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不散 实践出真知

2020-02-28 11:52陈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周长

陈琳

[摘要]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课程。以“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课为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安排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四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图形变化与周长间的联系,学会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几何直观,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实践活动;周长;拼一拼;量一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6-02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实践能力強,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

实践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课程。“周长是多少”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安排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四个活动。由于是实践活动课,因此课堂要开放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求知识、获得经验。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估计图形周长的方法。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体会图形变化与周长间的联系,学会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在周长与图形变化的联系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实践】

一、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几乎都是从具体的情境入手,然后从情境中提取相关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理性思考等活动,抽象总结出数学知识。基于此,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和量一量。第一个实践活动“拼一拼”,让学生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图形,通过对所拼组图形的周长的比较,感受用同样多的正方形所拼组的图形有很多种,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第二个实践活动“比一比”,课件出示3个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或算一算它们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相等。第三个实践活动“画一画”,给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同时画出对应图形。学生观察所画的图形,发现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可能不同。第四个实践活动“估一估”,学生先观察2种图形的特点,再根据它们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来估计它们的周长。

上述4个实践活动看似散乱无章,其实紧密相连。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体会到图形变化与周长间的联系,学会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从具体图形的拼摆到周长的抽象计算,初步形成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几何直观,发展了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先行知识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后续知识是先行知识的补充和发展。把握好知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与相邻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明确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具体操作

在“拼一拼”实践活动中,笔者所用的教学时间较长:要求学生利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组图形,拼3次后交流拼法,并求出所拼组的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比较散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进而拼摆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总结出很多不同的拼法。具体如下:

对于拼法(4)这种不规范的拼接方法,笔者给予正确点拨,让学生知道只有两条边拼在一起的才叫拼接。

笔者从学生拼摆的图形中选出4个不同的图形,并适时拋出问题:这些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通过计算,学生得出3种周长数:10厘米、12厘米、14厘米。笔者再次拋出问题:观察这些图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1:有的图形周长不相等。

生2:有的图形周长相等。

这两个观点反映出学生只是看着数据不加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笔者再次让学生思考:在拼出的图形中,所有的图形的周长都相等或不相等吗?尽管要总结出结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但他们还是很努力地一点一点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次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最终在全班学生的交流探索和笔者的引导下,得出了结论: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很多种图形;由于拼法的不同,所拼出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计算,上台展示,观察交流,发现了规律:由于拼法的不同,所拼出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拼一拼”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探索的快乐,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体现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与技能,又高于数学知识与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一种品质,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自我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如果从小能够培养数学素养,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能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探索周长计算方法

对于求图形的周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规则图形

(1)长+宽+长+宽。

(2)长x2+宽x2。

(3)(长+宽)x2。

2.不规则图形

移一移,算一算;数一数。

在“拼一拼”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拼出的是规则图形,如长方形,采用方法(1)(2)(3)中的一種就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拼出的是不规则图形,无法采用方法(1)(2)(3)来求周长,于是便想到先移一移,把不规则图形移成规则图形,再选用方法(1)(2)(3)中的一种来求;也有的学生直接数一数图形的一周边线,这不失为一个快速便捷的好方法。通过交流,学生都能正确求出了自己所拼图形的周长。因为拼出的图形各不相同,所以学生求图形周长的方法也不同。课堂中,笔者告诉学生,不管用的是哪种方法,只要能正确、方便地求出图形的周长,便是好的方法。

四、估算测量

在心理学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数学上,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估算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量一量”实践活动中,笔者出示两个图形:一个五角星,一个圆形的橡皮,均是不规则图形。对于五角星,学生比较熟悉,大多能发现五角星每条边的长度都一样,因此想到估算周长的方法:先估计一条边的长度,再算出所有边的总长,即可算出周长。对于圆形橡皮,其周长不容易估算。学生开始思考,有的说用线围橡皮的一圈看线的长度来估计,有的说一段一段地测量,把弧线看成直线来估计。

方法的理解,对于有一定知识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不过操作实践对于他们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几次操作过程中,尽管学生都知道测量时需看准起点,掐准终点,对齐刻度,但还是出现了各种失误。如有的不小心把线滑脱了,有的手指掐得不稳固使线发生了移动,有的读数时尺子发生抖动或滑动。各种各样的失误直接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精确。如同测一块圆形橡皮的周长,学生却出现了7厘米、8厘米、9厘米三种不同的答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操作失误会影响估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当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纠正,让学生学会正确、规范测量,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实践活动课,与美术课、音乐课一样,都是学生的课堂,应让学生去尽情地操作,去尽情地探索。学生只有拥有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地领会知识、学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所在。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周长
菜地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