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晨迪
(中远海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初,国家审计署颁布了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2003年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相比,新《规定》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内审工作的新局面,在审计领域、审计内容、管理方式、职责权限、审计结果应用、责任追究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规定,在实际理论和审计实践上有了新的突破。同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
可以说,新规的修订出台和中央的指导精神,赋予了内审工作新的使命,拓宽了内部审计范畴,提出了审计创新的要求,这无论对内审部门还是内审人员,都是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同时也标志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内审工作水平和质量将取得新的飞跃。当然对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也是一个新的契机,在新时代下,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规范公司经营管理、提升绩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能作用,财务公司更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贯彻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去,逐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将不仅仅具有差错防弊职能,还应强化审计服务职能,逐步建立以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价值增值。
为了增加审计价值,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逐步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由“查找问题”转向“解决问题”和“防控风险”上;二是在审计角色上,由以往单纯的“督查”向“顾问”转变;三是在审计内容上,由“合规性审计”向“管理和效益审计”为主的转变;四是在审计手段上,由以往“现场审计”向利用“信息系统实现非现场审计”的转变;五是在审计着眼点上,由以往“事后审计”为主向“全过程审计”为主的转变。六是在审计方式上,逐步向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变。
只有在内部审计工作观念上逐步尝试转型,才能面向未来,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型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管得更宽、做得更实,从而真正做到为公司实施战略发展提供管理服务。
根据现代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制度创新是带动审计工作创新的保证。首先是针对机构管理、审计流程、审计操作、审计要点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制度、审计项目管理制度、审计实务操作规程、审计整改销号制度等,从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现场实施、审计底稿和报告出具、审计结果文书发布、审计整改督查等重点审计业务流程,都需要按照上述制度加强各环节内部控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九条指出,“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可见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这要求审计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审计报告对问题的定性要准确,表述要清晰,要强化审计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审计要严格审核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准确评估问题整改落实结果,提高整改实效。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司加强管理和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是创新审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建立和健全一个科学、合理、并且适应新情势的内部审计队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科学考核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激发审计人员投身审计事业的潜能。
(1)建立财务公司纪检和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的大监督体系,确立日常沟通配合机制、审计报告抄送机制、审查调查配合机制、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审计结果运用等各项机制,做到同向发力,形成监督合力。内部审计可以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共享给纪检人员,纪检机构可以充分运用在提醒谈话和监督检查过程中,从而防范系统性廉洁风险的发生。另外纪检人员可以通过审计报告、审计证据、审计问题线索移交等缩短取证时间,提高监督效率。最后,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处理问题时缺乏刚性措施,审计整改很难执行到位,通过具有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纪检机构实现双重监管,可以共同将监督效果转化为公司治理提升的实际动力。
(2)建立联合协同审计的工作机制。根据业务特点,抽调公司内各专业领域人员与审计人员合作审计,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审计内容,以防止外行审计内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横向联动“一盘棋”的局面。在新的合作审计模式下,实现协同审计、信息共享、成果运用,促使内审人员更好更快地开展专业性强的审计项目,做到“有序开展、有的放矢”,有效缩短现场审计时间,较好地提高审计效率。
(3)不断加强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联网审计工作。中央审计委员会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公司内部审计而言,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思维,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违法违纪问题,也可以推动非现场审计模式,动态掌握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变化和趋势,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同时推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公司内部数据共享,完成现场和非现场审计之间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在计划制定环节要重点围绕财务公司资金管控和高风险业务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助力审计全覆盖的有效推进。其次,关注计划数量的可行性,分析计划数量与审计资源的匹配程度,尽量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最后,关注计划质量控制,分析计划项目与审计能力的适宜程度,项目的可执行性和流程可控性,防范质量风险。
(2)审计资源管理的效益性。明确审计分工,对人员的安排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审计合力,提高审计部门内部的凝聚力,实现审计资源的最优化。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理论讲授与交流学习相结合等办法,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培训频率。二是改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审计环境改善,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工作环境。
(3)审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计风险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风险,主要是审计证据失真和不完整;另一方面是来自内部的风险,主要是审计人员工作水平低、失误或失职所形成。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弥补或可能因内审人员对公司有关业务及管理不熟悉等原因造成的审计差错,可建立、健全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双复核机制,将审计底稿和报告的审核过程分解为先由审计人员交叉核对,再经审计组长复核,最后由部门领导把关,尽量规避审计风险。
为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已成为审计监督服务企业的重要动力,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管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明确科学的审计目标,把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去,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改善经营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发挥更大增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