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琴
(晋中学院外语系,山西晋中 030619)
新闻话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强烈的生态倾向和政治动机。为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理解力,生动、通俗的隐喻往往被广泛使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分析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中国日报》有代表性的“十九大”英语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而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通的语言,更像是一种诗意想象和修辞兴起的手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1]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是一种心理建构映射,这种映射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一个抽象的目标域,以实现认知该目标域的目的。[2]跨域映射是隐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将映射过程运用于经验中来解释目标域的概念,并延伸源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作为源域或目标域,通过映射机制,重新构建其原始概念,过滤无用的目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在概念整合中起着重要作用。[3]
Lakoff和Johnson根据认知功能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分类。[4]
本文的语料均选自《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共十九大”的新闻报道,依据不同类型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对主要概念隐喻类别进行如下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如大厦和村舍,因此,建筑隐喻是我们理解新闻语篇中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个很简单的源域。根据
Charteris-Black的研究,建筑隐喻植根于概念隐喻,将社会比喻为一个建筑。在新闻语篇中,隐喻常常表现为将“建筑”这一源域映射到目标域,即国家的建构和国际关系的建构上。在概念隐喻下,像“builder”“building”这样的词都源自于关键词“build”。
①On the basis of finish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a two-step approach should be taken to build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strong,democratic,culturally advanced,harmonious,and beautiful 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例①中,“build”一词构建了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点明了中国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和国际环境的和平安定。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爱是一场旅行”的概念隐喻。随着旅行隐喻的应用和发展,他们又进一步提出旅行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沿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行进。在《中国日报》中,旅行隐喻经常被使用。
①Securing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embarking on a journey to fully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hina.
②China is still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the prospects are bright but the challenges are severe.
在中国社会背景下,“destination”的含义是实现中国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选择一种正确而合适的道路,即“路”的含义。在例②中,具体的旅行源域被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新闻报道运用这种概念隐喻向受众表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时间和耐心。从例②来看,旅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如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冲突等各种各样的障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必由之路。而沿着“道路”走过的每一步都可以看作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性成就。
③It makes clear that the overarching goal of uphold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众所周知,在旅程开始之前,应该确定旅程的目的地。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在这个概念隐喻中,“goal”一词是由原来的关键词“destination”衍生而来的。在中国,建设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富庶、人民安康的繁荣富强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例③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的发展目标。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设想。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作战工具即武器,与战争进程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时代的世界政治进程。中国共产党要打赢反腐败斗争,不仅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团队和正确的运行策略,更需要一个可靠的作战工具,即强有力的反腐败政策和法律。作战工具与反腐败政策和法律的统一,对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腐工具与国家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对应关系中反腐工具为源域,反腐政策与法律为目标域。
①Disciplinary inspections have cut like a blade through corruption and misconduct;they have covered every Party committee in all departments at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完善的反腐败政策与法律法规是反腐败的法律基础,但有效实施离不开严格的法律监督。因此,在制定反腐败的政策与法律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监督。上例中“blade”,指的是锋利的武器,映射中央和省市检查系统。加强巡逻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官员互相监督、互相检查,有利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积极勇敢地检举身边的腐败官员。这样,反腐败法与反腐败监督检查制度相互配合,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
②We need to consolidate and build on the overwhelming momentum of the anti-corruption campaign,locking power in an institutional cage,and cracking down on all manifestations of corruption.
例②中“cage”是指用竹子、木头或塑料制成的容器,用来存放动物或物品,对存放的东西具有约束和控制作用。它映射了反腐败政策和制度,因为中国的反腐败政策和制度对腐败官员具有同样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反腐败制度的建设,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加强反腐败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加固“笼子”,强调不断加强反腐败制度,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绝对不能让腐败分子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也不能允许他们滥用和践踏法律。中国政府用“笼子”来限制权力的使用,保证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否则将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
家庭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对家庭普遍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新闻中经常使用家庭隐喻,可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在家庭领域中,从高层次上可以说“国是千万家”,国家是一个大家庭,通常用“民族”或“国家”来表示。这类隐喻的运用,可以引起中国人对国家和国际事务的共鸣和归属感,能更好享受作为中国人的权利。
①Commitment to the organic unity of Party leadership,the running of the country by the people,and law-based governance is a natural ele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advancement.
②Guided by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all of the same family,we respect the current social system and way of life in Taiwan and are ready to shar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n the mainland with our Taiwan compatriots first.
③China will deepen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mity,sincerity,mutual benefit,and inclusiveness and the policy of forging friendship and partnership with its neighbors.
例①表明中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也是家庭”这一概念隐喻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强海外华人的归属感。例②表明中国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地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包括我们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例②这个隐喻中,源域是“compatriots”,目标域包括香港、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Charteris-Black认为“compatriot”一词源于最初的关键词“family”。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一部分从中国分割出去,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例③正如家庭需要邻居一样,国家大家庭也是如此。在“外国是邻居”这一概念隐喻的广泛使用中,“neighbor”一词植根于原关键词“family”。广交朋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国家关系。因此,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一向坚定地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概念隐喻是联系抽象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相似事物的桥梁。在新闻话语中,使用隐喻和映射可以使受众更容易地理解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中国日报》运用建筑隐喻,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们像建筑工人一样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旅行隐喻的运用,明晰了中国的发展过程,使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及其发展成就。工具隐喻的使用,震慑和警示了腐败分子,加强了政府官员的反腐意识。家庭隐喻的运用,唤醒了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尽一份自己绵薄之力。
《中国日报》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大都集中在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密切相关的问题上,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对全面介绍中国的政策、作为及其成就,对鼓舞祖国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塑造了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作用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