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妮萨·麦合木提,穆乃瓦尔·喀迪尔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新疆 喀什 844000)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即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依据医师用药医嘱或处方,药师开展适宜性审核后由药学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下混合调配静脉药物,期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其成为成品输液直接供临床使用[1]。但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复杂度高,实际操作不足与问题较多,导致工作效率与质量也被降低,因此临床十分关注配置药物期间如何保证输液质量的可靠性与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基于此静配中心需制定可行性高的调配工作优化方案,以有效消除各种影响调配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因素。我院静配中心于2018年4月开始实施药物调配工作优化管理方案,现将其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涉及58名科室相关人员与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3.7±5.2)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7.3±2.1)年。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形式,调查或访谈对象为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及医院门诊、ICU与急诊室等科室医生,了解存在问题后针对性实施药物调配工作优化管理方案,并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未实施药物调配工作优化管理方案节点比较药物调配工作效率与质量。
应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时间点药物调配工作质量与效率比较实施前共配置385674组药物,其中26组失误,失误率为0.067‰,药物损耗129支,损耗率为0.334‰;实施后共配置401586组药物,其中2组失误,失误率为0.005‰,药物损耗15支,损耗率为0.03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x2=3.987/4.057)。
静配中心主要由药学专业人员负责调配与监督,不仅便于管理药物,将医院成本降低,还可对调配静脉药物的安全性与质量予以有效控制,同时将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升,既能集中配置药物,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有利于将医疗机构整体水平提升[2]。但有诸多因素会对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产生影响,只有控制相关因素才能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回顾性分析后发现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调配技巧及人力资源缺乏等。由此可知,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欠缺为主要原因。因静配中心中护士从单纯药物注射岗位向药物调配工作岗位转变,对护士的专业性与知识要求更高;部分年轻护士刚入院缺少实践知识,再加之缺少经验,综合素质缺乏;工作年限长的老护士虽然一线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快速适应适配中心专业化要求。此外,调配药物种类多,不同类型注意点与流程不同,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工作经验,掌握基本技巧,以将配置速度提高,但静配中心人力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这也导致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效率与质量低下。
基于此要采取如下措施:①对静配中心药物调配护士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开展知识考核,评估护士掌握情况,一旦成绩不合格需二次培训。②将护士防护意识提高:配置药物前要确保消毒生物安全柜的时间在0.5 h以上,并穿戴专门防护服与双手套及一次性头罩等,进入配置室的路线也要按照规定要求,不可频繁走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③管理人员要严格规范药物配置相关流程,以减少药物配置人员的失误。④将工作者综合素质提高,充分告知药物配置相关注意事项,对药物配置前后易失误的突发事件予以合理预估并将解决方案制定出来。例如在配置药物前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剂量、名称、浓度及稳定性等,并逐一核查校对,将药物配置失误率降低。完成药物配置后还要清洁相关区域,便于开展下次药物配置工作。⑤将药物浪费减少:采取分类处理、瓶内加压、多次抽取及针尖控制方法将药品残余液减少,以减少药品损耗与药物浓度误差。实施后上述措施后我院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失误率为0.005‰,损耗率为0.037‰,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综上所述,改进与规范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可明显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而确保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