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育 温雅婷 刘姝婷 刘博文 武芮琳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脱贫的核心问题是关于扶贫脱贫的有效性问题,巩固和提升精准脱贫成果,并建立可持续的防返贫困机制,以此预防贫困的发生和再次返贫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各级政府切实调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实践过程中,就业扶贫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众所周知的多种精准扶贫方式中,精准就业扶贫是成效颇为显著的精准扶贫方式之一,旨在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帮助这些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并早日摆脱贫困。精准就业扶贫毋庸置疑可以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潜在动能,与此同时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根本上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是各级贫困县在脱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河北省巨鹿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县委县政府结合巨鹿县实况,积极、切实推进精准就业扶贫工作的高效落实,针对不同的主体设立了精准性较强的就业扶贫政策,创立了多元一体的就业扶贫模式,同时该模式也成功入选全国20个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本文将对巨鹿县精准就业扶贫的模式与成效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在实践过程中尚且遗留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企业+扶贫微工厂+农村劳动力”模式与成效。“企业+扶贫微工厂+农村劳动力”模式指在扶贫微工厂的基础上去激发贫困农村劳动力的内生发展动能,推动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建设生产工厂,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无法脱离本地工作的贫困户。政府落实了多种激励政策:企业若能够接收十人以上的贫困人口,或者其整体规模在员工总体的三分之一,便可成为扶贫微工厂享受相关政策;企业若能够保证接收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时长达到半年,那么便可以获得每人次1000元的补助金额。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巨鹿县围绕种植业、食品加工业、手工业、服装制造业等产业建立了200多家扶贫微工厂,设立就业扶贫岗1300多个,农村人口红利借此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该模式成功将企业与农村贫困劳动力共同联动,企业为农村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农村劳动力则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动力,从而实现了双向共赢。
2.“互联网+特色产业”模式与成效。“互联网+特色产业”模式指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开放性与获取信息成本较低的特点,结合本地产业资源开发互联网销售空间,建设网络营销模式,从而开拓创业增收新路径,提高贫困户收入①。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完善村镇物流体系,将仓储物流与县乡村融为一体,解决了农村对外销售产品的基础设施问题。另一方面扶贫先扶智,建立电商操作技能专门培训机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开展具体到村的培训项目,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力度。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巨鹿县开发了多种电商产品,总数达到了20类以上,包括中华血杞、金银花鸡蛋等,这打通了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脱贫的新渠道,同时有助于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巨鹿县在291个村全面开展了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其中包含86个贫困村,共计培训8700人次,有效培育了电商人才。
3.“扶持创业+就业”模式与成效。“扶持创业+就业”模式指结合创业孵化与精准扶贫,基于各地优势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根据创业需求优先安排贫困劳动者入驻基地,提供免费的创业场所、创业培训与指导,协助办理多种与创业有关的服务,从各方面解决创业难题②。同时整合扶贫资金,依据农村就地就近转移人员、进城创业人员等8类人员自主创业情况,每人给予两年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贷款,对贫困劳动者首次创办且已稳定运营6个月以上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创业补贴。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巨鹿县综合考虑到各乡镇产业特色,选定包括阎疃镇在内的五个乡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9年5月成功挂牌运行了河北省首个乡镇创业孵化基地——阎疃镇创业孵化基地,开始了为期3年的孵化期,该基地辐射带动效果明显,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自我创业的实现,使得一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贫困户达成了就近创业脱贫的目标。
4.“劳务协作+输出”模式与成效。“劳务协作+输出”模式是一种通过劳动力转移,互为补充、相互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的一种地域间经济合作模式,推进劳务协作是促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的有效路径③。政府首先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精准识别和统计,然后将有需求的贫困人口组织为对外劳动输出人员,通过线下“一对一”帮扶与线上“点对点”招聘的方式,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一系列的服务。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巨鹿县成为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劳务输出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为大量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服务。2020年巨鹿县进一步创新实行了政府组织、机构牵头、企业安置的“1+1+1”劳务输出模式,通过巨鹿县“智慧党建”平台进行网络招聘会,对接全县291个行政村的在家富余劳动力,并成功向浙江省成功输送了一批务工人员。
5.“‘三无’人员+扶贫专岗”模式与成效。“‘三无’人员+扶贫专岗”模式是指针对无法离开家乡、目前待就业以及无力自主脱贫的残疾和大龄贫困劳动力,政府结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绿化廊道等,因地、因户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定向提供农村保洁员、护林员、社保村级协办员、防溺水巡逻员等岗位用于安置农村大龄贫困劳动力。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巨鹿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三无人员”设立了就业扶贫公益岗1300余个,共吸纳贫困群众就业800余人。这些岗位满足了大部分特殊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为贫困户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补助,同时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效果④。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巨鹿县精准就业扶贫政策在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其在精准就业扶贫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1.精准识别就业扶贫对象难。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因病、因学、因缺乏劳动力等方面。精准识别就业扶贫对象的主要标准是家庭成员特征、家庭收入状况等。由于对家庭年人均收支界定较为模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在实际的过程中也难以真正落实。程序化地依据审核标准识别扶贫对象往往会遗漏由于突发的意外情况而致贫的家庭。
动态识别就业扶贫对象,细化贫困户收支条目。政府应该采用动态的方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疏通报备家庭突发情况的渠道,使得因突发事件而致贫的家庭可以及时获得政府的救助。除此之外,政府在识别扶贫对象时,应该细化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条目,特别是斟酌家庭支出用途,如此可以更加精准地帮扶到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
2.培训贫困人口就业技能难。市场经济下,贫困人口因各方面原因致使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政府需要对贫困人口展开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由于政府缺乏对劳动力市场发展动向的动态把握,使得培训内容往往难以对接市场需求⑤。
政企合作,多维度评估。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让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学习能力的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同时对贫困户的培训结果多维度评估,实施中要求只有贫困户培训合格后才可进入企业就职。对愿意帮扶贫困户的企业,政府可实行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如此一来可有效提高就业技能培训效能,使劳动力和企业双向匹配,共同发展。
3.精准就业扶贫信息传递难。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往往采取上传下达的模式而忽略了与贫困户的沟通,使得贫困户了解政策信息途径单一;与政府双向沟通的渠道少,使得政府无法及时获知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畅通信息传播,加强双向沟通。政府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吸引大众对政府工作的注意力,通过互联网通信工具,及时更新发布相关就业政策的信息,丰富贫困户对扶贫就业政策的了解平台;政府还应该积极接受大众的监督,使贫困户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及时为贫困户解决问题。
4.贫困人口思想文化素质低。贫困落后地区的贫困劳动力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个别贫困户甚至存在不思进取、“凡事等政府包揽”的懒惰思想,使得他们自主改变生活现状存在一定的困难。
扶贫扶志结合,重视思想帮扶。政府可以分镇分村成立“思想扶贫工作小组”,采取一对多或一对一的思想帮扶模式,给贫困户长期做思想工作,慢慢改变贫困户保守落后观念,帮助他们积极的融入社会。对于“懒汉”可采取个人评估机制和适当的奖罚机制,以增强懒汉的忧患意识。后期要持续跟进这些贫困户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并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精准就业扶贫转“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路径,对解决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有重大意义。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就业扶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从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针对当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相信在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贫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精准就业扶贫必然能发挥其作用,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注释:
①杨艳军.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河北省“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J].经济论坛,2019(07):123-126
②李冰冰,彭华涛,彭贝贝.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5):77-84
③贺安杰.劳务协作,脱贫攻坚的一个有效途径[J].新湘评论,2017(24):31-32
④俞海.生态公益岗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双赢[N].中国环境报,2019-11-26(003)
⑤元林君.我国就业扶贫的实践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0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