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伟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随着智慧地球的理念被提出,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都变得更加具有智慧,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运行系统的智慧化和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通过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可持续创新的过程当中以协同开放作为发展特点,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故此,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顺应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潮流。
社会政策的本质是一种国家政策,在分配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其公平公正,需要通过立法以及行政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政策是由政府决定从而制定的,在影响公民的福利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为公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实现的。有效的社会政策可以从根本上对于公民的基本福利进行保障,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政府对于政策的制定、实行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能够有效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政策在确立的过程当中,会经历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基本的环节,其中对于社会政策的评估工作是整个社会政策确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政策进行科学公平的评估,相关的制定者会根据最终评估的汇总结果,对社会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对于社会政策的评估标准没有得到统一的设定,因此相应的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弹性比较大。
(1)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政策在制定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背景、受众、细节,而这些元素都存在着一定的多元化,因此社会政策在制定的过程当中,标准也会存在着多元性。社会政策的制定为了满足公民的响应需求,因此社会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以及后期的评估都需要有公民的参与,公民在其中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除此之外,为政策的评价内容指标也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应该将公民设置为指标之一。对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的过程当中,需要有相关利益方的参加,以此才能够探求公民的具体需求,了解公民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2)社会政策评估的功能。开展社会需求评价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政策的绩效,此外还能够规范政策的相关行为,充分了解到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最后能够决定政策的延续以及修订工作。对社会政策展开评估是政府行动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能够了解到政策的目标是否得到实现,除此之外,也能够提高社会政策的实施效率,从而在根本上去满足公民的具体需求。
(1)研究假设:在实施智慧城市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过程当中,需要将民生作为出发点,充分的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满意度。
(2)中心假设:社会政策在具体应用的过程当中,确保这些政策内容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以及响应性,能够满足公民的响应需求。保障政策的有形性,其中的内容应该包含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服务设施。保障政策的可靠性,公民所承诺的事情要保证质量、时限地去完成,为公民提供社区服务,承诺的服务一定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保障政策的响应性,有真心真意的服务公民,才会收到良好的反应,也能够受到公民的拥护与支持。社会政策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公民需求展开个性化的服务支持,优先考虑到公民的利益,所提供的服务要满足公民的需求。
了解公民需求的个性化,调查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研究社会政策的响应性、可靠性是否影响到了社会居民的具体需求,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能否满足居民的具体需求,分析无法满足公民需求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地完善社会政策。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的内在动因无非是政治和经济层面,具体的表现为:
第一,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发展,抓住试点的契机,转变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智慧城市能够推动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第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引进更高水平的项目和一系列的资金支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三,为了改变传统社区的发展模式,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可以充分地保障社区生活。实现对社区运行每一个系统环节的协调与监控,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发展体系,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基本需求,保障社区发展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作为智慧城市试点,能够全面地实施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设,成立各种智慧化的功能室。
政策在制定以及后期实施的过程当中是以政府作为主导,智慧城市政策制定存在的内在动因是,从根本上调整政府的发展模式,强化政府治理的效能。社区居民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满意度比较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给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建设更加美好的社区人们环境。在调查的过程当中,社区居民对于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比较低,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相关需求。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泛化性和外移性,使得基层政权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具有空洞化的特点,和社区居民的联系比较松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街道社区改变的都是办公条件,并没有满足社区居民的相关需求。展开一系列工作的政府组织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组织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开展社会政策实惠保障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并没有将满足公民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目标。
开展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将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社会政策从最初制定一直到后期实施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公民的需求,工作开展中要将民生优先作为引领目标,工作在后期评估以及整体完善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是否满足了公民的具体需求。在建设和设立评估指标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第三方以及和另一相关的居民的建议。社会政策要定期进行考核,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后期还要引入到健全的评估机制当中,整个工作的开展要将政府作为主导。基于公民需求视域下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会被忽视,地方工作人员更加重视政策的制定工作,这一点是必须要得到改正。
建立智慧城市社会政策保障体系,邀请地方的政府组织、社会中的组织以及社区居民进行参与,共同对体系的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工作人员在修改体系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建立智慧中心,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社区作为主导,除此之外,社区的管理范围也应该得到扩大,将企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相关志愿者、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都融入到管理体系当中。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社区组织,积极响应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政策目标。有效避免政府组织出于逐利目标而认同相应的政策,从而造成政策规避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选择的社会组织要具有独立性、自由性,以公益作为组织发展的目标,以此来避免政府和市场出现失灵。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社会政策实施效率,培养公民的自治精神,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社会政策实施和监督工作当中,培养公民的志愿意识,形成现代良好的公民精神,保障基于公民需求视域下智慧城市社会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当中,信息对公民的生活方式影响是非常大的。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需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公民的生活内容,改变公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在逐渐加快,以智慧城市为建设目标,充分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加大力度监管社会政策的实施工作,后期开展完善的评估工作,对社会政策的落实进行全面监督,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功能,解决政策规避行为问题,创造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