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公司(以下简称“G公司”)的情况,探索一条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的可行之路,尝试构建适应港口企业现阶段发展的业财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灵敏性,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平衡长短期利益关系,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而使G公司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下能够胜出,并且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G公司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企业,承载着沿海区域功能最全、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枢纽港职能,并且确立了港口、地产、商旅、水产板块和金融支撑功能为主体的“四板块一支撑”产业发展布局。在勇往直前的路上,G公司虽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也忽略了自身的不足:一是信息化程度偏低,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没有全方位衔接,例如码头管理信息系统只为业务操作服务,而财务软件系统又只为财务核算服务,两个系统端口没有建立互联机制,与大数据的概念不符合,从而产生数据孤岛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信息分析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二是财务报告中反馈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基础数据的核算,财务视线没有延伸到业务前沿,导致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全面发挥,难以满足公司管理层的经营需求;三是业务部门一般对财务制度的理解都会存在一些偏差,这样势必会降低职责履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很可能会为公司运营带来安全隐患及审计风险。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之处,G公司可以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实时统一起来,构建业财融合模式,优化组织结构,防范风险,增强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G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技术环境,且自身并不具备信息化条件,因此借助外部信息技术力量势在必行。通过引入信息领域的专业公司,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联合项目组,以智慧港口为目标,开展基础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创新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港口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及整合。充分发挥合作单位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实力,促进G公司数字化改造升级,保证数据接口统一性,构建核算体系支撑平台,为业财融合工作提供互联数据库,实现业务财务数据的无缝对接。
按照G公司以港口板块、地产板块、水产板块、商旅板块和金融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设立业财融合工作组,公司高管担任组长,以全局战略发展的角度把握方向,同时又具备权威性,可以保证工作落实和措施到位。组员以财务、业务、信息、人力等部门负责人为主,他们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不仅精通主管领域的规章制度、核心技术,还拥有一定的职权,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业务沟通能力。例如,信息部门可以建立ABC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全流程采集数据,财务部门通过对各环节数据的分析,找出薄弱点,向业务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将财务理念传送至经营前沿,为业务拓展保驾护航。
工作组应制定业财融合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内容包括全面预算、操作流程等,可以围绕以下三点展开:
1.更改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将具体量化业务作为编制起点,全员参与,整合资源,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保证预算的覆盖面和执行性。
2.参与业务全流程。财务人员要参加业务可行性论证会,从规范性、预算性、风险性等方面给予建议;过程中,要保持联动性,及时掌握阶段情况,确保支出合理性,降低经营风险;结束后,对实施结果做出评价,对照自查,为以后的各种审计做好准备。
3.前移管控节点。财务部门应将工作职责从后台核算向前端业务推进,主动关注停泊时间、收费标准、回款情况等,例如,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船舶进出港时间,核查费用是否支付;审核交换的电子舱单,对照费收系统检查费率的准确性;统计应收账款逾期情况,及时反馈催收。
G公司利用业财深度融合的契机,不仅可以弥补数据资源难以共享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港口经营中的风险防控能力。首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业务活动,控制港口作业环节发生的能耗,划分费用归集的责任,据此产生的信息汇聚到互联数据库,各相关部门利用数据库分析比对,找出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优化操作流程,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其次,伴随着G公司“四板块一支撑”业务格局的开展,不仅安全风险会随着经营体量的扩大而提升,同时环境风险也会随着港务政策、融资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而上升,因此在业财融合模式下,财务部门能够对港口作业全流程进行跟踪管控,业务部门可以依靠互联数据库进行分析判断,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排查原因,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
在构建业财融合模式的过程中,G公司需要对港口经营特点及作业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切忌急功近利,逐步梳理出从业务谈判、合同签订到后续码头作业的主要环节,形成准确的数据基础。同时,应正视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总结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程,例如商务规范、财务制度、码头现场操作指引等,为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制度保障。
因为财务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质的工作,所以财务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不过相对于业务方面的商务、操作等非财务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财务人员通常是有所欠缺的,而业务人员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因此,公司应为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例如利用内部审计的机会,将人员有针对性地派出到各个相关部门参与工作,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实操技能,以期培养出既熟悉业务流程,又精通财务管理的复合型骨干力量,为融合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