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锋
新时期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建设、对社会进步,还是对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在走向21世纪之后,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创新,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存在良好的洞察意识,梳理远大理想,从而走向成功之路。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高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人才输送机”。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所以应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接受的多数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很少发挥想象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长时间处于被动的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而没有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创新能力,没有形成应有的创新意识。因此一些学生在进入工作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虽然考试分数高,但实则能力低下。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而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的平台和渠道,使学生只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无法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挥。
从国外高校教育来看,在学习成绩方面,国外与我国相差甚远,但国家发展却极为迅速,相较于我国更为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发达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活动工作进行开展,而我国的高职学生实际上参加实践性创新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导致国内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出现很大差异。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大力支持,包括学生从事科技项目的渠道、平台、经费等,高职院校应明确制定相关方法,以保证学生科技项目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每年给予学生一定的经费支持,且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项目的场地。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一直强调于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建设了星创天地平台,并组织了学生星创天地工作室,为毕业生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路径。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从事花卉、蔬菜、宠物等各项研究,甚至可以把项目研究与创业联系在一起,该校就有两位同学利用学校提供的温室大棚,从事多肉植物的研究、生产与销售,发展势如破竹,成为该学校的典型案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有着浓烈的学习兴趣,具备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刻苦钻研,想要运用在校时间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以便在未来从事工作后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们很乐意于把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合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所以院校在组建学生团队时,所选择的项目主持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学习成绩好,有较强的理解能力,项目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通过学习和研究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某一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做得更好。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都是三年制,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课程都是以基础的课程为主,接触的专业课程较少,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实习、就业、择业的问题。因此更适合将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其已经打下了相关知识基础,且相比于三年级时间更为充裕,教师指导更为简单,或者也可将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研究工作当中,为次年的申报奠定基础。
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初次接触科技项目,由于深入项目研究时要求他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新知识、新技能。他们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在深入项目研究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指导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重要,需要阅历丰富的教师去对学生进行指导,他们在整个科技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导演”“教练”。他们还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项目本身的内容,调动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对科技活动不断了解、认知,增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融入科研项目研究中。
在选择指导老师的时候应该要选择符合以下三点标准的指导老师:在科研研究中有丰富的经验,熟悉本专业发展情况及走向,深切了解项目研究的基本规则;在工作中严以律己,热爱这项工作,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时能认真指导和给出建议;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外师生关系和谐也非常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科技项目顺利进行,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倾囊相授,帮助学生更好从事科研活动,学生也会更加专注于学习和完成实验与调研工作。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是科研项目之一,但是管理学生科技项目不能像管理教师科研项目那样管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通过主持、研究中等收货知识,为今后步入社会发展增添色彩。基于此,在项目申报、理想、结题的整个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都要特别重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要寻找适合教育学生科技项目的方式,能够切实为学生科技创新所应用,否则便会导致老师全面包办了学生科技项目,老师成为项目的研究者,由此得不偿失。
全程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研究的质量,项目研究相当于一个完整的过程,对此可采用过程管理办法,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控制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质量,从而实现细节化控制,提升整体控制管理效果。
1.评审。每年的科研项目下发后,学生们会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通过指导教师的建议来最终确定报名项目,然后在对学生选择的项目,系部在按照统一的标准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作为最后的结果来立项。评审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首先学生主持人所学的专业与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契合,选题的实用程度和新颖程度等;其次是项目设计的内容是否与选题一致,内容设计程度、创新度和实用度是否完整;再次是成果形式选择是否恰当;最后是指导教师的选择是否符合上诉标准。
2.公示。为了让项目具备公平性,所有拟立项的项目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结果。系部推荐的学生项目在经过科研处的审核后,所有拟立项的项目都要进行公示,公示时间截止后若没有异议,在经过学校的批准之后就可以立项。
3.开题。项目成功立项后,最先要做的事就是开题,开题意味着项目研究正式开始,它是一项为研究打下基础的工作。在写开题报告时应该清楚自己的重点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今后研究方向是否正确主要看开题报告内容是否撰写的好与次,一篇好的开题报告能让研究少走许多弯路,节省许多时间。
4.中期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错误,便于及时纠正,有利于以后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科技项目的管理水平,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以项目主持人和成员为中心开展一场汇报会,对学生汇报过程中提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做出解答并提出怎样修改,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都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但他们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总结报告,把研究过程遇到的情况和最后所取得的成果,每个人都得到了什么收获等,都要完整地写清楚。
科研处项目的管理部门要对以上所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保证项目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把握好项目进行的时间,以免出现学生进入大三后,在校时间短,还面临着毕业实习、就业、择业等问题,无法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就会出现项目结束时学生已经离开学校,没有办法进行结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