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核心义下同义词的辨析
——以《说文解字注》中 “际” “隙” 为例

2020-02-28 06:26尹重珊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段玉裁引申义引申为

尹重珊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石家庄 050024)

两个及以上词语在意义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一个义位上形成同义关系,称为同义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有较多同义词,王力指出, “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1]。同义词尽管概念意义基本相同,但使用范围、隐含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属性等方面仍有差别,这些细微差别很难辨析。比如, “际” 和 “隙” 在 “墙壁缝隙” 义位上构成同义词,但 “际” 和 “隙” 词义的区别较难辨析。

同义词一般具有不同的核心义,可以从核心义的角度辨析同义词。汉语词汇核心义统摄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王云路指出, “何谓核心义?核心义不是本义,不是主要意义,不是常用意义,而是由本义概括而来,贯穿于所有相关义项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灵魂”[2]。《说文解字注》从形、音、义三方面入手来研究《说文解字》一书,探讨三者间的关系,说明书中文字的假借、词义的引申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取一些词的特征义,这个特征义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义。分析段玉裁在训诂实践中提取的词义特征义——核心义,可以用来辨析同义词。

一、 “际” 的词义

(一)《说文解字注》中 “际” 的词义

“际” ,《说文解字·阜部》释为 “际,壁会也。从,祭声,子例切”[3],《说文解字注》注为 “两墙相合之缝也。引申之,凡两合皆曰际。际取壁之两合,犹间取门之两合也。诗菀柳郑笺。瘵,接也。此谓假瘵为际”[4]。段玉裁在注中对 “际” 的词义解释为 “两面墙合在一起处的缝隙” ,进而引申为两者相合,他认为 “际” 的本义是 “两墙相合之缝” ,其最重要的特质是 “两墙相合” 。段玉裁还进一步指出, “引申之,凡两合皆曰际” ,也就是说从 “际” 本义中抽象出来的最重要的特征义是 “两合” , “合” 是 “际” 的核心义。王凤阳也持此观点,在《古辞辨》中提出 “‘际’,《说文解字》‘壁会也’,两墙相合的缝叫‘际’,它偏重的是合”[5]。段玉裁还以 “间” 是指 “门的两扇相合” 作比,说明 “际” 是 “两面墙壁相合” ,又引用郑玄为《诗·小雅·菀柳》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中 “瘵” 作的注 “瘵,接也”[4],认为 “瘵” 是 “际” 的假借字,意思是 “接近” , “际” 由 “两墙相合” 引申为人的相合、接近。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以 “两墙相合之缝” 本义推求其引申义—— “两者相合” ,由 “两墙相合之缝” 这个具体义推广到一般义—— “凡两合皆曰际” ,引申义在核心义 “合” 的统摄下。

(二)《汉语大词典》中 “际” 的词义

《汉语大词典》中 “际” 共有16个义项: “①缝隙;合缝之处。②靠边缘的地方。③事物的分界;区分。④中间;里边。⑤泛指处所。⑥会合;交会。⑦彼此之间。⑧互相接触;交往。⑨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⑩指先后交接的时期。11○指某种局势形成的时机。12○交界;连接。13○靠近;接近。 14○适逢;恰遇。 15○积;委积。 16○助词。”[6]这些义项中,第 15项 “积” 与 “际” 读音相同, “积” 讹为 “际” ,第16项也是因读音成为语气助词,第15项、第16项都受语音制约。其他的14个义项均由 “际” 的本义 “墙壁交汇之处的缝隙” 发展而来,都受核心义的制约。

“际” 的本义是指墙壁交合在一起形成的缝隙,因此 “缝隙;合缝之处” “会合;交会” “靠边缘的地方” “事物的分界;区分” “中间;里边” “处所” “交界;连接” “靠近;接近” 等义项都与缝隙交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空间上的 “交合、连接” 引申为时间上的前后承接, “先后交接的时期” “某种局势形成的时机” “适逢;恰遇” 等都表示时间前后承接。由表示墙壁等事物的交合引申为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 “彼此之间” “互相接触;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义项都是指人之间的交往。可以看出, “际” 的前14项义项都与其本义有关,都受其核心义 “合” 的制约

(三)核心义统摄下 “际” 的词义发展

“际” 原本是指 “两墙相合的缝隙” ,《后汉书·张衡传》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中的 “周密无际” 指没有缝隙。《易经·坎卦》 “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孔颖达疏为 “以六五之柔与九五之刚,两相交际而相亲” , “际” 的意思为交际、交合,由 “两墙相合” 这个具体义推广到一般义—— “两者相交合” 。晋代木华《海赋》 “洪涛澜汗,万里无际” 中的 “际” 指天与海相交接的地方,词义由 “两墙相合” 的特征义引申为事物两者相交合的边界。《论语·泰伯》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中的 “唐、虞之际” 指唐尧与虞舜相交替的时候,《后汉书·宣秉传》 “哀、平际,见王氏据权专政,侵削宗室,有逆乱萌,遂隐道深山” 中的 “哀、平际” 指汉哀帝与汉平帝相交替的时候,词义由 “两墙相合” 的特征义引申为时间上前后相承接。 “际” 有时又抽象指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交往等。《韩非子·难一》的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 ,意思是君臣之间不是父子那样的亲属关系, “际” 是彼此之间的意思。《吕氏春秋·壹行》 “先王所恶,无恶于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 的 “际” 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万章下》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赵岐注 “际,接也” ,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些词义都由 “两者相合” 的特征义引申而来,受核心义 “合” 的制约。[6]

二、 “隙” 的词义

(一)《说文解字注》中 “隙” 的词义

“隙” ,《说文解字·阜部》释为 “隙,壁际孔也。从,从,亦声,绮戟切”[3],《说文解字注》注为 “今本际下有孔字,依《文选》沈约《咏月》诗注正。《左传》曰:‘墙之隙坏,谁之咎也。’际自分而合言之,隙自合而分言之。引申之,凡坼裂皆曰隙。又引申之,凡闲空皆曰隙。 假借以郤为之”[4]。 “间” ,《说文解字·门部》释为 “间,隙也。从门从月”[3],《说文解字注》注为 “隙者,壁际也。引申之,凡有两边有中者皆谓之隙。隙谓之闲。闲者,门开则中为际。凡罅缝皆曰闲。其为有两有中一也”[4]。 许慎指出 “隙” 的本义是 “壁际也” ,《说文解字约注》解释为 “舜徽按:际壁有孔,则光可见,因谓之隙;尤葛布之粗者,织未密而见光,因谓之绤耳。双声相转,语原同也”[7]。 “隙” 古亦作 “郤” 来写, “郤” 与 “绤” 同源,因此, “隙” 的本义就是 “壁际也”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阐释了 “隙” 的词义,指出 “隙” 的词义由 “墙壁交汇处” ,引申为 “凡有两边有中者皆谓之隙” ,或者说 “凡坼裂皆曰隙” ,再引申为 “闲空” 。他还辨析了 “际” 与 “隙” 这组同义词,认为 “际” 是指分开的两者相合,而 “隙” 则是指自合而分。由此可见,段玉裁认为 “隙” 从其本义中抽象出来的最重要特征义是 “坼裂” ,也就是说 “隙” 的核心义是 “裂” 。从具体事物的 “坼裂” 再引申到指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裂缝、隔阂,段玉裁虽没有提出核心义的概念,但分析词义时,对 “裂隙” 这一词义的特征义总结得十分精准。

(二)《汉语大词典》中 “隙” 的词义

《汉语大词典》中 “隙” 共有9个义项: “①壁缝;空隙。②空闲;闲暇。③裂开;张开。④通道;要路。⑤空子;可乘之机。⑥怨恨;仇隙。⑦引申为离间的话。⑧缺乏。⑨连接;邻近。”[6]这些义项由其本义 “墙壁交汇之处的缝隙” 发展而来,受核心义 “分裂” 的制约。

“隙” 的本义是指 “墙壁交汇之处的缝隙” , “壁缝;空隙” “裂开;张开” “通道;要路” “连接;邻近” 等义项都与事物空间上的缝隙、间隔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空间上的缝隙、间隔引申为时间上的间隔, “空闲;闲暇” “空子;可乘之机” 等义项都是指时间上的缝隙和间隔。由 “墙壁的缝隙”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裂缝、隔阂, “怨恨;仇隙” “离间的话” 等义项都是指人之间情感上的分裂。可以看出, “隙” 的这些义项都受其核心义 “裂隙” 的制约。

(三)核心义统摄下 “隙” 的词义发展

“隙” 原本是指 “壁缝;空隙” ,《孟子·滕文公下》中的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用的是 “隙” 的本义,指 “墙壁上的缝隙” 。本义扩大使用范围,引申为泛指一切事物的孔洞、裂痕。蒲松龄《聊斋志异·元少先生》中 “自门隙目注之,见一王者坐殿上,阶下剑树刀山,皆冥中事” 的 “隙” 引申为门上的缝隙、土地的裂缝。词义再扩大开来, “隙” 用来指两地之间有空间隔开。《史记·货殖列传》中 “及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 的 “隙” ,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用徐广的解释 “隙者,闲孔也。地居陇蜀之闲要路,故曰隙” , “隙” 用来指通道、要路。又由空间的裂隙引申为时间上指两段时间之间的间隔,《左传·隐公五年》中的 “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的 “隙” ,孔颖达疏 “隙,训闲也” ,《南史·徐勉传》中有 “文案间隙,负杖蹑履,逍遥陋馆” , “农隙” 和 “间隙” 都是指时间间隔。 “隙” 从本义进一步抽象为比喻漏洞、空子,《韩非子·备内》中 “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 的 “隙” 为 “空子,可乘之机” 之意。《国语·周语》中 “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宽于死而远于忧,则可以上下无隙矣” 的 “隙” ,韦昭注 “隙,瑕舋也” ,本义抽象引申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裂缝、隔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 的 “隙” 也是指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嫌隙、隔阂。由此可见, “隙” 的词义由 “裂隙” 这一核心义发展而来的,核心义 “裂隙” 将 “隙” 的9个义项串联为一个整体[6]。

三、核心义下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各自的义位聚合中,部分义位重合,但多数义位都不同,这与同义词各自的核心义不同有很大关系,因此,分析核心义有助于辨析同义词。段玉裁所处时代没有核心义、同义词的概念。但他在训诂实践中,注重对比同义词词义,我们可以通过段玉裁提取的词义特征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核心义来辨析同义词。

(一) “际” 和 “隙” 的辨析

“际” 的本义为 “两墙相合之缝隙” ,许慎直接用 “壁际也” 训释 “隙” ,《说文解字》以 “际” 释 “隙” ,是用互训的方法,即用同义词来解释词义,许慎认为 “际” 与 “隙” 是同义词。但同义词之间总是有差别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通过分析 “际” 和 “隙” 引申出的特征义,为我们辨析 “际” 和 “隙” 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说文解字》将 “际” 解释为 “壁会也” 。段玉裁认同许慎的观点,将 “际” 注为 “两墙相合之缝也” ,然后以 “两墙相合之缝” 这个本义,推求其引申义,由 “两墙相合之缝” 这个具体义推广到一般义—— “凡两合皆曰际” ,并以 “间取门之两合” 来印证说明 “际” 的引申义。具体事物的 “两合” ,抽象化后指人的相合、接近,引用郑玄对 “瘵” 作的注 “瘵,接也” 来说明。实际上, “际” 还引申为交合的边界、时间上的前后相承接,这些引申义都在核心义 “合” 的统摄下。《说文解字约注》指出 “舜徽按:际之言接也,谓两墙接合之缝也。犹缉谓之绩,合谓之耳”[7], “接” 即 “合” 也,与段玉裁说的 “凡两合皆曰际” 相同,因此, “际” 重在指原本分开的两者相合。

《说文解字》将 “隙” 解释为 “壁际也” 。段玉裁在本义 “壁际也” 的基础上,推求其引申义,由 “壁际也” 这个具体义扩展到一般义—— “凡坼裂皆曰隙” 或者是 “凡有两边有中者皆谓之隙” 。裂缝是出于两物之间的事物,所以又引申为 “凡闲空皆曰隙” 。实际上, “隙” 还引申为两段时间之间的间隔,抽象比喻漏洞、空子,也可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裂缝、隔阂,这些引申义都在核心义 “裂隙” 的统摄下。

从段玉裁对 “际” 和 “隙” 词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分析本义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即许慎对字义的解释和对字形的说解。然后,以本义为源推求词义的发展脉络,推求过程中往往以本义抽象出的特征义为核心,特征义就是贯穿于所有相关义项的核心部分,即核心义。我们把握住这一核心义,就不难辨析同义词的差别。 “际” 的核心义是 “合” ,而 “隙” 的核心义是 “裂隙” ,两者虽然都指 “墙壁的缝隙” ,但 “际自分而合言之,隙自合而分言之” , “际” 重在指原本分开的两者相合,而 “隙” 则重在指相合之物坼裂开来。

(二) “暑” 和 “热” 的辨析

“暑” ,《说文解字·日部》释为 “热也,从热者声”[3],《说文解字注》注为 “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故大雅。温隆虫虫。毛云。温温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也。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故溽暑谓湿暑也。释名曰。暑,煑也。如水煑物也。热,爇也。如火所烧爇也”[4]。《说文解字注》分析 “热” 的词义,同样引用了 “毛诗传曰。蕰蕰而暑。爞爞而”[4]。 段玉裁在分析 “暑” 和 “热” 表示 “热” 这一义位的区别时,分别提取了 “湿” 和 “燥” 的词义特征义。《古辞辨》分析 “‘暑’固然也是热,但它源于‘煮’,是表示又潮又热,象在蒸笼中一样的热”[5]。由此可见, “暑” 的核心义为 “湿” , “热” 的核心义为 “燥” , “暑” 词义侧重湿热,而 “热” 词义侧重 “燥热” 。

(三) “浇” 和 “沃” 的辨析

“浇” ,《说文解字·水部》释为 “沃也。从水尧声。古尧切”[3],《说文解字注》注为 “沃为浇之大。浇为沃之细。故不类厕。凡醲者,浇之则薄。故其引伸之义为薄。汉书循吏传。浇淳散朴”[4]。 “沃” ,《说文解字注》释为 “溉灌也。自上浇下曰沃。故下文云浇者,沃也。周礼、左传皆言沃盥是也。水沃则土肥。故云沃土。水沃则有光泽。故毛传云沃沃,壮佼也。又云沃,柔也”[4]。段玉裁在分析 “浇” 和 “沃” 表示 “灌溉” 这一义位的区别时,提取 “水量” 的词义特征义, “浇” 表示灌溉的水量小, “沃” 则表示灌溉的水量大。语义特征义 “水量” 在 “浇” 和 “沃” 的引申义上表现更为明显, “凡醲者,浇之则薄” 中的 “浇” 引申为薄,因此 “浇” 水量小的语义特征义统摄其引申义 “薄” 。 “水沃则土肥。故云沃土” 中的 “沃” 引申为土壤肥沃, “沃” 水量大的语义特征义统摄其引申义 “肥沃” 。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重通过分析词义的发展,把一个词的特征义提取出来,通过分析他的特征义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核心义,可以清晰地辨析同义词的差别。

猜你喜欢
段玉裁引申义引申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兔死狗烹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神奇汉字
文人知县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