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20-03-01 05:22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乱象消费校园

●刘 谦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校园贷乱象引起了社会关注,校园贷瞄准大学生群体,审批程序少、门槛低、额度高、放贷速度快。正规的校园贷,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支持,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信贷机构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用不良校园贷牟利。近年来,由于校园贷引起大学生失踪、自杀等案件屡见不鲜,既影响了大学校园的稳定、安全,也给学生造成巨大伤害。

一、校园贷乱象的表现与成因

(一)表现

1.过度授信与借贷。相较于传统门槛,互联网金融手续简单、申请门槛低,从当前的校园消费信贷平台来看,很多平台都存在过度授信问题,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授信额度高达几千到数万元不等,而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00多元,授信额度过高,远超生活费。同时,校园消费信贷平台数量多,某些平台用不良宣传手法诱导大学生提前消费,即便一个平台可借额度不高,但如果多家借贷平台累积起来,也是高昂数字,如果学生重复借贷,那么引起的后果也将十分严重。

2.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是导致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冲动消费、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问题。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喜欢争强好胜;有的学生家境优越,在消费时,追求高价商品;有的则是出于不良嗜好,如沉迷于网络赌博、网络游戏等。

3.违约风险高。如果借了校园贷无法按时还款,需要承担高额利息,也会给学生的征信带来不良影响,在超强消费的刺激下,少数学生未考虑到自身还款能力,很有可能引起逾期,增加违约风险。而目前的信贷平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某些平台以零门槛、低利息、低手续费的虚假宣传来迷惑学生,却设置了高昂违约金,如果学生无法按时还款,就会欠下高昂债务,最后,平台会以暴力方式催收、恐吓学生,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成因

1.大学生自身原因。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趋势,节约、勤俭、奋斗的传统被部分大学生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一夜暴富”“享乐主义”。大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还尚未成熟,受到群体影响,很容易出现攀比、跟风心理,在消费时,追求名牌、高档电子产品、奢侈品、贵妇护肤品等,而他们缺乏稳定收入,家庭提供的生活费不高,无法满足其超前需求,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会通过消费信贷来满足需求。另外,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对校园贷缺乏识别能力,面对诱惑时,没有保持理性,加之对校园贷缺乏深入了解,无法正确辨别正规和非正规消费平台,如果没有理性判断,很容易陷入不良消费信贷。

2.行业发展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生事物,就目前来看,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以自我约束为主,尤其是消费金融行业。尽管国家取缔了一些违规信贷平台,但是尚未构建起行业协会与社会组织,也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与标准,校园消费信贷的发展处于“三无”状态,关于服务费、利息、手续费等收费项目,均是由平台自定。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准入门槛低,对其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等也缺乏具体标准,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3.学校教育原因。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与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关系,目前的高校对“金钱教育”“绿色消费教育”淡化,尽管高校都开设了思政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上,对于此类内容的讲解还鲜有涉及,针对校园贷,大多只是简单提及,很少就校园贷的具体成因、相关内容、危害开展系统教育,也缺乏与之相关的班会、讲座、主题活动等,致使学生无法正确识别校园贷乱象。

二、校园贷乱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强化价值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贷乱象对大学生的危害,作为学校,需要肩负起自身的引导作用,从学校教育角度着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以全员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

首先,在大学阶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要统筹好多个育人渠道,发挥思政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揭露超前消费的虚假外衣,帮助其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看清消费主义的错误导向,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杜绝骄奢淫逸,正确看待消费与成才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人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来妥善处理消费与发展、消费与享受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的消费结构,避免过度透支或者跟风消费。同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念。绿色发展,并不是新概念,早在2002年便已经提出,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模式,反对不合理消费与奢侈浪费。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要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将生态环保、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等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在具体教育上,需要从思政课程、网络引导、社会实践、校内活动、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将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融合,将绿色消费观纳入思政课程的重点内容,每年提供一定的场地和经费来开展实践活动。

(二)抓好思政课堂,优化课程体系

在具体思政课程内容上,设置“绿色消费教育”课程,将其贯穿落实在思政教育的各门课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让学生了解消费理论、消费与人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在《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中,介绍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及其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强调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揭露各种不良价值观本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掌握与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过分追求物质;在《形势与政策》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取得的突出成就,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了解绿色消费观的内涵,努力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知晓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其次,将绿色消费与专业课相结合,如针对理工科类学生,为其讲述消费支出成本理论,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消费,理性购买商品,做到量体裁衣;对于文科类学生,讲授国内外的相关消费文化与知识,引导他们看清消费异化的根源和后果,提升消费理论素养。

再次,开设选修课程,如《金融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伦理与责任》《网络安全》《消费者信用管理》等选修课程,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覆盖力,并在《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为学生讲解校园贷乱象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构建谈话机制,把握思想动态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校园贷问题保持警醒,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座谈会、宣传展板、主题班会、入学教育等方式来宣传校园贷的危害,并构建科学的谈话机制,与学生定期谈心,了解他们对校园贷的看法以及心理动态,对于已经申请校园贷者,不能否定批评,而是要站在学生利益的角度来着手,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再予以正确引导。对于存在自卑心理者,可以借助微信与学生谈心,解决面对面谈话的尴尬,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避免消极评价,积极与同学、老师敞开心扉,享受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而虚荣攀比者大多是由于精神匮乏,针对此类学生,要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对于跟风消费者,可以以校园贷本质分析作为教育突破口,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消费观。同时,还要利用好网络主阵地,利用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将校园贷的相关报道、危害制作成微视频和微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其传播正能量,过滤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开展网站安全引导教育,在校园内部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营造文化氛围,丰富精神生活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开展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对此,学校可以在广播站、校园橱窗、宿舍、教室等醒目位置,张贴校园贷风险的相关内容,提醒学生避免陷入校园贷陷阱,在校园内部营造绿色、理性的消费观念,并发挥出学生会与社团的作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形式多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在植树节,开展“绿色校园植树活动”、五一劳动节,带领学生走进大街小巷,清理城市广告、在主题纪念日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这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产生熏陶作用,减轻学生对于物质的迷恋性。同时,增设关于金融、理财的社团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理财能力、树立绿色消费观。

三、结语

在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消费信贷已经进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景,提前消费的理念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由此引发的校园贷乱象不容忽视。校园贷乱象问题成因多种多样,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行业发展方面的原因。作为学校,理应要肩负起自身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将绿色消费问题始终贯穿落实到各个环节,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利用各种渠道,为学生宣传校园贷问题的危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发挥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力,提升大学生辨别能力,引导他们时刻保持警醒,杜绝超前消费、虚荣攀比,提高自控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正视校园贷乱象问题,发挥出自身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作用,营造优质的师生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乱象消费校园
国内消费
新消费ABC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晨农直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