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喻亚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各国造成巨大损失。旧准则中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主观性以及顺周期性备受争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立专业改革组,经过多次修订,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为了完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切实解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实务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发布了修订后的新金融工具准则。
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套期会计等方面,其中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对创投企业影响较大,本文主要以这两项变化为基础展开分析。
1.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变化。新准则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并且分类依据发生变化。旧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分类是企业管理层意图的如实表达,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因素,新准则是基于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及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进行资产分类。新准则的分类依据具有更加清晰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只有业务模式的变更,才会改变金融资产的分类,使得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保持一贯性,降低了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旧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兜底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处置时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投资收益,新准则中这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得转入当期损益,而应转入留存收益。新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兜底的金融资产,会对财务报表中利润造成一定的波动性。
2.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变化。新旧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减值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旧准则是在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前提下进行确认和计量的,新准则是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期望值来计量的,这将导致更早更多的确认减值损失。关于阶段的划分和减值的计量,需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信息,运用到大量的专业判断。
1.扩大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调动企业利润的波动性。以创业投资为主业的企业主要资产是金融资产,新准则实施后,所有金融资产将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予以追溯应用,原先分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更多会分类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会对当期利润造成一定的波动性。
2.加大企业的评估成本,提高公允价值的估值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输入值包括三个层次,在创投企业金融资产中,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已上市的投资项目,企业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以相关股票在活跃市场的市价作为计量依据;对于流通受限的上市公司股票,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股票估值业务指引(试行)》中规定的方法对上述流通受限的股票进行估值;对于持有的未上市股权投资,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上述投资进行估值。相比于旧准则而言,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创投企业将更多的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估值,企业的评估成本增加。
3.增加计提的减值准备,提升会计估计的谨慎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后,会使会计估计更加谨慎稳健,提前计提减值准备会导致减值损失增加,侵蚀部分当期利润。对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新构建“三阶段”风险管理体系,除了考虑自身的经营风险外,宏观经济变动、政策变化、税收政策等方方面面前瞻性信息都需要关注。
1.加速优化国有创投企业年度考核。国有创投企业的考核是采用预算管理考核,上级监管部门制定年度考核指标,其中重要指标为净利润。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国有创投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对净利润造成显著波动,很难实现净利润的平稳增长,面临年度考核净利润缺口时,企业很可能为了完成年度考核指标,将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可减持股票快速抛售,无法兼顾项目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大力推进国有创投企业业财联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估值尤为重要。财务核算与业务管理应当有机结合,财务人员应当从投前、投中、投后等多个方面了解股权投资业务,熟悉股权投资项目的估值方法,预测当期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3.全面构建国有创投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开展多维度的专业培训,加强针对股权投资价值波动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构建“三阶段”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关注各类前瞻性信息,把握新准则理念,适应新准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