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张广立
行政事业专项资金主要指的是财务部门或是上级单位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专门拨付的用作开展特定工作的专项资金,例如林业、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所包含的特征主要为专门用途,特定来源以及单独核算这三种,而行政事业单位所自筹的相关资金也能够用作为专项资金,然在应用过程之中,务必要遵循专款专用这一原则,这样才更能够保障专项资金运用方向的正确性,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政府机构体系之中,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视作关键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均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更多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虽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资金流动状况还较为复杂,且一些单位还具备营利性特征,然针对某些专门项目,例如民族事务以及农林牧副渔等,还是会收到财务部门所下拨的专款专项资金用作建设上述项目。
专项资金包含了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资金规模以及资金运用效果所能够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广泛,而在此情况之下,做好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则显得至关重要,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的利用率,真正做到造福百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性与稳定性。
以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期间所存在的问题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专项资金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现阶段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未能够高度注重于此项工作,而财务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也仅能够进行单一的资金支付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而未能够有效的了解专项资金的决策以及业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也直接致使了财务工作者对于专项资金应用的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未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在此情况下,财务工作者也难以针对相关业务的开展进度等情况来科学安排资金支付,同时也难以精准的掌控专项资金的实际应用。
其二,预算编制缺失科学性。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编制预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作用在于科学安排与控制应用专项资金。但以实际情况来看,因当前在信息反馈方面有所不足,所以对于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则难以及时收集到相关的信息,因而则会致使不少的专项资金在应用时缺失合理性。
其三,未能够规范化监督与管理专项资金的整个支出过程。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专项资金的整个阶段,不具备良好的监督手段,不少费用均未能根据预算编制实施管理,通常均为实报实销,而受此影响则极易产生资金浪费的情况。另外,监督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通常体现在审批专项资金部门的权力存在集中性特征,资金运行较为封闭,监督渠道也不够畅通,并且存在的监督部门还相对较多,因此会产生职能重叠的情况,难以真正落实监督的责任,也很难形成监督的合力。
其四,缺失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还未能实施标准化专项资金结算、概算的相关工作,仅能够在结束项目之后,由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总结支出,而若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以费用预算以及概算等来实施控制专项资金支出,那么则更助于保障专项资金的合理应用,但在应用专项资金时,却会因缺失绩效评价体系,而使得不少单位均片面认为将专项资金彻底花完,那么就能够说明完成了此项任务,所以在项目进行期间往往存在着尤为严重的不合理资金支出情况。
若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那么则应先提高对于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让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切实投身至专项资金应用的控制和决策工作之中,以便增强全体人员的管理意识,保障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具体来说,应科学规划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实际分工等方面,以此来保障财务工作者实现自身的工作职能。再者,财务工作者还需做到统筹性规划专项资金的整个应用过程,特别是要强化管理专项资金支出等层面,从而确保专项资金的高效性利用。在管理基建专项资金时,那么财务工作者还应和项目负责人之间予以良好的沟通及联系,将专项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工作者,以便财务工作者及时了解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并针对于此来科学安排付款。
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的主要方式来说,一方面应构建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确定好预算编制的程序,并做到分类与具体记录上年度的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并将此作为重要的依据,来科学制定下个年度的专项预算方案,同时还需确定好相关的预算项目,让预算支出能够贯彻至每个项目的支出之中,提高预算的实际透明程度,这样做非常有助于管理行政事业专项资金。另一方面还需做到细化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的各种预算。若想确保预算支出贯彻至实际的项目之中,那么则应以项目库管理为前提,做到分析利用本有的、和上年度的专项资金应用情况,并将其当作重要的参考依据,来科学安排专项资金。在上报年度预算方案时,还需上报专项资金的实际结余数,这样则能够使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合理性安排预算的过程中综合性衡量到款项的结余状况,从而科学调整下年度的预算方案。
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时,务必要做到强化监督资金管理,防范产生资金浪费的情况,一方面需确保工程项目实施期间,专项资金应用严格遵循预算标准来加以执行,在此期间若产生变动情况,那么则需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而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也应认真记录好相关的情况。另一方面还需重视信息传递。在支出资金后,需强化业务工作者和财务工作者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财务工作者能够了解到项目的实施进度,而后科学安排项目资金,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也需做到分工执法,严格执行,绝不可毫无原因的停滞行政事业专项资金,从而确保专项资金的正常应用。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利于提高专项资金应用单位在节约资金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说,务必要注重于构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一方面应针对项目的主要特征,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专项资金的应用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综合性评价。还需责令整改截留专项资金的情况,做到追究人员责任,从而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性运用。另一方面还需应用有效性方式,来对于专项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实施评价、以及相关的奖惩,同时,还需将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当作日后专项资金审批、以及安排下个年度项目经费的关键根据,从而提升相关部门对于专项资金支出效率及业绩等方面的注重程度。
而针对基建项目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来说,则需积极建立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于相关数据资料、以及定性指标等来实施客观性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应用能够处在标准化的应用渠道之中,以便通过上述方式来进一步保障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效果与质量。
总而言之,以现阶段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而若想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质量,那么还需在第一时间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提高人员专项资金管理意识,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资金,构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等诸多策略,来解决管理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成效,使每笔专项资金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