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广义的金融市场开放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本外币自由兑换、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准入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规定(张金清,2008)。麦金农提出金融市场开放四步骤:平衡政府财政、放松利率管制、推进汇率自由化、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日本的金融市场改革从60年代开放外汇和跨境资本交易开始,经历了资本账户开放、利率自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随着日本金融市场的开放,日元国际化形成了 “国际化-区域化” 的发展定位。
1964年4月,日本加入OECD组织,按照相关要求,日本于同年修改《外资法》,开始资本账户开放。在外商直接投资领域,日本先后实施了五次开放方案, 1973年5月,除农林水产业、采矿、石油精制业、皮革业、零售商业外, 其他所有行业均可由外商独资。在证券投资方面,先开放外商证券投资再开放对外证券投资,先开放股票市场再开放债券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日间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美国认为其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恶化是日本封闭金融市场造成的,因此要求日本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在跨境资本流出方面,日本放松非居民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武士债券)的要求,允许外国信用证和存单在国内流通;在资本流入方面,取消换汇额度,取消欧洲日元债券的预留税。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开始全面开放证券行业。1998年修改《外汇法》,废除了保留的资本交易限制、汇兑审批以及事前申报制度。同年,美林证券收购三一证券,成为在日第一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截止2018年末,日本资本账户在 “资本市场证券” 和 “对直接投资的管制” 这2大项有一定限制,其他项目已完全开放。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7年大藏省允许银行向市场出售赤字国债开始,先开放国债利率再开放银行间市场利率,先开放长期利率再开放短期利率。1979年、1984年,日本分别推出可转让定期存款(CDs)市场化和市场利率联动型存款工具,实现银行拆借利率和票据买卖利率市场化。1989年,日本的贷款利率改变官定利率加利差的方法,调整为基础利率加百分之一的计算方式。其中基础利率由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利率及已经市场化的CDs、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组成,通过提高已市场化的利率的比重,提高贷款利率的自由化程度。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利率 “窗口指导”,1994年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标志利率市场化完成。
在汇率市场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资本管制严格,采用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国际游资流入,为防止外资流入引起日元汇率波动,降低经济风险,日本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为1美元兑308日元,并可以此为基准上下浮动2.25%。80年代,受美国施压和美日德法英五国签订的广场协议的规定,日元汇率进一步升值,日元汇率升值率超 1倍,国内泡沫急剧扩大,随着资本项目逐渐开放,1990年后日本开始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
日元国际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7月,设立日元存款自由结算制度,实现非居民与居民持有的日元可自由兑换,1972年9月允许非居民在日本国内发行以外币计值的债券。20世纪80年代,为促进欧洲日元市场发展,日本放松对欧洲日元贷款和欧洲日元债券的有关限制。1986年5月,设立离岸金融市场,该市场无存款准备金要求,不受利率管制,有税收优势。这些改革虽然为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创造了条件,但更主要是为了摆脱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受美国的控制。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后,日本重新研究国际化问题。区别于2000年前追求日元成为国际货币, 谋求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金融资产计价货币的地位,日本此时着重推进日元在亚洲地区的扩大使用。2000年5月,日本在清迈会议上与东盟10国、中国和韩国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2001年6月《日元国际化推进研究会报告书》中提出增加进口以日元计价、探索日元与亚洲货币直接兑换条件、推进亚洲各国金融合作等5项措施,形成了日元由国际化向区域化转变的战略。
金融市场开放使本国货币可随时兑换成其他通货,非居民可及时获得预期数量的货币,有利于货币国际化。如严格限制资本流动,割裂境内外市场的有机联系,将会滞碍国际化的进程。反之,货币国际化进程较快,加大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对经济金融稳定产生冲击,不利于金融市场改革。
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账户开放后期,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国内外利差导致日元套利机会增多,商业银行为规避信贷窗口指导,在海外寻求贷款支持,国内信贷向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倾斜,造成不动产泡沫膨胀。企业也从海外或资本市场借钱投资金融资产,增加了资产价格变动风险敞口,造成日本股市风险上升。在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未完成的情况下,开放资本市场和推进日元国际化,导致日本经济大幅度波动、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目前,大部分国际货币国家都没有实现完全的资本账户开放,国际货币国家会随着经济金融形势,调整资本市场管制的重点,从而提高监管效力。从日本经验看,迫于经济目标及美国的压力过早推动日元国际化,不仅打乱了日本国内的金融改革秩序,也造成日元国际化脱离日本经济发展的实际,跨境资本流动激增,长期投资资金减少,滞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一带一路” 沿线60多个国家,辐射范围广阔,是我国开创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经贸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提高人民币的认可度,在区域内助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我国应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强化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开展针对 “一带一路” 国家先行先试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和人民币产品,加强人民币在金融合作中的作用,提高人民币在区域的占比,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在金融市场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培育强大的金融市场有利于缓释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应合理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发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支持和推动作用,及时监测资本流动趋势,配合反恐融资、反洗钱,实现对异常流动的监测与管制。强化宏观与微观监管协调,根据国内经济金融运行、金融市场开放及跨境资本流动等情况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箱,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及时捕捉和有效处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实现金融市场开放和货币国际化要有高效的政府调控模式、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要保持较强的汇率制度灵活性,根据经济金融形势调整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让汇率服务于资本项目开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股票、债券的发行和流通,充分利用离岸市场,创新人民币品种,实现人民币境内外有序循环,促进人民币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