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2020-03-01 05:01肖安琪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米切尔父权制女权主义

●肖安琪

海德格尔曾说过:“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热衷于某个问题;那么,当今社会,对于性别差异的研究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从理智上获得拯救的关键课题之一。”①而导致性别产生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两性的不平等问题,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自男性统治开始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在当今愈发地被人们重视。随着女性问题的不断涌现,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单单是社会学所关注的问题,它已经涉及了诸多领域,例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美学等。正是由于女性问题备受关注,人们才发现女性问题不仅关乎社会的发展,甚至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境况息息相关。

贯穿整个历史来看,女性问题可以概括为两条研究线索,其一是强调性别平等,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提倡男女两性平等,该思想起源于英国的著名女性哲学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约翰·穆勒,代表著作《为女权辩护》和《妇女的屈从地位》。其二是通过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进行考察,对妇女的解放进行分析,该思想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沿着这两条线索,二者各自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研究历史。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而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不会脱离现实的历史发展,它必然是与社会现实状况息息相关的,并且是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应运而生。为何大多女性主义者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支撑,深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开放自由的社会氛围

在上世纪60 年代,美国掀起了新左派和反主流文化运动浪潮,在这样的大规模运动中,追求自由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为妇女运动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也创造了女权运动产生的条件。但是,在新左派和反主流派所关注的民主问题中女性问题并未列其中,所以这使得女性主义的拥护者们不得不去另寻求出路。

(二)妇女运动的结果

妇女运动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三次运动浪潮。第一次运动浪潮是1850—1900 年之间产生的,此次女权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女性争取平等的选举权及其他政治权利等。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是指1965—1980 年,这次女权运动不再满足于形式的平等,而是为了分析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探寻妇女解放的可能性途径,因此,该阶段又被称之为妇女解放运动。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强调性别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女性内部自身由于种族、阶级的不同而产生的压迫问题。

(三)理论发展的需要

《女权辩护》是女权运动发展史中最早的一部关于女性问题的著作,该著作主要针对妇女在教育、工作和政治环境中地位低于男性的社会问题,该思想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们所拥戴。在此之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们相继提出了在经济、法律等领域中要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力的思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解决了很多女性问题,为女性谋得福利,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们忽视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只为寻求形式上男女两性的平等,对性别压迫视而不见,甚至女性的价值都避而不谈。这令女性主义者们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女性像男性一样生活,同等享有教育、选举权、政治话语权等基本人权时,女性就获得幸福了吗?

激进主义女权主义者们认为所有的女性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父权制而产生的,是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统治与压迫,并且想要解决女性问题就要消灭父权制。显然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分析以及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再拘泥于表面,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是更加深刻地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内在原因。这一突出的理论贡献我们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激进主义女权主义者们,再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父权制的时候,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妇女所受的经济压迫。

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者们发现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弊端,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存在局限,于是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为能够深入挖掘妇女受压迫根源,全面分析女性问题,女权主义者们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找寻答案,正是在这样的理论需求下,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联合。

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可以概括分为三条研究主线:

第一,注重经济因素,以家务劳动为分析框架,探讨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妇女研究教授本斯顿,她指出妇女之所以地位低于男性是物质或经济原因导致,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要从女性没有酬劳的家务劳动中找寻答案。

本斯顿指出家务劳动与工资劳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妇女从事着繁杂的家务劳动,衣食住行抚育子女等与家庭有关的活动,尽管女性也参与工资劳动,但是却被认为是暂时性的活动,而男性只顾工资劳动,并没有在家务劳动进行分担。由于女性的劳动无法在市场中按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因而只有使用价值,这使得妇女的家务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在分析了女性家务劳动因为没有参与到市场交换中,使得妇女的经济地位屈从于男性之后,本斯顿认为妇女想要解放,必须先解放家务劳动,提倡妇女积极参与到公共事业领域中,并且在妇女进入公共事业之前应先将家务劳动社会化,也就是把原来妇女所负责的与家庭有关的活动转到公共经济中来。

科斯塔与詹姆斯赞同本斯顿提出的妇女受压迫是因为没有酬劳的家务劳动,但是他们不支持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思想,与此同时,他们也不认同恩格斯提出的妇女解放的先提条件是妇女进入社会公共劳动。他们认为虽然妇女的家务劳动在市场中无法按照商品进行交换,只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妇女的劳动生产了特殊的商品即劳动力,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而资本家只支付丈夫的工资,妇女的家务劳动被湮灭了。“妇女是工资奴隶的奴隶,对主妇的奴役保证了对她丈夫的奴役。正因如此,工人阶级妇女反抗自身家庭的斗争是至关重要的。”②既然妇女的劳动是具有生产性的,那么自然就不用在进入到社会的劳动性领域中。他们认为只有给妇女家务劳动支付工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注重非经济因素。例如,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朱丽叶·米切尔的四大结构理论。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四大结构理论。朱丽叶·米切尔英国的著名性别研究教授,她认为单从经济因素与社会状况来分析女性的复杂问题是不充分的,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结构而导致的。米切尔指出妇女现在所处的社会状况是与妇女在生产、生育、性关系、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中所承担的责任紧密相关的。再生产问题上,米切尔指出如果由于女性体力天生就是低于男性的,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像男性一样可以负担重体力的劳动,驱使女性地位屈从于男性,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在工业化和自动化时是站不住脚的。当妇女大量地进入到劳动市场中时,不仅没有为解放做出贡献,而且成了市场的炮灰,一旦市场出现经济低迷时,妇女就首当其冲地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所以米切尔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总结构的改变。

在生育问题与性关系问题上,米切尔认为二者对妇女起着独特的作用。从古至今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这都被定义为是女性的天职,并且也从未改变过。尽管生产模式得到了改善与提高,但是生育模式却是止步未前,女性在生物意义上如果无法控制生物的进程,生育仍然被视为一种普通且自然现象的话,那么,女性就无法摆脱剥削。而针对性自由、性解放的问题上,米切尔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解放,而是换了另一种形式的新压迫。

在儿童的社会化程度问题上,米切尔分析由于生理结构和哺乳结构男女存在特征的差异,所以男性与女性出现了性别分工,女性自然地被滞留于家庭内,去看管抚育子女,而男性则从事家庭之外的劳动生产,这使得女性不得不依附于从事劳动生产的丈夫,并且听其差遣。在对四大结构进行分析之后,米切尔指出妇女想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打破四大结构对女性自身的束缚,同时还强调单独改变其中的某一结构是无法改变这一压迫事实的,只有同时打破四大结构的紧密关系,才能使妇女从中摆脱束缚,获得解放。

第三,经济因素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折中思想,以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批判为分析框架,深究妇女压迫的根源。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对妇女造成压迫的解读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海蒂·哈特曼认为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对妇女是双重压迫,持二元论观点,而齐拉·爱森斯坦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就是父权制,提出资本主义父权制思想。

哈特曼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他不赞同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解读,也不满足于激进主义将妇女问题归置于父权制,他认为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是共同对妇女造成压迫,并且强调是双重压迫。他通过提出为什么是女性地位低于男性地位,而不是男性地位低于女性地位这一问题,引申出这背后的思考。经过分析得出正是由于性别分工使得女性不得不屈从于男性,指出性别分工是组织控制的技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机制,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可以长期维持“伙伴”关系的结果。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女性无论是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从事劳动生产领域中的地位都要低于男性的原因。同时,哈特曼考察了家庭工资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得出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就像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一样,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相互适应彼此,对妇女造成了双重压迫。针对女性解放的问题,哈特曼提出我们必须要将妇女解放问题放置于两个系统中,在摆脱父权制的同时,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爱森斯坦则通过资本主义父权制思想,来辩证地思考阶级与性之间的关系。在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考察中,爱森斯坦得出二者既不是独立的体系,也不是同一的体系,而是相互作用的体系,强调资本主义需要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得以维持稳定与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是分不开的,同时父权制的存在也是为了资本的需要。在对资本主义父权制分析之后,爱森斯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何确定妇女的阶级?”③“一个中产阶级妇女与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单身妇女的地位如何比较?”④。对于这些问题爱森斯坦强调必须发展形成一个概念,根据这个概念词汇来处理妇女之间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问题。

无疑这些思想都起到了推进理论深化发展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予以重视。

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想审视

在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之后,我们应该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现在面临的理论困境是什么?为什么哈特曼提出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首先,妇女的解放目标与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怎样相融合?当我们从经济因素出发来分析探讨妇女问题,解决的办法必然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人阶级的目标,这样妇女问题便成为了从属于工人阶级问题,妇女问题并没有被凸显。其次,妇女能否成为一个阶级?对于这一问题爱森斯坦明确指出,把妇女作为一个阶级,无疑是更有利于揭示妇女受压迫的特殊性。传统的阶级划分是按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如果将妇女按照性别特征划分为一个阶级,这就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妇女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例如,黑人女性她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自身的压迫而是种族的压迫。再次,家庭是否真正构成了压迫妇女的机构?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意识形态因素对妇女压迫的探讨中,他们都将家庭视为妇女压迫的主要场所,但是他们所针对的“家庭”不具有全面性,他们所指的受压迫的家庭是指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的白人家庭,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家庭所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贫困的家庭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而不是压迫问题。最后,究竟什么是妇女的利益,何种程度上达到了妇女解放?这都是需要解决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虽然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存在局限,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它对女性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面临困境才能更加地促进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笔者认为应加强在最高意义上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也只有将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思想放在一起探究,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走出困境,准确把握女性在全人类历史发展中地位,才能找寻妇女解放的可行性途径。

注释:

①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8- 45 页

②Z.R.Eisenstein,Capitalist Patriarchy and the Case for Socialist Femin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9.79

③④秦美珠.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出版社2008 年版,第67- 68 页

猜你喜欢
米切尔父权制女权主义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季后赛高光时刻多诺万·米切尔不服气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