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昊婧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承红色经典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侵蚀,树牢理想信念。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打破从知识到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壁垒。如何将红色文化和研学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达到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效果是一项极有意义的课题。
体验性教育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参与从而获得个人经验,通过交流反思,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最终应用到实践中。在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工作中借用体验性教育方式,是将具体的思政价值目标融入特定活动中,通过反复体验构建社会与时代所期望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等。体验性研究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通过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协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体验性研究的难点是实现目标价值的内化,重点是实践应用。
体验性教育的开展方式可多种多样,与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和实践育人的需求相结合,最可操作的是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不同于旅游,其组织的主体是高校而非旅行社,其目的在于创造特定的情境和机会,拉近革命时代和青年学生的距离,唤起共鸣,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完成预订价值目标内化。强调教师从学科专业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多维思考,通过学生间的协作、讨论和总结反思,将学生个体生命经历和红色文化内涵结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思政感悟,深化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组织系列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层感悟,匡正价值观,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个性认知。
体验性教育强调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思政教育运用体验性的教育方式,首先要从找准大学生思想松动点入手,保证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从教学环节设计的多学科思维入手,丰富红色研学旅游体验的层次性。从现实问题出发的自由讨论和教师适当的归纳引领入手,保证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体验的目标价值内化。从开展相似主题的系列活动入手,保障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体验效果得到检验,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搜集整理,改进下一次行动,确保完善性。从探寻协同育人的共振点入手,和学校思政课、社团活动等结合,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打通教育界限,进行资源整合,相互支持,同频共振,确保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体验的完整性和价值引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步骤,确保体验研究的目标价值明确,学生体验充分,价值内化有方,引领效果可见,后期改进有法以期实现体验性研究目的。
体验性教育方式和红色文化的结合,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反思,换醒学生自我意识,深挖思政内涵,帮助学生将红色文化精髓内化,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拓展生命意义,补足精神之钙。红色文化和体验性教育方式的结合,可转变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方式,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与高校思政课堂形成补充,构建“大思政”格局,同时将学生体验作为思政教育的重点,通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得到深化并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验性,利于学生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出富有个体生命特征又契合红色精神的道德品行。
体验性教学可依据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要从学生需要出发,确保体验性。实施阶段要重视学生个体参与,落实体验性。总结阶段要重视学生反思,回归体验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体验性把控。
1.做好调研,找准目标价值。前期要做好学生思想问题调研,找准思政引领切入口,结合学生感到思想困惑的问题做好红色景点选取和情境教学设计,通过这两点保证目标价值清晰。
2.充分准备,确保体验充分。从组织者角度,前期根据确定的思政切入口,组建思政专家团队,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解读,确立主题深化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充分。从学生角度,提前组成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对前去参观的红色文化进行初步了解。
1.多维参与,引发共鸣。各兴趣组从不同角度现场反映参观主题,可以是朗诵革命诗歌,演奏乐曲,一段舞蹈或读家书等,通过现实可感的史实材料展示和直观文艺欣赏,将历史拉近生活,引发学生共鸣。此时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引出此行的教育目标价值。
2.巧设程序,逐层体验。从眼睛看到的展览和同学的表演,到耳朵听到各专业老师从不同角度对史实的分析,到动手体验当时的艰苦生活,再到嘴巴尝到当时的菜肴,帮助学生模拟革命场景,增强代入感,感受红色文化,领会红色精神。
3.适当引导,升华主题。在学生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讨论具体情境下的其他可能选择的行为,评价各种行为选择的价值,逐一进行价值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共产党人当时做出的选择的意义,思考行为背后的民族大义。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将红色精神引入学生当前的思想困惑点,启发学生思考小我与大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扩展个体生命意义,升华主题。
4.反思总结,完成内化。通过一个景点参观后的总结和多个相似主题景点的参观讨论,要求学生谈论感想并提交研学报告,教师对其点评反馈,帮助学生形成政治正确的个性化的体验,将红色文化融入生命,完成价值内化。红色文化的内化不是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可以夯实筑牢的,需要高校共青团设计主题相近,内容递进的系列活动。
就山西省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而言,可分为“重温红色生活”主题,贯通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和昔阳县大寨展览馆等景点,以参观革命生活,体验红色创业文化,激励学生克服苦难砥砺前行,感受共产党人创业之艰,珍惜当下生活的同时增长本领推进革命事业厚值爱国情怀。可分为“寻找红色榜样”主题,贯通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和左权将军殉难处等景点,走进革命烈士鲜活感人的事迹,感受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情怀,激励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夯实理想之基,筑牢精神之魂。还可分为“情系人民有大爱”主题,贯通黎城县黄崖洞景区、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和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景区,通过前两个景区的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通过后两个景区的强化,加深学生对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保人民的感悟,激励学生将小我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中,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和祖国命运相联系,在时代的浪潮中体现个人价值。
5.化作行动,树立榜样。每次活动确保质量,培养一批学生带动一片学生,让参加过活动的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继续内化价值,在校园中踏实学习增长本领,在社会生活中保持本色,坚定政治立场。起到朋辈引领作用,发挥当代青年力量。优化高校共青团育人效果。
1.总结活动,确定调试方向。组织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小组讨论,重点探讨所选取的引领目标价值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和设计初衷一致,提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确保今后活动设计的调适方向。
2.提炼方法,促进资源整合。提炼高校共青团在实践中发挥思政引领作用的经验,与思政课堂、社团活动等一起,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构建全员育人、实践育人、课堂育人相结合的大思政格局。
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方式以“青马工程”“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等课堂方式展开,老师主讲,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差。本课题优势在于第一,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生活即学习,从个体的感受出发,通过反复体验达到价值内化,拒绝填鸭式教学。第二,资源丰富。利用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高校人才聚集的学科优势,可设计多种红色研学实践路线,并可以从专业化角度对思政引领目标进行权威解读。第三,形式新颖。通过设计多种现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课堂所学融入亲身感悟,优化思政引领效果,与传统思政课堂结合,形成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本课题实施的难点在于:第一,组织成本高。并非按照地理位置相近而安排的红色研学实践路线会增加交通成本,动员专业老师参与并要求就同一主题进行分专业讨论增加师资成本。第二,能力要求高。一次系列化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要从安全性,目标价值贴合性,分层目标确立,实践路径考量等角度进行反复推敲,考验活动设计者的全局思维能力、目标分解能力和赫尔协调统筹能力。
体验性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思政目标价值的理解,完成社会价值内化,影响青年行为取向,但同时对高校团学工作的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