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020-02-29 10:38罗名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罗名明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为学生挖掘创新课题,并以生物学发展史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论证,鼓励学生多发问、多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95-02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未来国家进一步强大的主力军是现阶段的中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素养是探究和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是新时代生物教师的主要责任和重要目标。因此,生物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呢?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以及近几年来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思考,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一、改变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创造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由于教师接受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理论,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在教学时更多的是灌输和讲授,保持着绝对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也没有思考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宽松。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将难以对生物产生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会将所学的知识自发地应用于实践,并会将实践结果与理论知识做对比,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这也是科学探究慢慢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会增强。

二、挖掘创新课题,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提问能力

现在的教育总是在说创新,教师也都在冥思苦想着关于教研教改的创新。可以说,创新课题无处不在。作为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创新课题”,有效利用各种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调节时,学生知道了植物秋季落叶是因为体内脱落酸的作用,对此笔者提问:“为什么在路灯下的树叶脱落的时间比其他地方的树叶脱落得迟呢?”生活中处处都有创新课题,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变成创新的课题,需要师生拥有创新的慧眼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思考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证明,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越强,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创新提供大量的素材。又如,在“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创新课题:利用鉴定还原性糖的试剂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由此促进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再如,校园中某些植物出现枯萎或虫害侵袭等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现象对虫害的类型、致病的原理、出现虫害的成因、解决虫害问题的措施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以生物学发展史为主线引领科学论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介绍科学家对某些科学结论的探究历程,通过讲解生物学发展史,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模式,引领学生对相关结论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例如,教学《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从欧文顿最初列举的大量实验证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到罗伯特森“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电子显微结构,再到桑格和尼克森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从小的结论到被人们否定的观點,再到被人们接受的最终理论,使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是经过不断地论证得来的,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又如孟德尔提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当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接受“基因”这一新的概念,直至孟德尔去世30年后,其他科学家重新验证了这些规律,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以生物学发展史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论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教育手段。

四、鼓励学生多发问、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细致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总是会有诸多的疑惑,并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能引起教师的深入思考。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发问、多质疑,于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材上提到甲、乙两个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桶内分别各有20个乒乓球(蓝球、黄球各10个),即乒乓球代表配子,很多学生误认为雌配子:雄配子=1:1。实则不然,原理是雌配子中D:d=1:1,雄配子中D:d=1:1,而且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物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对此,有些学生提问:“既然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为什么不改变成甲桶内的雄配子为100个乒乓球(蓝球和黄球各50个),蓝球代表D配子,黄球代表d配子;而乙桶内的雌配子仍为20个乒乓球(蓝球和黄球各10个),蓝球代表D配子,黄球代表d配子?这样重新做这个模拟实验,从甲、乙桶中随机抓取到某配子的概率还是,既不影响实验的结果,还能引导学生认识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对于学生这样的生成性发问,笔者给予了肯定。顺着学生的思路,笔者继续引导其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行改进。如不使用乒乓球改用废弃的粉笔头等作为实验材料。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而且能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更要善于拓展知识的外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而学会改进与创新。创新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廖冬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北京:[出版者不详],2016.

[2]陈新明.生物教学中的科技创新[J].新课程(上旬),2012(2):26-27.

[3]沈鸿霖,王怡坤,石颖岚,等.论生物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5(18):308.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