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0-02-28 00:30:29杜美华孙卫卫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数学课程导向

杜美华 孙卫卫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大学数学是理工类和经管类本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石,也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各种能力的高素养人才的基础保证。

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致力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为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随着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会》的正式成员,我国的高校掌握了成果导向教育的先进理念并指导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果导向教育简称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由美国Spady等人于 1981 年提出[1],其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基于此先进的理念,为更好地发挥大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优势

1.以成果为导向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成果作导向,重视学生学习成效及学习能力,明确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强调由“知”而内化为“识”,进而付诸于“行”,进而达到“知而有识、学而善用”。

2.以学生为中心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组织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要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有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应用实践创新能力,进而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持续改进为原则

成果导向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是以“持续改进”为原则,通过“需求-探索-反馈”的思路,不断地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从教师中心转为以学生中心,从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具有探索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每年毕业生的工作需求和专业需求,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在每年组织的校友会中,通过往届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工作需求,来反哺学校的培养方案,不断改进,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社会工作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

二、以成果为导向,实施教学策略

成果导向主要强调四点:一是想要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二是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为了什么;三是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想要的学习成果;四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判断学生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3]v围绕这四点,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在成果为导向的目标下,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1.以“产出”为导向,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理念要由“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学”相长,师生平等;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理论与现实相关联,挖掘人文因素、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转变角色,由“传授者”改为“参与者”,由“师道尊严”改为“师生平等”;教学方法要由“讲授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研讨式”,由“自学式”改为“合作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应用”为导向,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大学数学的概念和知识都有实际的引入背景,并且大学数学是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有力工具,在数学课程讲解过程中,通过贴切的真实案例或知识产生的实际问题背景,构建数学课程知识体系,理解数学在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琴岛学院在特色班教学中,每一个月布置一次大作业,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或者让学生分组寻找相关知识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解决,带入课堂进行分享,完成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入平时成绩中,以此检验和督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高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加强数学课程的应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研究实践能力。

3.以“专业”为导向,加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

大学数学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要领理论和数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归纳类比、综合抽象及运算能力。为了能够让数学课程更好地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其基础性作用,数学教师与不同专业课老师沟通,体现不同专业中数学应用的侧重点,在对学生教学时,应加强相关数学理论或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并列举相关专业的简单应用案例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强化在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如在土木系中,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对于积分的元素法使用较多,在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导数应用较多,工程管理学生,对矩阵要求比较高,老师在不同专业的授课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4.以“创新”为导向,加强知识学习的实践性

每年让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高等数学竞赛,通过开设相应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软件及相应算法,讲解典型案例与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教会学生建模的方法与思路,按照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学会自由搭配分组分工,团结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快速学习来合作完成任务,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的目的。同时结合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对数学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成果导向教育”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数学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育数学课程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电子商务》教学探讨
犬只导向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