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屈剑华
公立医院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财务理论角度出发,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保障。但目前而言,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
一方面,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过去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从而导致制度中的很多条例与改革后的会计制度不相适应,从而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医院内部一些财务舞弊行为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竞争意识不强,存在着和企业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在会计制度实施后被无形放大,最终影响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无论是医院还是企业,财务体系都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因此,本部分指针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主体部分进行讨论,即预算制度、成本管控和财务管理目标。
首先是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需求。许多公立医院仅仅把预算编制作为单位装饰来满足上级部门检查需要,并不真正把预算编制作为收支节约、奖惩的依据。同时,医院普遍没有梳理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在成本管控方面,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不够科学,由于部分医院成本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成本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随着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竞争加剧,一些公立医院对收入更加关注,一些管理者急于扩大投资,忽视了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分析等,从而对医院资源造成了一定浪费。最后,财务管理目标不协调问题,与企业或其他私营医院相比,我国公立医院不仅要实现经济意义,更肩负着社会责任,追求社会利益,所以公立医院一般把收支分为经营收支和公益收支,这也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工作更加复杂,一些医院没有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平衡,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不协调,阻碍了财务工作的开展。
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是目前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如果医院财务信息化能力不足可能诱发医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公立医院要加强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目前来说,部分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乃至信息化财务管理人员能力还比较欠缺。有一些医院使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相对独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财务工作开展,对医院整体发展没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医院业务联系不深,达不到业财融合标准。
首先,要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层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管理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大多为医学专业技术出身,对组织管理知识比较欠缺,而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财务意识,更新财务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强化医院授权审批制度,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医院要实施授权审批和职责分离,杜绝财务舞弊行为的发展,防止医院财产无形流失。最后,要优化财务风险评估环节,加强财务监督。公立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整体上对医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一些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排查,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管理者和财务部门要对医院预算标准进行明确,并把预算目标通过分级制下发给各科室、部门、人员,实现全员参与,提高医院所有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通过预算分目标的实现来带动整体目标的实现。第二,加强成本管控,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控既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医院收支的重要方法。
首先,医院要明确成本管控目标,在参考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管理进行强化管理。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成本管控能力。第三,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目标的协调管理,即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要始终明确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同时尽可能追求经济效益,以此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对医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公立医院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两个方面:财力支持和人才。财力支持,即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聘请高校专业教授来制定医院财务信息系统,降低成本。同时,在系统的安装、维护、运行等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而在人才方面,医院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财务员工进行财务信息化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医院财务信息化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从而实现公立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