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业单位转制改为企业财务过渡的措施分析

2020-02-28 20:13寇红玉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资产

■寇红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为政府,因而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盈利,促进经济发展,还在于创造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益。但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经济等多个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推进转制,以降低经营风险,推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运行[1]。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事业单位转制改为企业财务过渡段的几点难点做简要分析。

1 转制时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在事业单位转制方面,过大的财务风险会影响转制工作的进行,也会给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带来阻碍。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意识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风险的有效辨别与防范,最终导致事业单位承受经济损失。其次,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对各种情况考虑的不全面,财务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财务风险也因此增加。此外,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监督管理制度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均会拉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使单位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2]。

1.2 预算管理问题

在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首先,单位相关领导人员不重视财务预算工作,或是对财务预算的认识不够,财务预算意缺乏、预算工作的主观性较强等。这些问题均导致财务预算结果不准确,企业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同时,在经费的预算方面,事业单位也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相关经费信息并作出科学预算,最终造成经费开支的不合理、不规范[3]。除此之外,当前部分单位也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与检程序,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很难开展。

1.3 资产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转制的一大要求是,事业单位需严格控制成本,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但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有诸多问题,如资产管理理念与方法落后,资产管理水平不高等。除此之外,转至资产界还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转制资产界定缺乏明确标准,在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财务信息失真,实际使用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符等情况。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转制成本增加,从而影响转制工作的开展[4]。

1.4 人员素质问题

财政预算、财务管理等工作都需经财务管理人员之手,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单薄,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财务难以实现平稳过渡。

2 做好事业单位转制改为企业财务过渡的措施分析

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转制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推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2.1 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做好财务管理,加快推进财务过渡是事业单位转制中的重中之重。但当,仍有前部分单位财务管理意识缺乏、不重视财务管理等。针对这类问题,建议事业单位能转变认知,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单位后续发展、对单位转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让单位的财务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当前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正确认识到做好财务管理是推进单位转制的前提。尤其是在我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变革的现代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风险增加,企业运营难度加大,转制工作也容易遭遇瓶颈。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从参悟管理角度着手,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系统,提升单位资金利用率,让事业单位有更大的回旋、转变的空间。除提高思想上的认知外,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也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充实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更有序、更规范的开展[5]。

2.2 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应当有相应的制度、机制做保证,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统一性与有效性。但当前,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不是十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而单位内部也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单位内部各项资产得不到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为此,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转制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单位各情况着手建立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能有序、协调行使资产管理职权,以此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具体如,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应当做好单位资产转化的审批工作。在审批过程中,以国家、行业以及单位提出的相关标准、规范来进行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资产的审批与转化,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合法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也要高度重视起对非经营性资产的审核工作,审核时,应当以待审核资产的属性、特征等为依据,对待审核资产的可转化率与收益率进行评估计算,从而减少资产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情况,提高资产利用率。

2.3 高度重视财政预算

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转制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新局面、新挑战。为此,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战略、政策等方面也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如事业单位应当重新审视、思考单位内部的财政预算工作,并能引进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与程序来进行财政预算与编制,有效提升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事业单位财政政策的科学合理。除优化当前将采用的财政预算方法有程序外,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预算工作时还应当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全面分析会影响到单位财政支出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上准确划分财政资金,做好财政资金安排、事业收入安排以及其他收入安排等,保证财政预算与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年终决算工作能顺利开展[6]。

2.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在推进事业单位转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平稳过渡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职业素养等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影响事业单位的转制进程。为此,在当前背景下,事业单位不仅需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方法,还需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事业单位需建立起科学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相关财务工作者进行学习与交流研讨,以此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其职业素养,确保各财务工作人员能认真、负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转制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除做好对财务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实施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此类措施手段提升财务工作者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认真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3 关于事业单位转制改为企业财务过渡的几点思考

企业的经营发展方针不同,财务管理策略不同,对国家政策的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转制之前采用的就是企业化管理思路,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他工作都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中相关规范与要求开展。对于年末的财务报表,则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相关规范与要求编制,并将此报表上报给主管部门。在这样的工作路径以及模式下,政府的转制政策不会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过大影响。事业单位在转制企业后,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不需要做多大的调整,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不会有很大变化,会计人员也无需做过渡衔接阶段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在向企业转制期间,内部的财务工作也能实现比较自然的过渡,财务管理效率、效能不会因此受到过大影响。

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在转制前他们主要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范与要求来处理各项经济事项以及日常各类事务。而在转制后,其需要改变工作依据,需依据《企业会计制度》来开展相关工作。这样的一个大的转变会让很多企业一时间难以适应。转制后,不仅会计制度发生改变,其他很多内容也都有了很大变化,企业需要做好多工作的衔接、处理工作。同时在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期间,会计人员受到的冲击也是不小的。在单位转制后,收入、支出以及净资产等很多会计处理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会计人员必须按照新的会计制度来改变以往工作思维、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习惯,慢慢适用新的制度,按照新制度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而这对于很多会计人员来说十分困难。实际上,在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依旧会一些原则与标准混淆,并因此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鉴于单位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因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依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确定相应的应对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过渡,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4 结 语

综上所述,做好财务管理过渡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转制、提升事业单位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措施、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资产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