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中化商务有限公司)
自2017年开始,中国每年召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致力于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高度关注进口的作用,对关税和制度性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加大对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培育力度,增加高端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的引进。在主动扩大进口的过程中,政府在看到进口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进口中的安全问题,做好进口风险的防范工作。
对于中国进口企业,有效降低付汇风险,保障付汇顺利完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付汇风险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安全,从而使企业可以顺利进行经营活动。
中国进口企业在对外付汇时,主要需面对国家及地区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其中汇率风险也是企业在付汇中面临的最常见、最难规避的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或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对国家及地区带来了严重影响,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会面临破产风险。企业所在国的经济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务往来,并对现金流带来潜在的影响。
信用风险包括客户的信用风险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其主要是指出口企业没有按照约定发货或提供服务,导致进口企业面临风险。目前,出口企业不履行业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发货、货物质量不合格或企业破产。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虽然人民币已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清算行。但是人民币在短期内并不具备完全自由可兑换的条件,仅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因此美元和欧元仍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对于中国进口企业而言,必须用人民币先委托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外汇,再使用外汇进行付汇。而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是随时波动的,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个无法预估的外汇敞口汇率风险。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管理政策将更加透明、逐步减少干预,允许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因此中国进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扩大。
在国际贸易交易之前,对出口企业所在国家和出口企业进行充分了解。一般实务中,可采取以下途径开展调查。
(1)查阅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名单和FATF公布的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名单,按照名单指导意见排除合作或选择性合作。
(2)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调查,对出口企业所在国的经济和政策和出口企业进行资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估风险并据此制定后续的付汇策略和合作方式等。
完成充分调查,开展合同谈判时,选用合适的付款方式,也是减少付汇风险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事,付款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自身情况、贸易情况选用付款方式。通常在实务中,以下几点,值得进口企业借鉴。
3.2.1 结算币种的选择
虽然人民币目前并不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但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如东盟、南亚、中东欧、非洲、拉美等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企业在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贸易合作时,可以倡导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规避付汇汇率带来的风险。
3.2.2 付款期限的选择
在谈判期间,尽可能争取对进口企业有利的结算期限,争取最大的利益。进口时,企业可以根据结算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结合合同条款,选择提前或延迟对外付汇。付款期限的选择可以和金融衍生产品配套使用。
3.2.3 巧妙运用银行信用担保
银行信用担保,主要利用信用证进行结算和要求出口企业提供保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约定发货;卖方也担心在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后买方不付款。因此卖方双方选择信用证结算,可以使双方的银行作为各自的担保人,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但有些情况下,买方仍必须向卖方先行电汇支付全部或部分预付款,对于这种情况,可要求买方先提供等额的预付款银行保函,如卖方不能履约,可通过银行保函追回已支付的款项。以此防范卖方的信用风险。
企业通过调整付款期限进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措施主要依靠对未来汇率预测的准确性,但汇率的变化受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准确预测。仅通过设置付款期限的方式很难规避汇率风险。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健全,许多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应时而生。企业可以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防范汇率风险。
3.3.1 远期合约产品
远期合约产品主要指企业在申请日,与银行约定在未来的某个固定日期,按约定的购汇币种、金额、汇率进行交割。当前,中国对远期结售汇交易期限的限制已放开,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数可由银行自行选择。因此远期合约产品到期前企业可随时交割或约定期限内多次交割,企业可以随时与即期价格进行对比,择优交割。
由于远期产品交易期限灵活、交易币种同样,交易金额和到期日可自行确定,远期合约产品是目前企业最主要的避险工具,在金融衍生产品中的比重约为90%。
3.3.2 期权合约产品
期权合约产品指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成本(期权费),锁定未来购汇最高价格,到期日,企业可选择是否按约定价格购汇。约定价格、期限,均可由企业自主设定。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支付“保险费”对汇率价格进行“投保”,从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由于企业选择期权合约产品时,需要为未来一项可能并不行使的权力支付一笔费用,使得期权产品接受程度要低于远期合约产品。为消除期权费的影响,一些银行推出零成本期权产品,即企业可以同时买入和卖出一个期权费相等的期权,从而使期权成本为零。除此之外,企业也可通过压缩未来不确定时间,进行成本的节约。
3.3.3 金融衍生品组合管理,择优选择
如果企业选择单一的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将会造成风险敞口的存在。为了避免此风险,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会对外汇市场未来趋势进行预期,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组合使用。如企业按照1:1:1的比例分配远期产品、期权产品和即期额度,从而可以锁定1/3的付汇成本,其余2/3的期权和敞口额度可应对市场变化,达到择优选择,实现降低成本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目的。
中国进口企业在进行付汇风险防范时,应建立完善的付汇风险管理制度,从风险识别,风险测度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社会经济环境识别出付汇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然后对各类风险进行测度;在确定汇率风险类型并计算分析风险情况后,企业需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合理选择上述防范措施,从而规避付汇风险。
在进行付汇风险管理时,进口企业应同时关注外汇管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外汇管理人才更了解外汇市场的基本情况、掌握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从而更精准的预测外汇市场、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和套利,减少财务成本支出。由此可见,高素质的外汇管理人才是决定进口企业付汇风险防范成功与否的关键。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错综繁复,不管是货物交易还是款项交易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中国进口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易中,做到知己知彼,谨慎合作。通过使用各种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财务成本,规避付汇风险,确保企业业务的安全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