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高世俊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已经成为定局,经济大萧条世所罕见,据IMF在4月17日的最新预测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到-3%。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全球经济振荡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预判与分析,寻求早日摆脱经济大萧条这一困局的良方。
目前,我国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已日渐纯熟,市场经济主体达到1亿以上,而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也已经突破1.7亿大关,从这一数字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生产制造能力也处于世界前列,工业配套设施的先进性也首屈一指。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应当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虽然世界经济危机四伏,但是,从我国当前规模化的工业体系来看,综合竞争实力依然不减,反倒稳中有升,即便我国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但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国14亿人口构建的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已经完全有能力推动我国的现代工业化发展进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会齐力断金,再大的困难与风险也可以解决和化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我国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迅速崛起,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推广渠道受限、融资风险高,常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为了缓解小微企业的运营压力,我们应当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契合点,转换思路,调整视角,通过制订出台一系列减税、免税、免息等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确保我国的产业供需链条趋于稳定。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擅于运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困难转化为动力,将风险转化为激励,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体系,为增强国力,提升财力,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向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经过四十年的奋战和探索,我国已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农业、工业、商业已经自成体系,单单从经济所有制形式上看,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面对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我们应将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动力资源、科技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并举的优势,促进社会各领域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下,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尖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缔造出多个工商业神话,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顺丰速运等具有代表性的高新产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脑海当中,而这些新型产业的应运而生正是运用了科技的力量,才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基于此,我们在经济建设进程中,应当坚持走创新之路,使僵化的经济得以复苏,使退居幕后的高尖端人才东山再起,为国之兴盛加油添薪。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焦点,这一点从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就足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力度。正所谓“手中有余粮,心中不发慌”,当疫情突如其来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供给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尤其是食物供应链条,始终保持畅通。这就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农业生产始终绷紧发条,一刻未曾松懈。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进程当中,我们应当继续围绕农业生产这根主线,保证粮食供应,保住人民群众的“米袋子”与“菜篮子”,让百姓的饭碗里始终存有余粮。
另外,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将眼光放远,不能固步自封,只看眼前而忽略未来发展。尤其在多元化经济类型并存的局面下,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完善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结构,以清醒的头脑与意识形态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并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竞争当中,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优势,获取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打通与国际市场的合作通道。同时,我们应当以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努力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的中国市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兴邦需要实干精神,前行需要责任担当,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存在侥幸心理,不存在形式主义,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着眼于基本国情,着眼于经济发展现状,客观面对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艰难与各种风险挑战,练就一套真本领、真拳脚,具备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实力与资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