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

2020-03-01 05:01陈爱军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学者抗菌

●陈爱军

白蔹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药物之一,其也可称为白草、野葡萄秧、鹅抱蛋等。白蔹在葡萄科植物的范围内,其主要产地是东北、华东地区,在湖北、河南地区也产有白蔹。该药物味道较为苦涩,性微寒。目前认为白蔹属于性微寒的一种植物,味道苦涩,可以泻火散结,同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该药物对于疮疡患者的适用性较强,当人们被小火烫伤之后,同样可使用白蔹。《中药大辞典》曾体现出有关白蔹的功效、特点等,其主要功效是清热、散结、止痛。该药物的使用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内服;其二是外用。依据相关药理实验研究了解到,白蔹具有抗菌性的特点,在抗肿瘤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实现免疫的调节,避免产生过多黑色素。现针对白蔹的临床外用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一、白蔹的化学成分

(一)甾醇类化合物

何宏贤①等曾针对此方面内容展开研究,其对白蔹块根进行分离,从而得到β- 谷甾醇(β-sitosterol),在此之后,郭丽冰②等同样展开分离,从而得到α- 菠甾醇、豆甾醇、豆甾醇-β-D- 葡萄糖苷。

(二)三萜类化合物

郭丽冰③等对白蔹块根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邹济高④等同样展开分离,从而得到羽扇豆醇。

(三)蒽醌类化合物

邹济高④等所提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性,其首次分离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无论是它的抗菌作用,还是抗真菌作用,与中药有关白蔹的临床作用无明显差异性。

(四)挥发油类

高欢⑤等学者在对白蔹挥发油和分离的研究中共计发现14 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为主要的几种化学成分有2- 甲基-6- 对甲苯基-2- 庚烯醇(6-(p-tolyl)-2-methyl-2-heptenol)、芳姜黄酮(ar-tumerone)、蒽(anthracene)等。

(五)其他类

刘清博⑥等学者在白蔹的分解过程中最先发现了腺苷(adenosine)、 尿苷(uri-dine)、β-D-呋喃果糖(β-D-frucofuranose)、 甲基 -β-D- 吡喃果糖苷(methyl-β-D-frucofuranoside)、 甲基 -α-D- 呋喃果糖苷(methyl-α-D-frucofuranoside)。在米君令⑦相关学者的研究中表示,α- 生育酚 (α-tocopherol)、香 草 醛(vanillin)、botcinins、bungeinA、lasiodiplodin、α- 生育醌 (α-eutro-phyl)、4- 酮松脂醇、5α,8α- 过氧化麦角甾-6,22- 二烯-3β- 醇、α- 甲基吡咯酮、4-p- 樟烷-1,8- 二醇等成分被最先分离出来。相关类似的研究报告中不同学者最先分离及发现的成分有所不同,郭丽冰③等学者在分离实验中,最先发现的成分为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而邹济高等学者在实验后最先发现的成分为卫茅醇(evonymitol)。毕宝宝等学者在经过实验后最先发现的成分为香橙素 (aromaden-drin)、对 羟基苯乙醇(4-Hydroxyphenethylalcohol),而外国学者KimJH 最先发现的成分为木鳖子甙I(momordin I)。④⑤⑥⑦

二、白蔹的药理作用

(一)抗肿瘤作用

在现代药理实验的相关研究中,白蔹的药理作用有了新的突破,其对肿瘤有着很强的抵抗作用。其相关报道曾显示,在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 的实验中,应用白蔹和乌头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该细胞的增长,在实现过程中还发现其细胞凋亡情况显著⑧。杭佳等学者在白蔹的分离试验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该实验主要是通过乙醚和乙酸乙酯将白蔹洗脱,在分离实验的过程中分别分离出9 中独立的单体成分,其中多种成分对人肝癌细胞HepG2 的抑制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以上成分具有浓度依赖性。在该方面的研究报道中,很多外国学者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韩国学者KimJH在白蔹中分离出的木鳖子甙I 对人类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 的治增长起到抑制作用。NhoKJ 等学者在白蔹中分离出的乙醇提取物儿茶素与白藜芦醇体外通过MMP-2、MMP-9 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的转移和增长。

(二)抑菌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得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串珠镰孢菌在白蔹正丁醇萃取物的作用,其抑菌活性较为明显,并且依赖性较高;虽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也具备一定的抗菌作用,但是相对正丁醇萃取物来说,其活性较弱⑨。王海燕等在生药白蔹抗菌部位提取出少量乙醇,然后正丁醇萃取,并在正丁醇浸膏收率、没食子酸以及大黄素含量等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实验得出,20 倍量正丁醇萃是白蔹抗菌部位的最佳优化萃取工艺条件,最多可提取4 次。

(三)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先关实验得知,ConA 诱导的T 淋巴细胞和LPS 诱导的B 淋巴细胞的增值效应在白蔹均一多糖PAJM-A 的作用下,会逐渐加快,联合ConA 和LPS 可起到协同促进作用。白蔹抗菌作用和免疫活性之间联系密切,临床中使用的抗感染治疗,通常联合抗菌和机体免疫调节,在两者双重作用下完成治疗⑩。

(四)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石苏英等⑪研究发现,烫伤大鼠伤口可通过白蔹乙醇提取物加快愈合,20%的白蔹物组对皮肤恢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天和14 天完成血清样本检测,白蔹组TNF-α 表达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且IL-10 表达和之前相比较高,由此可看出,白蔹具有一定的抗炎性作用;在大鼠烫伤模型中提取白蔹,并做出相应处理后,TGF-β1 水平与7 天后降低,VEGF 水平14天后也呈现下降趋势。

(五)兴奋作用

赵翠兰⑫对小鼠完成了白蔹煎剂给药,并观察了给药前后电刺激的痛阈变化,发现小鼠进食白蔹煎剂后,其状态越加兴奋,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可看出,白蔹煎剂对小鼠起到兴奋作用,但不具备镇痛作用。

三、白蔹的实际临床外用

(一)治疗痤疮

白石脂30g、白蔹30g、苦杏仁30g。碾碎,混入鸡蛋清搅拌均匀,涂抹于痤疮处或者酒糟鼻处,可起到治疗效果。

(二)治疗痔疮

肛肠安胶囊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猪胆汁、大黄、白芍药、枳壳、槐米、仙鹤草、地榆、生地黄、白蔹、蒲公英、马齿苋、胡黄连和苦参等,每天口服三次,每次4 颗即可,持续服用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为5 天。对于I 期内痔,治疗有效率为100%;内痔治疗有效率为96%;全部痔疮治疗有效率为91%⑬。

(三)治疗黄褐斑

邹米红⑭对于41 例黄褐斑患者,邹米红采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选取300g 石膏、100g 薄荷、100g 白蔹、100g 白芷、30g 珍珠粉、30g 细辛、30g 红花,然后将其研成粉末,同时在粉末中选取1/10 添加0.2g 维生素E 和0.5g 维生素C,采用热水进行搅拌,最后敷于脸部即可。最终治疗结果为,17 例已治愈;20 例显效;3 例有明显好转;1 例无任何效果,总有效率为90.2%.

(四)治疗烧伤

针对烧伤患者,洪明星采用100ml 麻油和500g 白蔹粉末,然后加入适当的水,混搅为糊状,在患者消毒完后备用。随之运用暴露涂布法,但每天涂药次数不可超过三次,持续用药到患者创面无分泌物渗出,长出新鲜上皮即可,300 例烧伤患者中,治愈率可达到100%,且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

(五)治疗老年斑

各取3g 羌活、天麻、山栀、白僵蚕、菊花、川椒、檀香、枯矾、密陀僧、荆芥、防风、白菠、白鼓、白芷、细辛、山奈、甘松,同时在取7 枚干红枣,然后将其研成粉末,加入适当的凡士林油搅拌成膏状,在每晚清洁脸部之后进行涂抹,最后在第二天清洗即可,并持续涂抹数月⑮。

(六)治疗受阻皲裂

对于受阻皲裂,刘林采取50g 大黄、30g 白蔹和15g 白芨进行炒制,在颜色变黄之后将其研成粉末,然后使用蜂蜜搅拌成糊状即可,每天三次,持续使用10 天即可,治疗手足皲裂具有较高的成效。

结束语

现阶段,在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的提取物上,即醋酸乙酯和三氯甲烷,对此,为获取到最新的活性物质,应不断研究一些极性较大的甲醇提取部分的成分。通过对白蔹的药理活性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除了具有抗菌的作用,还有一些新的活性存在,包括抑制毛发生长、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活性等。但目前大部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还持续在最初阶段,所以部分作用物质基本还没明确,由此更需要深入研究,同时也要格外关注白蔹的抗癌活性。另外,白蔹分布在我国诸多区域,应深入研究其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期研发出新的保健药物。

注释:

①何宏贤,谢丽华,金蓉弯.白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1994(11):568

②郭丽冰.广东白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7(01):7- 8

③郭丽冰,卢雁,陈水平.白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03):8- 10

④邹济高,金蓉鸾,何宏贤.白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0,23(02):91- 93

⑤GAO H,WANG WN,SUN QI,et al.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mpelopsis japonica[J].Study on Special Products( 特产研究) ,2014,(1):52- 54

⑥LIU Q B,LI F,LIU J,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mpelopsis japonica[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药学实践杂志) ,2011,(4):284,314

⑦MI J L,WU C C,SUN L G,et al.Chemical constitu- ents of Ampelopsis japonica[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rescriptions(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34(18):86- 89

⑧李书考,胡素叶,李领娥,宋丽,张国锋,周雷贵,李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128 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07):880+882

⑨李媛媛,宫小勇,晁旭,周智辉,白杨.白蔹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0,37(10):956- 960

⑩范卫新, 朱文元.55 种中药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02):81- 84

⑪石苏英,金科涛,王宇光,高月.白蔹配伍乌头对大鼠肝脏CYP450的调节作用[J].医药导报,2007(09):975- 979

⑫赵翠兰,郭桂森,李开源,肖庆慈,毛小平.白蔹部分药理作用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03):55- 58

⑬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691- 692

⑭邹米红.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41 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5):334

⑮崔晓光,刘学伟.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08):22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学者抗菌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学者介绍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