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张 晴
(1.上海市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上海 200000;2.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700)
脑卒中可以分成脑梗死、脑出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致死率明显降低,但是,此病致残率较高,患者肢体偏瘫症状严重,不能生活自理,造成家庭严重的负担[1]。延续护理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使患者从医院治疗时得到护理,出院回到家庭后,继续得到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利于患者疾病及早康复[2]。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满足患者的社会需求,将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取其中一些病例,分别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病例抽取日期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合计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0~78岁,平均(65.2±4.6)岁;观察组合计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50~77岁,平均(66.9±5.0)岁;两组资料统计学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纳排标准:入选对象经MRI、CT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具备清晰的神智。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了卒中后病情严重、病情不稳定,合并意识障碍且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护理流程对患者操作,提供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康复师担任组员。小组要定期更新患者档案资料,对患者康复情况及时随访,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随访计划。
(2)定期随访。选择电话随访的方式,延续护理小组组员每周用电话的方式,了解患者一周内饮食情况,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所有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等基本情况,对患者档案进行更新记录[3]。
(3)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每个月要回院复诊一次,了解患者机体功能锻炼的恢复情况,检查项目包括上下楼、抬腿、直腿等训练,肘、髋及手指等关节训练情况,为患者持续进行卒中知识讲解,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根据医嘱用药,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配合护理对康复的价值。指导患者保持科学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配合临床各项治疗。
(4)康复护理。患者在医院时,由护理人员为其按摩护理,对偏瘫的肢体定时按摩,能促进患肢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循环功能,每日按摩1 h左右。按摩要保持轻柔的力度,逐步增加按摩的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标准。指导患者要定时翻身,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也能避免发生压疮。与此同时,在按摩和指导患者翻身等动作、时间的规范上,要指导患者家属学习。家属学会相关手法后,护理人员从旁监督,指导家属纠正错误的手法。使患者在出院回家后,依旧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护理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使患者以躯干为轴心翻身,避免肢体受损。每次翻身、起坐、床上移动等动作训练时间要控制在30 min左右。使患者从被动配合动作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促进患者肢体的逐步恢复。当患者恢复清醒的意识后,指导患者练习各种主动训练动作,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训练的基本原则开展各项训练。家属也要学习相关指导方法,回家后指导患者继续接受训练。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训练康复进展,纠正错误之处,对家属进行指导。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根据测量表格评价,评估条目43条,每条0~4分,总计172分,以得分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高;根据Barthel指数量表对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总计100分,以得分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高[4]。
护理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85.30±9.82)分,对照组(85.22±9.94)分,t=0.0067,P=0.9346,两组比较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30.50±5.88)分,对照组(92.58±8.44)分,t=14.6169,P=0.0001,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护理前,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48.82±2.58)分,对照组(48.90±2.65)分;t=0.0334,P=0.8549,两组比较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88.30±4.40)分,对照组(65.02±4.02)分,t=14.7128,P=0.0001,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卒中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卒中存活率也不断升高,可是卒中后致肢体功能障碍,也会加剧患者的身心痛苦,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
延续性护理小组为卒中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使患者和家属都能得到教育,满足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每周电话随访,每个月患者回院复诊的方式,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更新患者的档案资料,对患者预后康复指导得出准确的评估。指导患者接受科学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升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身体维持在健康状态,缩短康复进程。本次研究结果与证实了这一点。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科学规范的延续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可以对患者进行规范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管理的掌握程度。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为患者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护理时要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鼓励,从而使患者内心愿意接受护理干预,可以主动配合,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6]。
综上所述,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后,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