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洪 艳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陈春秀高考顶替事件被披露以后,社会对部分高考违规现象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苟晶声称自己高考也像陈春秀那样可能被顶替,而且可能是连续两年被顶替,就迅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苟晶的微博内容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出现很多文章,对苟晶高考替考事件进行了评论。7月3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苟晶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苟晶第一年高考成绩确实被其高中班主任女儿顶替,但是苟晶两次高考成绩均为真实,且并未达到苟晶自己猜测的大学重点本科的分数线,她的人生并没有像陈春秀那样被偷走。她在微博的部分描述并不符合事实。苟晶事件真相发布以后,有网友依然表达了对苟晶行为的支持,认为批评苟晶不诚实的读者是希望受害者完美。总体而言,苟晶事件比陈春秀顶替事件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架构隐喻的视角对苟晶以及苟晶支持者语篇所采用的架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语篇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并对体现的架构策略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给话语传播和话语传播的识别提供一些思路。
认知语言学认为,我们思考的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概念隐喻。概念隐喻一般是从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Lakoff[1][2]在 Goffman[3]和Fillmore[4]提出的架构(frame)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架构理论(Framing Theory)和更新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他认为架构这一认知结构,有关世界运作,对人的思维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架构反映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所激活的架构,可以构建我们的观念,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Lakoff[5]38将架构区分为表层架构与深层架构。表层架构由语词激活,而深层架构则是由表层架构激活的价值观,可以影响人类的推理和行动。当受众听到或读到某个词时,就会激活该词背后所附带的庞大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其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得到物理上的实现,这些也与大脑中的情感区域产生直接联系[5]226。架构隐喻一般会凸显现实的某个方面,同时也会隐藏其他方面[6], 并最终对信息接受方产生某种劝说的功能。当事实和架构吻合的时候,架构将被保存下来,事实则可能被最终忽视。架构始于叙事,可以用来透视深层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的架构方式会导致信息接收者对某一事实的不同的接受程度。
批评语言学认为: 语言并非一种客观透明的交际媒介,它对社会过程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 话语虽然其特点取决于社会结构,但话语却又反过来影响甚至建构社会现实(辛斌[7],2013)。这与Lakoff[5]124的架构隐喻理论一致:话语博弈中,为有效架构自身主张,应充分考虑受众的视角和情感,其架构使用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 根据受众已有的世界观,确定其立论的道德价值观和基本准则; 选取与之配套的架构; 使用恰当的词语,激活与道德价值观和基本准则相关的深层架构; 引导受众基于上述架构体系的逻辑进行推理,并建立相应的叙事以及叙事角色。
Lakoff认为美国的政治话语基于“国即为家”的深层架构。共和党的政治理念基于“严父”深层架构,民主党的政治理念则基于“慈亲”深层架构[2]27。严父架构强调追求自身利益和自由,个人负责,强调政府的帮助是有条件的。慈亲模式则强调共情、责任、公平、政府的力量、责任和补偿[8]。
我们认为,除了慈亲深层架构和严父深层架构,还有巨婴深层架构。巨婴深层架构是糅合了两种深层架构,选取了两种架构中对架构者有利的元素。该架构选取了严父架构中追求自身利益和自由,又选取了慈亲架构中政府的力量、责任和补偿,也就是说该架构背后的价值观只强调权利,无需承担责任,有无限自由。这一模式可以用来诠释苟晶事件相关的一些文本得到支持的部分原因。
苟晶以“前世是天使2001”的笔名,在微博声称自己两次高考被顶替,引起了网络极大关注,众多网络大V点评转发,一时间关注度超过了真正被顶替的陈冬秀。7月3日人民日报微博公布了苟晶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苟晶的部分表述并不属实。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流言理论认为,当人们特别关注某一方面的信息,而来自正规渠道的信息不足,现实状况呈现暧昧性时,就会转而向流言寻找答案[9]。苟晶事件基本符合了这些特征。网友对顶替事件极其关注,因为这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而关于苟晶事件在未被披露之前,相关信息不足,所以人们特别渴望知道她是否被顶替。在这样的背景下,苟晶及其支持者巧妙地运用了架构策略,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因此苟晶的微博在事实得以披露以后,依然得到很多人的理解,这和他们运用的架构策略有相当大的关系。以下就是对苟晶以及苟晶支持者相关语篇从架构隐喻视角的分析。
苟晶在声称自己被顶替两次以后,写了很多相关微博,有大量读者跟帖,表示支持。我们整理了苟晶相关的所有微博,从中发现了以下架构:害怕架构、看淡生死架构、信仰架构、紧急架构、生病架构、底层架构。这些架构让读者进入预设思维,沉浸于相应的叙事故事。
例1.邱一家四口…。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很大的害怕,怕连累孩子们。在这一整天的亲友收到的各方想要我删帖的劝说…我既气愤又害怕,陷入恐惧中。…进一步加深了我的恐惧感。
…我此时更加害怕,害怕老师出事,因为有个词叫“死无对证”,还有个词叫“替死鬼”,再也纠不出其他有可能参与到其中的人。所以我感叹自己是“蚍蜉撼大树”,更害怕涉事的人“瑟瑟发抖的人抱成团”,因为绝大部分的证据都不在我手里,绝大部分的证人还在当地生活着,牵连到那么多人进来,我很害怕。 前世是天使2001年6月30日
在例1中,苟晶6月30日的微博,短短500多字,害怕被使用了5次,还使用了恐惧、恐惧感、死无对证等词,这些词激起了害怕架构。害怕架构建立起弱者被强权迫害的叙事故事,苟晶也变成了被迫害的弱者角色。这样的叙事故事很容易让对高考顶替事件深恶痛绝的读者。产生很强的共情。善良的读者同情弱者,也相信弱者,所有这些架构很自然地增加了读者对苟晶微博话语的认同感。
例2.最后,我也表明一下我的决心,我已皈依佛门,看淡了生死,请别用亲情、友情等牵连给我来硬的,天堂里已经有我的父亲,世上有我的母亲,活着我可以陪着母亲,万一了我就去陪我的父亲。我只想要答案! 前世是天使2001年7月1日10:39
在例2中,“看淡生死”一词激起了看淡生死架构,建立了有坚定信仰的勇者对抗强权,不怕牺牲的叙事故事,苟晶则承担了勇敢抗击社会不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勇士的叙事角色。读者对勇士会产生天然的信任,也会把信任投射给有这个叙事角色的苟晶,对苟晶产生敬意,对其所宣称的所有信息产生信任。
例3.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都住着一尊佛,如果你推倒了“佛”,那么就要面对“魔”,不要拿人的善良当软肋!前世是天使2001年7月1日10:39
在例3中,“佛”这一次激起了信仰架构,该架构建立了有信仰的人对社会抗争的叙事故事,苟晶获得了与黑暗社会对抗、有信仰的叙事角色。读者觉得有虔诚信仰的人,说话有很大的可信度,这样的叙事角色让读者对苟晶产生信赖。
例4.2020年6月24日12时左右,邱与几个陌生脸孔的男人直达我浙江湖州办公厂址。(不容易啊,时间这么紧凑,可以说是马不停蹄,跨越两省700多公里。) 前世是天使2001年7月1日
在例4中,“紧凑”“马不停蹄”等词激起了紧急架构,把读者带入了弱者被紧急追捕的叙事模式中,苟晶也被架构成陷入危险的受害者叙事角色,引起了读者对苟晶处境的担忧和愤怒。但事实上只有她的老师在工厂下面等了很久。她的老师让女儿代替苟晶1997年的高考成绩,显然是违法的,他和他的女儿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他并不是苟晶微博所架构的穷凶极恶,随时可能置苟晶于危险境地、手可通天的人物。
例5.最近几天我收到了很多来自于亲朋好友的新闻分享,都是关于山东省彻查的事儿。很多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我也是山东人。但我觉得我的家乡像一个病人,生病了就应该去医治,找到症结去改善,才能让我的家乡更健康发展。前世是天使2001年6月23日 10:53
在例5中,“生病”一词激起了生病架构,建立了教育机构生病的叙事故事,山东教育机构也承担了病人的角色,像生病的人需要彻底治疗“健康发展”一词同时激起了健康架构,配合生病架构,建立了苟晶作为弱者和山东教育机构这一强权进行激烈对抗的叙事故事。苟晶也被赋予关心时事,关心山东的发展,有公益心的叙事角色,让读者很难将这样有大局观的叙事角色,与撒谎联系在一起。
例6.我表示深深地理解。对于一些社会底层而言,高考是他们改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与众多考生的命运相比,我认为他们比我重要。一切以即将到来的高考为重。前世是天使2001年6月29日 09:12
在例6中,“底层”一词激起了底层架构,该架构建立了底层在黑暗中挣扎的叙事故事,苟晶获得了绝望挣扎的底层人民的叙事角色。这样的角色会让她说的话带有正义感,让读者觉得她所说的话都是在为底层人民做抗争。事实上,苟晶是网络销售的一个主管,收入颇丰,并不能代表底层。
苟晶在7月3日调查结果出来以后,面对重多网友对其话语的质疑,录了一段视频,略带挑衅的说:就算我夸大其词,你又损失了什么?她的解释也获得了一些支持,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对苟晶表示支持。我们对这些语篇进行了研究,在苟晶支持者语篇中发现了以下的架构:听说架构、追捕架构、不完美受害人架构、构陷架构、追逐热点架构。这些表层架构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思维。
例7.根据贝果视频发布的苟晶工厂监控,称一行三人到达工厂,为何调查结果仅显示二人? 活水的小屋 07-11 17:32
例8.关于苟晶高考被班主任女儿冒名顶替的事,是先在同学中传开,然后再传到苟晶耳朵里。苟晶本人无法查明事实真相,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揣度自己高考被录取后被人冒名顶替,最多算是以讹传讹,但不是撒谎。识君 07-08 16:32
在例7和8中,“称”“传开”“传到”“揣度”激起了听说架构。我们找到相关监控录像,录像并没有显示三个人,只有苟晶的老师出现,但是视频发布和“称”放在一起就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视频上面有三个人出现。大多数读者会只根据文章所描述的进入文章设置的叙述故事中去,不会再去找相关视频进行核实。听说架构给作者提供了身份保护,让作者免去身份给她的约束,让自己不为所说的话担责。陈新仁[10](2020)认为身份是可供交际者为满足交际需求而调配的语用资源之一。交际过程中需要对身份进行选择甚至构建。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交际效果。听说架构可以让说话者借用听说的人的身份,逃脱自己身份的束缚,把责任推给被听说的人:如果听说内容与事实不符合,他本人便不需要为表述不准确或者错误承担责任,就可以申辩这是他人的表述。听同学说也可以建立一个看起来具权威性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流言的传播。同学建立一个看起来很具权威性的信息来源,更容易让读者对其描述内容笃信不疑。当事实被披露出来以后,很多读者仍然选择原谅他们。这与听说架构对身份的建构有相关一部分关系。
例9.如果在湖州有人陪同,哪怕是临时的,哪怕是一个司机,都应该视为是同行者。对于苟晶,神不知鬼不觉,仿佛从天而降,一行人匪夷所思地精准地找到她,是一件多令人惊恐的事情。 活水的小屋 07-11 17:32
在例9中,“神不知鬼不觉”“从天而降”“匪夷所思”“令人惊恐”“精确”“惊恐”等词激起了追捕架构,成功将苟晶老师找苟晶事件,架构成可怕的强权追捕、迫害弱者的叙事故事,苟晶的班主任成了到处追捕苟晶、手可通天的角色,苟晶也变成了被老师随时可能捕杀的弱小的猎物。这样的叙事故事很容易让苟晶得到读者的同情,让读者因为对顶替现象痛恨而信任苟晶、同情苟晶。
例10.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只要不是完美受害者,最终一股看不见的强大力量都会把矛头调转对准受害者,而有意无意忽视加害者。这种现象就像一种新型病毒,正在肆无忌惮地吞没人心。 活水的小屋 07-11 17:32
在例10中,“不完美”一词激起了不完美架构,让读者心目中勾画出一个有道德、不够完美的弱者对强权进行抗争的叙事故事,苟晶的叙事角色则成为一个有正义感,但是性格只是略有瑕疵的叙事角色。她在传播该事件中刻意隐瞒、改变事实的行为就成功地被架构成一种瑕不掩瑜的行为,赢得了很多读者的支持。相关文章得到了大量转发,阅读量也达到了超过十万的数字。这些数据反映了读者对其叙事角色的同情和关注。
例11.这个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苟晶事件恰恰使得陈春秀事件保持了持续的热度,如果没有苟晶事件冒出来,陈春秀事件的热度就会持续下降,这两件事是相互促进的,并不存在人们关注了苟晶事件,就不再关注陈春秀事件的问题。胡锡进故意制造这么一个并不存在的矛盾,以此构陷苟晶,究竟是何居心? 识君 07-08 16:32
在例11中,“构陷”“制造”“并不存在”“居心”等词激起了构陷架构。胡锡进对苟晶事件的评论,被架构成占据高位者构陷弱者的叙事故事。胡锡进在微博里对事实的基本追求,被架构成对苟晶的构陷,胡锡进被架构成了代表官方、构陷苟晶的叙事角色。事实上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的主编,虽然影响很大,也只是作为媒体的一个工作人反映事实而已。
例12.质疑苟晶抢了陈春秀的关注。这个说法太可笑。对于关注顶替事件的有正义感的人,从没有放弃对所有被顶替者的关注。假如有人喜欢追逐热点,不去关注陈春秀,这个原因在你自己身上。 活水的小屋 07-11 17:32
在例12中,“追逐热点”这个词激活了追逐热点架构。揭露社会问题值得鼓励,但是在揭露问题的时候刻意扭曲部分事实,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让网友的正义感受到愚弄。但是网友们对事实的探究在这里被架构成无聊看客对苟晶事件猎奇的叙事故事,探究真相,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网友就被赋予了无聊看客的叙事角色。读者也就会进入这样的架构,把网友对真相的寻找视为是追逐热点,这些网友的正义之心在读者眼里就变成了无聊的看客的无聊心理。这样的话语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架构起了不小的作用。
苟晶及其支持者相关语篇的深层架构是糅合了严父和慈亲深层架构的巨婴架构。严父架构强调追求自身利益和个人自由。慈亲架构强调政府的力量。严父慈亲架构的混合,就形成了巨婴深层架构。巨婴架构的价值观体现了以下的价值观:国家应该像慈亲架构的父母一样,提供各种福利,承担无限责任,但是又要如严父架构中的父母那样,放手不去约束,让他们自由没有边界。巨婴架构的价值观里,儿童可以批评父母,指责父母没有尽到让他们完全满意的职责,但是父母不能对他们偏差的言行进行约束。因为约束就代表自由的不充分。这样的巨婴架构价值观让其可以无限享受国家给的福利,但是又无需承担责任,可以享受无限的自由,不需要承受道义上的职责。
在苟晶事件相关语篇中,生病架构、害怕架构、信仰架构等架构激起的是慈亲深层架构,听说架构、构陷架构等激起的是严父深层架构。这些表层架构最后激起了体现了慈亲和严父两种架构混合的巨婴架构,从而出现了双标的道德价值观:既有对严父价值观里自由的需求,同时也有慈父模式价值观的权利需求。在他们的道德价值观里,国家应该像慈亲一样,提供福利,但是又要像严父一样,放手不去约束。自由没有边界。在这一架构中,政府部门需要事无巨细,对公民承担全方位责任。公民在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需要政府出来解决问题。公民则拥有无限自由,如果出现撒谎等行为,则被视为是行使自由权利的附带效应,不应该被过多批评和指责。希望索取无限权利,不愿意承担责任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巨婴架构迎合了一部分人性。
巨婴深层架构提供了公民应该被政府全方位照顾,公民享有无限自由的叙事故事。在这样的叙事故事里,公民应该不停批评、监督政府,批评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事实的情况也无关紧要。因为公民是弱者,公民只要进行批评,就已经有正义的叙事角色。一部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样的深层架构的影响,落入作者设置的叙事故事,跟着作者的叙事故事,把苟晶放入正义的弱者批评强权的叙事角色,因为苟晶对高考公平现象提出批评和质疑,所以她就是正义的公民,因此苟晶虽然没有如实反映情况,则不过是不够完美而已,无伤大雅。试图对苟晶不实描述追究的网友,则进入了对苟晶这个正义受害者过于苛刻、强权帮凶的角色。这就是苟晶微博以及其支持者能够得到很多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苟晶及其支持者微博,通过选取一些词汇,激活了生病架构、害怕架构、信仰架构等架构,建立起正义弱者为强权所欺凌的叙事故事,被发现对部分关键事实发表不实信息的苟晶,则被获得了与强权不懈斗争的勇士、不完美受害者角色,追求真相的网友被建构成对受害者苛刻的无聊看客角色。其背后的深层架构则为严父、慈亲架构的混合:巨婴架构。巨婴架构混合了慈亲和严父两种架构,既有慈亲架构中政府角色的全知全能,又有严父架构中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无限自由。该架构的价值观是双重标准的,让苟晶获得批评强权的不完美弱者的叙事角色,比较成功地赢得了不少读者的支持。
对苟晶相关语篇架构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不受深层架构的影响,而进入作者设置的叙事故事,厘清事实,看到架构背后的真正事实,进而变得更为理性和客观。苟晶事件相关语篇的架构隐喻策略分析,也可以让我们在未来解码话语的时候不受设定地深层架构相应的叙事故事,让我们在建构话语的时候有意识地使用有效的架构策略,正面影响读者接受真正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