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银奎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工程项目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个地区的物价水平、市场环境不一样,如西北地区经济较落后,很多都是个体工商户,采购材料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度较大,而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厂家较多,采购选择余地较大,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所以建筑企业受制于各方面条件,掌握的市场信息远远不够,加之地区之间的差异,加大了项目的成本管理难度。
成本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构成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随着“营改增”政策在施工企业中的实施,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大幅度增加企业成本管理难度,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管控难度。因此首先要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出发,对新政策实施所造成的影响加强分析,制定一系列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颁布的相关政策中,针对建筑企业不同的成本项目,所采取的进项税抵扣方法存在着差异,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具复杂性,同时“营改增”的实施,进项抵扣制度对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企业纳税方法和核算方法发生较大的改变。新政策实施改变了施工企业的纳税地点,导致企业承接异地工程的难度加大,由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上缴的对接机构有所不同,同时地税和国税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企业税务上缴的复杂性,直接增加了施工企业异地工程的承接难度,使财务计算的复杂性加大,另外异地工程材料需要送回企业总部进行核实,使企业管理成本增加[1]。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招投标报价。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应与税额工程造价进行分离和单独执行,容易造成工程税金评估缺乏准确性,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一旦出现造价评估不准确,企业就无法有效掌控各项费用支出,造成负税现象的出现,不仅对投标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扩展。
不少施工企业在营业税计税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税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管理环境宽松等情况。另外税金计算须以票据为基础,利用专业纳税发票进行税款核定,同时相关税务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对税金总额进行确定,否则将增加施工企业的负税,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造成来利影响。施工企业税改后企业税率上调,由于不少建筑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对税改政策响应力度不积极,以及管理监管力度不足等情况,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日益凸现,另外税负链条的完整性,也直接影响着施工企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主要体现在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价税分离后利润金额明显减少。在会计核算方面,相关财务人员对于传统的营业税缴纳流程较为熟悉,项目核算工作和方法较为简单,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核算工作流程,使财务工作的复杂性增强,同时扩大了成本管理范围,增加了管理难度,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建筑施工中,其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木材的采购方式主要有企业自购和甲供材料两种,后者在工程总造价中所占比例约为40%-60%,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从发包人处进行材料采购,可利用增值税发票进行税收抵扣;从发包人处购买相关材料,无税收抵扣;从发包人处购买相关材料,承包人自行通过其他渠道索要增值税发票的形式,实现税额抵扣。在工程项目中,上述重要建筑材料用量较多,市场价格普遍偏高,利用税额抵扣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企业费用支出。
对于地材以及混凝土材料等,如采取本地采购,可以使运输成本有效减少,但同时本地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生产厂商数量较少,会对企业税收抵扣额造成限制,由于大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无法抵扣,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进一步导致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另外“营改增”政策对商品混凝土增值税简易计征率进行了统一调整,施工企业购买混凝土时只能获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无法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混凝土成本在建筑成本中占比较大,混凝土增值税简易征收使施工企业的进项税额减少,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2]。
关于施工劳务收入营业税的缴纳,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施工企业可依据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按照建筑业的税目进行缴纳;如由对方提供劳务服务时,施工企业可根据服务业的税目进行缴纳。“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劳务企业所承担的增值税缴纳比例出现差异,大部分劳务企业的缴纳比例为3%,部分企业的比例为9%,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人力成本和劳务费用,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试举一例说明。
假定某招标方对某建筑工程项目举行公开招标,A、B、C三家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其中A、B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C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A增值税采用一般计税方式,B增值税采用简易计税方式。投标方报价与成本情况如下:A不含税价格为1000万,一般计税销项税为90万,总报价为1090万,预计发生成本费用不含税成本为900万,进项税为80万元,含进项税成本为980万,应交增值税为10万,税金及附加为1.2万元,利润为98.8万;B不含税价格为1000万,简易计税销项税为30万,总报价为1030万,预计发生成本费用含进项税成本为900万,应交增值税为30万,税金及附加3.6万元,利润为96.4万;C不含税价格为1000万,简易计税销项税为30万,总报价为1030万,预计发生成本费用含进项税成本为900万,应交增值税为30万,税金及附加3.6万元,利润为96.4万。在成本造价中,若施工企业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则无法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为确保利润最大化,不能只比对各投标单位报价中的不含税成本,应该测算综合成本。这对施工企业基层项目的业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较大挑战。
在工程施工环节中所形成的间接费用,他们尽管不构成工程实体的相关成本,但是在总造价中所占比例约为7%-8%,这部分费用中占比较高的工资、折旧、摊销、征地拆迁、青苗补偿这些施工企业一般都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也不能计算抵扣,无形中加大了增值税的税负水平。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施工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使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激发企业变革动力,通过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得以有效规避,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更加完善。通过新政策的落实,能够有效保证企业资金链,企业可根据自身增值税缴纳情况,对企业资金链进行有效保护,无须提前预支相关费用,确保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另外企业应对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未收工程款所产生纳税义务予以重视。
“营改增”的实施,使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发展压力,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充分结合税改内容,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业务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并对自我管理加强控制,使企业自身竞争实力有效提升。
在施工企业成本构成中,工程分包工程款及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大,直接关系着施工进项抵扣额度。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采购成本,通常会与中小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容易造成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对增值税抵扣造成不利影响[3]。另外建筑承包商主要采取自管、委管、直管、挂靠和联合体施工等几种经营模式,其中挂靠经营模式运用较多,使增值税管理的复杂性加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税务风险。“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施工企业需要对供应商加强管理,积极转变材料采购模式,对税务管理进行适当调整。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应在相关合同中予以明确,使进项税额抵扣得以有效保证,另外还需要对材料质量和价值进行对比,对适合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和确定。针对设备机械租赁等环节,也应对租赁方是否能够提供有效、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确定,对于分包管理等,应对分包商加强资质审查,使各环节的进项税额得到有效保证。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政策的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企业应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加强重视,积极组织相应培训和业务指导,使财务人员对“营改增”政策充分了解和掌握,对其与自身工作的关系和重要性提高认识,对自身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进,使新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并对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另外企业领导、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相关人员也应对新政策的内容以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解和掌握,对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合理科学地调整,避免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防止具体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和偏差,同时确保其能够与新政策要求相匹配。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使可持续良性发展得以实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加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对传统的管理形式进行转变和创新,使自身具备的管理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企业资源能够有效整合,进一步扩大企业业务范围和规模,从而促进自身附加值的有效提高[4]。
施工企业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力度予以强化,使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结合新政策有效落实的实际需求,提高内部成本控制的规范性、有序性同时进一步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和细化,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防止具体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和偏差,同时确保其能够与新政策要求相匹配,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并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促进企业更高利润需求目标的实现。
“营改增”新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其中对企业成本管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加强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使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并充分利用税务改革的发展机遇,使企业成本管理得以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