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伟
(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麻醉科,河北 唐山 063305)
肩关节脱位属于临床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各类关节脱位的50%。临床研究指出,由于肩关节及解剖及生理特点特殊,易发生脱位,其肱骨头大,关节盂较浅较小,关节囊较为松弛,而前下方软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发生脱位。临床上有多种麻醉方法能满足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要求。为寻求更好的麻醉方法,我们对神经阻滞及静脉麻醉对比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ASAⅠ-Ⅱ级54例,其中24例患者治疗时选择肌沟神经阻滞(A组),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36.39±5.87岁,体重平均59.36±4.59 kg,30例选择依托咪酯静脉麻醉(B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37.01±5.01岁,体重平均59.47±4.8 7kg,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无创血压监测、心率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及基础吸氧治疗。为患者建立上肢健侧静脉通路。准备相应的抢救器械及药品。A组1%利多卡因20 mL肌间沟注射,麻醉起效后开始复位。B组行依托咪酯0.2 mg·kg-1大静脉注射,观察患者麻醉情况,以睫毛反射消失为标志,可确定患者入睡,即可开始复位,复位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复位时间追加依托米脂0.1 mg.kg-1。
记录手术及术中HR、RR、MAP、SPO2变化。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
A组患者MAP、HR、SPO2分别为114.25±3.21 mmHg、86.31±0.21次/min、96.01±0.50%,B组对应为为114.51±8.31 mmHg、86.21±2.31次/min、96.03±4.05%,对比无差异(t=0.145,P=0.875;t=0.221,P=0.838;t=0.024,P=0.981)
A组复位时间、麻醉时间、肌肉松弛度分别为30±12.50 min、60~120 min、基本满意,B组复位时间、麻醉时间、肌肉松弛度分别为22±13.50 min、5~20 min、满意,B组复位时间、麻醉时间对比短于A组、肌肉松弛度高于A组。
依托咪酯麻醉较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法复位更简便更快捷。
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中,若在无麻醉下直接进行手法复位,患者疼痛较强,肌肉不易松弛,一性关节复位成功率较低,而反复多进行复位可能导致其神经血管受损,乃至出现骨折。临床研究表明,实施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不过临床操作较为复杂,麻醉成功与否与麻醉医师的操作水平有较大关系,临床麻醉中阻滞不全发生率3~30%,且可能出现局麻药中毒,麻醉后患者恢复较慢,不利于复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观察。
而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依托咪酯在临床治疗中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依托咪酯从药理学上讲,属于非巴比妥类的经脉短效催眠类药物。这一药物在实际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起效的。通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能够迅速短暂的起到催眠效果,并且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入睡。通过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镇静,患者的入睡时间较短,苏醒时间也相对较快。尤其是依托咪酯并无镇痛作用,因此其安全性也较好。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依托咪酯会对中枢神经造成较强的抑制,而依托咪酯对于中枢神经的抑制也会随着持续时间而延长而延长。总之,依托咪酯起效快、麻醉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速且平稳,并且对其心血管及呼吸的抑制作用较轻、机体代谢率高。
本研究也显示,A组生命体征及SPO2无明显下降。B组SP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予以托下颌及吸氧后SPO2上升。同时两种方法复位成功率100%。复位时间、麻醉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由此可见,使用依托咪酯能够明显提升麻醉镇静的安全性。
故我们认为依托咪酯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一种理想且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