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28 05:22罗灵岭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5期
关键词:耕地监测体系

◎罗灵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相对较多的变化和理念更新,在对于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方面也不例外。在耕地质量评价过程中,不同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不同的评价因素以及不同的评价结果取向也都会给具体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

引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是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的重要工作。湖南省某区根据原国土资源部要求,在“十五”期间完成的耕地分等成果基础上,形成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2012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要求每6-8年开展耕地质量全面调查评价,每年开展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

一、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进展情况

首先,在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之中,湖南省某区于2015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县级和区级成果于9月份通过了原国土资源部验收。2016年度成果目前处于县级成果编制阶段。其次,对全区耕地质量全面调查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分等参数体系调查梳理完善工作,多次协调自治区气象局和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等相关部门收集相关基础数据,用于开展耕地质量全面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已收集到11个市的数据。并且,通过对2015年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分析,全区耕地面积为440.65万公顷,耕地质量分布在4~11等,其中优等地(1~4等)占耕地总面的0.2%,高等地占44.36%,中等地(9~12等)占55.44%。优等地在部分区域出现集中,其他等别耕地在各地均有分布。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持续建设,全区范围内耕地质量平均等从8.65提升到8.63。最后,于全区范围之内共布设了980个监测点。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分析,我区耕地呈土壤酸化和逐步干旱的变化趋势。

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重视程度不足。全区范围之内的所有市县均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重视程度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由于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各地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2.耕地质量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与其他部门协调不畅。耕地质量全面调查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调查工作,不但所涉及的区域面积和行政区划区域众多,同时也涉及环保、农业及气象部门的行业基础数据,虽然在实际耕地质量调查工作中也经过多次与农业厅沟通协调,但是目前仍未收集到部分市区以及区县的参数调查数据,导致该项工作推进效率不高甚至无法推进。

3.实际工作衔接不到位。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在国家层面由部中心承担,而省一级委托规划院作为区级技术承担单位开展,不利于工作的上下衔接,以及和市县土地整治机构的沟通协调。

4.经费尚未落实。耕地质量等别全面更新评价工作与“三调”统筹部署、分头实施,但此项工作的工作经费尚未落实,导致该项工作无法全面铺开。同时筹备开展全区统一构建监测网络体系工作,但由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未单独纳入年度预算,导致该项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且经测算该项经费仍约20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评价管理水平提升建议

1.加强责任落实及业务培训。建议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层层压实各级责任,将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列入各级年度绩效考核重点。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市县级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市县级成果质量。

2.加快推进统一构建监测网络工作。统一构建监测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监测网络布局,有效解决各地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承担单位经常性变动,工作延续性无法保障,以及相邻县域间监测类型、监测点布设不衔接的问题。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参数调查是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修订工作的重要参考,也是全区全面更新评价体系修改完善的重要基础数据,关系到全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意义重大。从省级层面继续与农业部门沟通协商,及时完成全区分等参数调查工作。

4.吸纳高技术人才,应用新技术。高技术专业人才是工作又好又快完成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方法是完成工作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涉及到大数据的收集、叠加图形的分析研究、软件开发等各个专业,使用常规方法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所以,这项工作需要能够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图件、处理相关数据的技术型人才,只有许多这样的人才存在于团队之中,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以及最终结果的质量。

四、LESA综合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以LESA综合评价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子体系(LE)和立地条件评价子体系(SA)。LE体系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要素和耕地地力评价要素指标选取构建,主要反映耕地自然质量水平的高低;SA体系由工程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等选取构成,主要体现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改造项目对耕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研究,综合探讨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情况。

2.研究方法。(1)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独立耕地,其划分能够直观反映出耕地在质量和立地条件等方面的空间差异性。(2)LESA体系的构建。该体系由LE子体系和SA子体系两部分组成,在全面规范可持续的原则下,选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和立地条件评价指标。依据研究目的及选取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LE体系包括土壤物理要素指标、化学要素指标和环境要素指标,SA体系由基础设施条件指标、耕作便利条件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指标、土壤培肥等指标构成。(3)评价因素作用分值计算。①耕地自然质量条件评价(LE)因子作用分值计算。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子包括表层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地形坡度等指标,定性定量综合评定耕地自然质量。依据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②耕地立地条件评价(SA)因素作用分值计算。SA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属性不同,其作用分赋值方法不同。通过线性衰减模型计算道路通达度、耕作距离等扩散性因子作用分值;其他因子则根据实际情况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等级范围内,再根据其影响水平的高低对各个等级赋予相应的作用分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耕地质量调查和耕地质量水平管理是地区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和参考,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地区的健康发展和耕地质量现状变化趋势的有效掌控。虽然现阶段的耕地质量调查工作和耕地质量管理内容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但随着统一构建监测评价体系的建设、统一构建监测网络的形成、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的不断加强以及工作经费的进一步落实,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将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耕地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耕地时节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