1840 万公顷森林面积之绿色资源优势,通过打造森林康养+ 旅游+ 养老+ 健康等不同主题,而将其田园、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并通过运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露营地、亲子产学研农庄、主题果园、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既为其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又为其探索以“森林康养”理念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