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药学部,广东 广州 510150)
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宫颈癌,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及迁延难愈等特点,早期症状隐匿、病情加重有排液、阴道流血等表现,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未及时治疗引起尿毒症、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梗阻等,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是高发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国家,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引起慢性肝脏炎症,患者合并上述两种疾病增加治疗难度,且用药不合理也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因此杨晓艳[1]学者认为,结合实际,实行针对性药学监护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宫颈癌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50例宫颈癌伴CHB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31~54岁,均值是(42.29±8.17)岁;体质量19~26 kg/m2,体质量均值是(23.29±5.47)kg/m2;对照组:年龄32~58岁,均值是(42.37±8.26)岁;体质量18~25 kg/m2,体质量均值是(23.01±5.34)kg/m2。两组比较(P>0.05)。
对照组:常规疗法,予以患者静脉滴注210 mg紫杉醇、450 mg卡铂,同步放疗,1次/日,持续用药1月后,结合病情酌情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对照组基础+药学监护,①化疗药物的溶酶选择:药师主动与医师沟通,介绍药物性质、溶媒及输液装置的相容性,叮嘱医师紫杉醇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选择特制的聚乙烯输液器、孔径≤0.22 um微孔滤器,过滤药物后避光,予以患者静脉滴注。②给药次序、滴注时间:药师告知医师,先予以患者紫杉醇后,再予以卡铂,前者给药时间是3 h,后者给药时间是6 h,及时用药后,选择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剂,降低肾毒性发生率,提高用药效果。③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化疗方案时,药师需叮嘱医师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使用紫杉醇药物后,易引起变态反应,发生全身皮疹,建议提供抗过敏疗法,持续治疗3 d后皮疹消退,且药师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其紫杉醇引起脱发在用药3周发生,化疗后头发会重新生长,告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提高主动配合度。
临床疗效:显效: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消退,各体征平稳、日常生活恢复;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且病情加重,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发生过敏、骨髓抑制及下肢肌肉疼痛的例数。
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76.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28,P=0.0415)。
观察组过敏1例,下肢肌肉疼痛1例,未发生骨髓抑制,发生率8.00%;对照组过敏4例,下肢肌肉疼痛3例,骨髓抑制1例,发生率3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2=4.5000,P=0.0338)。
宫颈癌伴CHB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时,对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产生抑制、增强HBVC复制,引起HBV再次激活,增加药物性肝损伤比例,影响疾病转归,因此早期实行药学监护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与白艳艳等[2]文献结果接近,由此可见临床药学监护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具以下优势:①通过临床药学监护能结合实际,对患者疾病分级、分度,制定规范性治疗流程,化疗药物的溶酶选择利于提高用药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引起机体发生皮疹、心悸及呼吸困难等反应,选择合适的方式过滤药物、予以静脉滴注,提高化疗效果;②结合实际,明确化疗药物的给药顺序、滴注时间,合理时间内用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功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③化疗后易引起皮疹、脱发等现象,药师主动与患者沟通,普及疾病、用药知识,阐述既往治愈良好病例,提高患者自我治疗意识、正确用药且处理用药后毒副作用,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化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宫颈癌伴CHB患者行临床药学监护能提高整体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预后效果,具临床可借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