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祥
(麻江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南 557600)
脑卒中患者常可导致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容易导致误吸,从而引发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1]。因此,在救治时应兼顾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70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确诊,并排除脑部恶性肿瘤、沟通障碍、依从性查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61~78岁,平均(71.6±5.4)岁;病程2~14 d,平均(5.4±1.2)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降压、降血糖、脱水等对症处理,同时采用依达拉奉、阿司匹林、尿激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如下:(1)评估。进行康复训练前对患者的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进行仔细评估,了解障碍程度。(2)吞咽训练。从单个字开始练习,逐步到词组、句子、段落。(3)吞咽刺激。用冰冻棉签或放于冰水中的喉镜刺激软腭、舌根及后壁,再指导其进行吞咽。每日两次,每次30次。(3)咀嚼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张口、下颚左右移动、口唇突出等活动,练习舌的灵活性。(4)吞咽反射训练。指导患者用舌头顶住硬腭,练习吞咽,强化吞咽能力。(5)吸吮练习。指导患者借助奶嘴进行吸吮练习,每日3次,每次40次,提高吸吮能力。(6)漱口练习。每日清晨及晚上在键侧颊部滴入少量的水进行漱口练习,若患者无明显咳嗽现象可逐步增加水量。(7)进食练习。当患者有吞咽反射及可随意咳嗽后进行,体位根据患者实情选择,少量流食,每日3次,每次20mim。
吞咽功能采用(SSA量表),包括临床检查、吞咽能力测试等内容,最低分为18分,最高为46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差。
采用SPSS 21.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及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前VS治疗后SSA评分为(38.5±5.2)分VS(32.5±4.5)分;观察组治疗前VS治疗后SSA评分为(37.8±5.1)分VS(21.5±2.5)分(P<0.05)。
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11.2±2.1)d,观察组为(6.1±1.2)d(P<0.05)。
WHO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第3次国民死亡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因[2],并且还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73%[3]。其共同特点如自主咳嗽消失或减弱,这可能与患者无法控制好呼吸肌和喉部肌肉。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因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不良心理发生,而且会因呛咳、误吸引发肺炎,同时还可因无法正常摄入能量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因此,如何恢复患者吞咽功能极为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可塑性强,除部分自主修复外,更多的是可通过神经生物学手段的干预进行重建或恢复[4]。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手段主要是康复训练,对不同部位进行刺激和反复训练促使其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本研究中,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辅以综合的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训练前,我们根据吞咽器官的结构及功能,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涉及口、面、舌、喉等肌群,从而提高各部位灵活性和协调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