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0-03-01 05:22赵其峰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赵其峰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为了全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实现工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会计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推进政府会计信息和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还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为社会各界的发展提供更为精准和全面的会计信息。本文将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希望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显著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健康发展,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我国政府会计领域的基本核算基础,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制度》《行政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能够完整反映政府部门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能够为决算报告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政府职能的有效运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部门机构改革的需要,仅仅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测政府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渐繁杂的政府会计经济事务。这就要求政府会计不仅能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基本信息,实现基本的预算管理职能,而且能够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业绩,以实现加强政府成本费用控制、提供效率的功能。在2010年开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并且政府在部分省市已经进行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我国财政部门也针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关改革方案,这项工作的开展也给各地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更有效的帮助和依据。当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得到落实发展,这也意味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进入到了实质性落实和发展阶段。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并颁发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和报表》(新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

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中,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针对没有进行部门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需要全面落实新会计制度中的财务会计要求和工作内容,针对事业单位等非政府会计主体需要加强对全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对于之前执行《中小学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等非政府会计主体,也要执行全新的会计制度。在政府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工作中要运用会计管理理念,帮助政府部门构建起更具可比性优势的会计信息,并为社会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在进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政府部门指导性文件的学习,从而按照我国财政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和贯彻。

(二)财务制度全面覆盖财务活动

在过去事业单位开展工作过程中,经常有经济活动没有及时纳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下,财务活动可以更精准地被纳入到财务管理中,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内容都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在之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国有资产的问题十分复杂,没能在工作中构建起健全和完善的固有资产核算业务。因此,原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覆盖面也将进一步提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需要适当分离后进行必要连接,只有在确定收入、期末结转处理过程中制定更为健全和科学的政策,才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会对事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工作提出来更高要求。新会计制度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更为规范和科学,这有利于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更精准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不仅提升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避免和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提供决算报告,还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和政府强化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其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比如一些单位的主管会计、现金出纳会计有一人兼任的情况,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其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部分预算部门没有完整的内控制度,经济业务流程没有制定详细准确的控制,仅靠经验处理问题;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控人员配备不合理,引起内控机构人员缺位。其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固有资产流量和存量管理问题进行密切关注,甚至存在明显的重购建,轻管理的情况,在固定资产维护、应用和报废方面上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引发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内部也要构建起完善、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制定权责清晰、问责有据的财务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对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支出管理、经济事项办理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制度进行规范,通过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细化分析,针对性的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按照财务制度管理要求,制定更为健全的经济事项办理审批制度,确保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中工作中。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风险控制,按照“三重一大”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大额资审批制度。加强单位财务公章、银行票据、有价证券管理,按照“图章分管、岗位分离、职责明确、互相牵制”构建全过程监督审核机制,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违纪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处置。

(二)注重财务报告作用发挥

事业单位的综合性财务报告是目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中最关键的组成环节,更是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制度中最关键的落脚点。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能在工作中出具更精准和可靠的财务报告,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切实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在全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要求下开展财务工作。通过财务预算的公开和制定综合性财务报告,引导群众行使自身监督权力,这样不仅能对政治生态起到净化作用,还能保证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综合性财务报告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落实勤俭节约原则,在接受大众监督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各单位要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科学分析和利用,准确掌握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缩减和控制不必要经费的支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绩效性。

(三)强化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会涉及到一定的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有较为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对社会公布相应的项目名称、收费标准等等。非税收入是部分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经济来源,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确保收费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应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和创新支付方式,切实提升非税征收工作的办事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点工作要求,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的重要方向,是群众对事业单位资金应用进行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为切实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要加强对内部监督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综合型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在政府会计改革制度的作用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得到更为显著和积极的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