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祥
(1.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2.山西交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1)
营运资金作为企业现金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内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关切点。营运资金的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运营的健康程度。营运资金管理覆盖的范围延伸到企业整个价值链和流动资金,包含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贯穿“现金投入——材料采购——加工——在产品——销售——应收账款——现金收回”的资金循环过程。一个企业的应收款项即为供应链上另一个企业的应付款项,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促进供应链增值具有重大意义。单体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表明其变现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资金成本占用也就越大,表明其管理效率越低;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其偿债能力、资金占用成本与管理效率呈相反的现象。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体现公司资产的使用效益效率。正因如此,在提质增效工作中,财务人员应重点关注营运资金管理及其效能评价。美国学者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美国企业财务经理将其三分之一时间用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足见其普遍性与重要性。
1.Richard和 Laughlin(1980)提出现金周转期模型,将现金周转期定义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用来反映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状况。James和Vaidyanathan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加权平均现金周转期(WCCC)模型,并引入了权重思想。
2.2003 年 Gosman 和 Kelly 以美国零售企业为样本研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针对零售企业资金占用主要集中在购货和销售环节,提出“剩余日”指标,即通过存货的销售天数和由于采购形成的应付账款的清偿天数之差来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效率。零售企业销售货物大多是收到现金,因此该指标只考虑供应链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影响。
3.波士顿咨询公司(2004年)提出的营运资本生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营运资本生产率=销售净额÷年度平均营运资本额。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和业绩水平,它给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相互较量的平台,即如果某企业在与竞争对手有着同样销售收入的情况下,却投入了更少的营运资金,则意味着该企业有更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效果。
1.郁国建(1999)将应收账款、存货及应付账款作为整体进行考察。杨雄胜等(2000)将“应收账款周转期”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各项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将“存货周转期”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以某种存货占存货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存货占用期,避免高估存货周转效率。邵芬芬(2011)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和“产成品周转天数”;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
2.王竹泉等(2005)在分析跨区分销企业后,认为企业应该把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的管理上,应把保持分销渠道畅通、提高分销效率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由此提出建立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并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由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构成。刘树海等(2008)研究了基于流程管理模式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提出了营运资金管理整体性、分权性、及时性以及和谐性等基本原则,建议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包括流程稳定性、收益性、流动性及和谐性。
3.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李争光等(2011)选用3家2009年上市的家电企业,应用其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分析评价了其数据处理的结果。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了9项关键指标,借助沃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4.上市公司中蓝筹股以国有控股公司为主,研究蓝筹股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对研究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晋芳等(2015)以上市公司蓝筹股数据为样本,比较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传统要素评价体系与渠道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其实证研究的结论是两种绩效评价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性,但对考核指标敏感度分析后发现:与传统要素指标体系相比,渠道指标体系对蓝筹股有更高的甄别度,更能真实地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能。
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确定、方法选择、管理实施、效能评价等几个方面。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管理方法和效能评价上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出资人职权,这中间存在至少三层委托代理关系。若将企业集团子孙公司算上,则委托代理层级更加复杂,由此带来一系列过程监管与效能评价问题。除了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绩效考核中已涵盖总资产周转率指标,2015年5月起,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开展以存货和各类应收款项等营运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2016年6月,国资委再次下发《2016年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方案》,要求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提质增效工作安排,大力压减应收账款和加快清理无效库存。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以连续政策文件形式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并就此初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体系。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也可换算为长期资本与长期资产之差。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的管理工作。从营运资金变现容易度和管理难度上来讲,营运资金管理最大的难点就在应收款项和存货管理上。
出资人对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范围主要通过行政公文形式,将营运资金中的主要内容以“两金”的概念予以明确,并下达年度考核指标。两金压控考核无疑就是营运资金管理的老酒装新坛。开展两金压控的宗旨就是推动中央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达到提质增效的总目标。从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实际执行两金压控来看,两金压控都已经突破了就会计科目谈财务管理,而是将两金压控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从企业高管层、执行层到操作层,从商务谈判、销售、合同、生产到结算收款,打通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供应链式营运资金管理。同时,两金压控还要求企业切实清理僵尸企业,压缩信用杠杆规模,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因此,若能切实落实国资委通知要求,以四两拨千斤之法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补齐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短板,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L型走势筑底阶段。具体来讲,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三期叠加”的影响较大,经营形势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统计信息显示,2014年末,113家中央企业中应收款和存货占用的资金占整个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51.7%。两金压控的存量消化周转慢、增量快速增长,极大地拉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资产收益率,给企业良性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国资委推动一系列降本增效、提质升级的活动式管理,意在激发中央企业存量资产活力,促进中央企业从营运资金管理上细化提质增效。从前述通知和方案可以看出,两金压控是国资委根据“降本增效、提质升级”主题活动安排的提质升级活动。国资委对两金压控的范围界定,意在要求企业从管理实际出发,拓展营运资金管理的视野,避免资金管理上短期行为。
2015年国资委给国有企业下达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存量压降率、增量控制率两类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存量类指标压降20%,增量类指标为灵活型非考核指标,目标是控制增量增长。存量类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当年绩效考核的减分项,影响国有企业年度KPI考核结果,但不直接影响国企负责人薪酬绩效。2016年国资委改进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将关注重点限定在应收账款和存货两大类,且将区别性设定存量压降目标。应收账款存量压降考核值为20~30%,其中账龄在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不得高于基准日余额,而存货存量压降考核值为15~25%。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王竹泉团队对1997~2006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总体上得出结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年,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周转期呈下降的趋势,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不断提升的趋势。从2010年起,王竹泉团队按年度研究并发布国内上市公司较上一年度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趋势。2010年的研究结论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2009 年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从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得出了类似调查研究结论:国内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逐年成恶化下降的趋势,国有上市公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比西部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比传统制造业、农林牧渔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
可以看出,2010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相较前一年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带来的短期改善。2011年至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连续4年恶化呈下降趋势,国资委2015年起在中央企业中开展提质增效工作,以两金压控为抓手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可谓正当其时。
据统计显示,各中央企业基本都完成了2014年6月份下达的压降目标,但2015年末“两金”总额仍达8.4万亿,同比增长7.1%,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45%,全年计提的坏账和跌价准备近1300亿元,呈现出营业收入下滑而两金占用增加的态势。
国资委近年来发起的两金压控举措,虽说是针对国有企业,但其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将十分显著。两金涉及的都是会计上的资产类往来科目,通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清理和控制,必然促使其他企业跟随清理负债类往来科目,由此必将带来企业间业务发展和三角债务的解套,进而促进各类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良性循环。从公开数据来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的评价指标都被轻易完成了。但不难看出,这不过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国资委考核指标上做了一个数字游戏。
1.国企管理层考核激励存在方向性“误导”。长期以来,考核激励国企管理层时,侧重于考核资产规模、利润增长和费用控制等有形指标,忽视了利润现金流和资产周转效率等能够反映利润质量的指标。这种“误导”导致管理层为了扩大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就放松生产库存管理和销售信用控制,放任两金占用规模增长。
2.国企治理结构和管理层任期因素影响。国有企业现行治理结构下,董事会与管理层界限不清晰,监事会监督和财务审核功能后置,销售、生产和售后等业务链条各自为政,导致两金压控成了财务部的工作,销售、生产和售后环节不能有效衔接,进而导致两金压控流程不畅通,存在内部职能相互推诿现象。
3.企业高管层对营运资金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对包括两金在内的营运资金管理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相对于直接资本市场操作、债券银行借贷动辄上亿而言,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频繁发生的,金额普遍不大,费时耗神,投入管理资源和精力并不一定马上能够见效,因此管理层难以高度重视营运资金管理。一般来讲,除财务总监直接管理营运资金运转外,其他管理层往往不关心、不懂得营运资金的重要性和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认识缺位,管理措施不到位。
4.营运资金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不足。除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企业发行票据、债券及银行间接融资等渠道畅通,且动辄上亿,能够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需求,这反而导致了管理层愈加重视融资渠道,忽视了通过发掘管理潜力提质增效。存货、应收款项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不足主要表现在,开展此类业务的金融机构较少,程序繁杂,担保增信及手续费与间接融资相当,这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两金业务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5.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统计口径存在歧义。数字游戏无益于提质增效落到实处。国资委通知文件未明确企业两金存量、增量的确切含义和统计口径,为了完成层层分解的考核任务,企业往往选择基准日单项单笔存货或应收款项为存量值,按照单项单笔存量值来计算压降指标,这样一来,各级企业几乎百分之百都能完成考核目标。以存量应收账款为例,两年压降20%意味着存量应收账款在未来10年内收回即可完成考核任务。只要是能够正常经营,即使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行业的企业,给予应收账款五年的回收期也能轻松完成考核任务。这样的统计和考核无异于数字游戏,当然不能有效推进企业真正实施精益管理和提质增效。
6.营运资金管理考核一刀切的方式存在不妥。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及中国冶金为代表的施工行业央企两金占总资产比重超过60%,远超央企平均水平,两金是施工类企业最主要的资产。因此两金压控措施和绩效考核标准一刀切存在不妥,不利于重难点行业切实采取措施优化以两金压控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管理。
改进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方向,增加战略实现、资产使用效率、利润质量等指标,引导管理层从只重视规模转向注重价值创造的质量和效益,避免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监管。
在国有企业的受托管理模式下,需要通过前述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改变以往重营销重生产轻财务管理的现状,引导企业管理层重视改进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要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让财务部门勇于承担两金压控牵头重任,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
目前化解两金压控的金融创新手段主要有评估买断、保理,资产证券化因程序复杂而应用较少。需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加入,引入市场竞争,丰富营运资金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积极引导资产管理、担保、评估等机构应用“互联网+”、P2P等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加快营运资金周转提供工具支撑。
建议明确两金存量统计口径,将存量压降与比例控制相结合,一方面重视清理账龄长、金额大的两金,另一方面考虑不同行业差异后采用营业收入或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考核任务,促进企业业务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不仅仅是口号,国有企业应带头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抓手,将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上的营运资金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供应链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相衔接,加强财务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环节的信息共享和闭环管理。以中央企业两金压控为契机,推动产业链内各类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解开债务多角链,降低企业债务杠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对账龄较长、风险较大的两金,企业要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开展集中清理,采用内部管理手段和外部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历史老账。通过两金集中清理,建立健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基于供应链的全过程营运资金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