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克磊
(吉林财经大学)
教育是人才交流互动、教学创新实践、学术思想碰撞、文明深入互鉴的重要渠道,我国立足深入对外开放背景指引高校做好外事管理工作,旨在引领高校肩负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责任,使我国教育体系能够与国际社会接轨,在此基础上汲取更优育人理念、方法、资源养分,推动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稳健发展。然而,在高校外事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目标设置不合理,工作重点模糊,工作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影响高校外事管理成效。基于此,为助推我国高校育人事业稳健发展,探析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育人理念是高校教育工作灵魂,在开展外事管理工作过程中,国际化先进育人思想涌入国门,对传统育人理念产生冲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内驱动力,继而使我国高校教育思想更为先进。
当前我国科技、航天、经济等领域均持续对外开放,要求人才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了解国际社会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使人才学习探究活动更具发展性。高校在开展外事管理工作时了解国际人才培育领域最新动态,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调整本国人才培育目标,助推人才深入学习掌握国际文化及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语言、文化环境、思维模式,使人才能够立足所学专业与国际社会接轨。
在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中可以整合国际教育资源,将其应用到高等教育教材改革中,有利于高校创编“校本”课程,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凸显本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优势,使学生在传承本国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习汲取更多国际社会知识营养,达到提高高校新时代教学内容改革质量目的。
教研是弥补高等教育育人缺陷重要途径,为避免教研思路较窄,教研实效性欠佳,高等教育在教研时开展外事管理工作,创立国际教研项目,组织开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议,聘请国际教育专家针对高校教研提出宝贵意见,建立国际化专家教研体系,为高校教师教研给予支持,解读国外高等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在掌握国际学术动态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做好教研工作,一方面赋予高校教育研究国际性,另一方面提升本国教育研究成果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同时可强化高校师资力量,为高校持续创新育人模式,助推高等教育事业落实国际化发展目标奠定基础[1]。
当前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存在眼界较窄现象,围绕国内教师外派、国外学者接待、国际学者聘用、学术成果交流等领域展开管理工作,虽然可以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但却缺乏计划性、规范性,同时未能针对工作成果应用予以监督,降低外事管理工作质量。
为保障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一贯性、科学性,需明晰其工作关键,旨在优化外事管理工作体系,赋予有关工作全面性。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外事管理缺乏预判性、统筹性,加之应急机制缺位,只能根据现有需求展开具体工作,虽可以增强有关工作针对性,但却无法紧抓管理重点,出现浪费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资源消极现象。
创新是助推客观事物发展动力源泉,一旦创新滞后将出现工作模式僵化、思想陈旧、评价片面、缺乏影响力等消极现象,使工作成果经受不住时间考验。在教育国际化日益活跃背景下,高校工作创新思维形成,立足外事管理领域多做尝试,旨在提高高校管理工作创新有效性,解决外事管理创新无法满足高校工作需求现实问题[2]。
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发展需遵循下述原则:第一,深入改革原则,保障高校外事工作方向与本国深入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人才需求一致;第二,实事求是原则,确保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与之育人环境、条件、生源特点、办学宗旨等相契合,使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更加有效,避免出现有关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期许相悖消极现象;第三,以人为本原则,突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为学生、教师、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服务特性,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可行[3]。
首先,加强国际社会及国内社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营建实时、科学工作管理发展氛围,立足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生管理等领域,明确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目标,使之专家聘用、教师外派、国际学者接待等管理工作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实时高效;其次,以各院系为依托立足顶层设计解构外事管理工作目标,旨在加强教学互动、学分互认、国际合作,各院系、各领域可以明晰服务主体,看清工作局势,以此为由设定工作方案,赋予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协调性、预见性;最后,加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监督,明确监督制度、标准、流程、规范等细则,确保工作目标能够落到实处,可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通过管控发挥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优势,展现我国教育风采,汲取国际教育营养,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
第一,优化高校师资力量。立足国际社会以助推本国高校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为导向聘请国外专家学者及优秀管理人员参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理念、方法、资源与国际社会接轨,使本校师资力量更强,同时还可通过外事管理为本校优秀青年教师深造探寻良机,达到不断强化本校师资力量目的;第二,国际教育交流互动。以高校外事管理为媒介创设国际社会教育互动平台,为联合开发教研项目,优秀教育技术引进来、走出去,各国定期开展教育研讨会创造有利条件,使国际教育体系碰撞更具实时性、灵活性、发展性,继而助推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发展;第三,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国际教育空间具有动态发展特性,高校外事管理工作需紧抓“灵动”要点,在此基础上将本校工作成果渗透在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实时统筹国际教育事业发展数据信息,助力高校改进发展目标,使之国际化教育目标与时俱进贯彻落实。
首先,明确创新关键,将创新纳入高校外事工作发展体系中,作为顶层设计一部分,使之与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发展保持同步;其次,规范创新细则,将创新视为有关工作发展关键一环,使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创新标准统一、流程合宜、制度清晰、责权明确,增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创新系统性;最后,应用“互联网+”思想,创设跨境高校教育互动平台,确保国内外高校外事工作信息共享,提高管理策划有效性。运用信息手段规设高校外事管理工作风险预判模型,剖析其外事管理工作新基点,以此为由持续优化工作体系;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统筹相关管理工作数据,通过存储、挖掘及应用数据,在高等教育研究、改革、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过程中给予支持;以高校外事管理网络为媒介共享科研成果,在网上举办学术研讨会,赋予国际社会教育学术探究实时性;以高校外事管理服务主体为依托创设电子档案,存储管理资料,为师生、管理者等主体及时运用有关资料解决现实问题并提高外事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提升其服务水准,继而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得以创新发展[4]。
综上所述,开展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具有推动高校教育理念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校教学内容改革质量,赋予教研成果国际性等积极意义。基于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需合理设置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目标,找准高校外事管理工作重点,重视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创新,在深入改革、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原则指引下使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满足本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继而助推高校新时代教育管理活动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