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雷,后 博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500)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是可通过植入方式留存在体内的一种输液系统,其可为药物输注、静脉营养以及化疗用药提供通道,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率不断提升[1]。在开展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植入时,B超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均为辅助方法,但通常情况下均为单独应用[2]。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B超与DSA联合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输液港植入患者250例,探讨B超与DSA联合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输液港植入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B超与DSA联合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输液港植入患者250例,其中男63例,女187例,年龄18~92岁,平均(56.3±8.8)岁。其中包括肺癌患者85例,胃癌患者51例,乳腺癌患者46例,大肠癌患者32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6例。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时全部患者均自愿接受输液港植入。
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其肩部采用薄枕垫高,使其头部向后仰,并向对侧进行偏转,使患者机体上臂得到外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机体腋静脉中的血流信号和频谱进行检查,由此对腋静脉和腋动脉进行分辨,使腋静脉的位置得到确定,通过检查将腋静脉、腋动脉与胸膜线之间所具备的关系进行确定,对腋静脉走形进行标注,确定囊袋设计位置为穿刺点,腋静脉取第三段作为穿刺目标。通过采用B超进行引导,实施腋静脉穿刺操作,穿刺回血后,则借助DSA进行透视,将导丝送入,将可撕脱导管鞘进行交换置入,经鞘送入输液港的导管经由腋静脉送入到无名静脉,将导丝及扩张器撤回,使穿刺鞘停留于机体腋静脉中,通过穿刺鞘将导管送入至无名静脉并推送至上腔静脉和机体右心房之间的交界部位,对颈内静脉开展扫查,从而检查导管的位置是否达到要求,然后将穿刺鞘取出。通过连接港座和导管,对静脉血进行回抽,从而对导管畅通情况进行判断。
本组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植入成功率为100.00%。其中经由患者机体右侧腋静脉植入的患者共236例,经由患者机体左侧腋静脉植入的患者共14例,在手术开展前,通过对病人的评估,因右侧乳腺癌术后或其他原因需要行右胸壁放疗的患者计14例,因此上述患者接受左侧腋静脉植入。本组患者中202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32例患者二次穿刺成功,16例患者三次穿刺成功。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气胸症状,无患者由于并发症被迫取出输液港。
在对输液港进行植入时,所应用的入路主要包括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前者所建立的皮下隧道较长,导管易扭曲变形,且植入后患者容易感到颈部存在拉扯感,而后者手术开展过程中容易对锁骨下动脉造成误伤,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3]。而经腋静脉植入由于与锁骨位置较远,因此术后出现夹闭综合征的风险小,且皮下隧道短。而在开展输液港植入时,盲视下操作难度大,容易对动脉造成误伤,因此本次研究采用超声联合DSA辅助,超声可有效鉴别腋动脉和腋静脉,可对血管信息进行清晰显示,可有效防止动脉损伤的出现,可使操作成功率得以提高。而DSA的应用可使操作人员取得实时透视影像,便于对导管末端的位置进行有效调整,使其准确到达机体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连接位置,而不需要依靠对导管表面刻度进行观察,来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确定,从而提升了植入的精确度,也有利于穿刺成功率的提升[4]。
综上所述,B超与DSA联合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输液港植入安全方便,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