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铂联合黄芪甲苷对乳腺癌大鼠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2-28 12:28刘铁钢闻春艳申铉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甲苷灌胃外周血

刘铁钢 闻春艳 申铉三

(1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内蒙 通辽 0280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理科)

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女性常见肿瘤之首,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1~4〕。顺铂是常用化疗药物,黄芪甲苷在抗肿瘤方面能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机体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5,6〕,本文观察顺铂和黄芪甲苷联合用药治疗后检测乳腺癌大鼠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炎性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IL-6、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析联合用药抗乳腺癌肿瘤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7,12-二甲基苯并蒽购于Sigma公司;顺铂由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73652)提供;黄芪甲苷由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L1303325YY)提供;大鼠IL-2、IFN-γ、IL-1、IL-6、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购于北京鼎国生物有限公司;鼠抗CD3+、CD4+、CD8+流式细胞学试剂盒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Epoch酶标仪(美国Biotic公司)、Epics-XL流式细胞仪 (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

1.2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选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45只,体质量(180.7±2.4)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吉)2018-0007,购于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将7,12-二甲基苯并蒽溶于橄榄油中(25 mg/kg),灌胃一次1 ml/w,连续4 w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

1.3实验动物分组和给药方式 将造模成功乳腺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顺铂联合黄芪甲苷组(联合用药组)各15只。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顺铂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5 ml/kg)及腹腔注射顺铂(2 mg/kg)、联合用药组给予黄芪甲苷(2 mg/kg+12 g/kg)灌胃及腹腔注射顺铂(2 mg/kg),灌胃1次/d、腹腔注射1次/3 d,连续治疗21 d。

1.4标本采集 实验结束次日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摘取眼球取血4℃保存待测,同时剪下肿瘤组织-80℃保存待测。

1.5各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的检测 肿瘤组织悬液制备,按重量(g):体积(ml)=1∶9的比例,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上清液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设定空白孔、标准孔和待测样品孔,严格按照试剂盒流程操作。

1.6各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4+/CD8+水平的检测 严格按照流式细胞学试剂盒流程操作。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基本状态的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体重、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体重略降低(P>0.05)、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体重增加、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见表1。

表1 各组体重和肿瘤体积的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1)P<0.05;与顺铂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2各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及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联合用药组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IL-2、IFN-γ、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IL-1、IL-6、TNF-α及CD8+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用药升高或降低均较顺铂组明显(P<0.05)。见表2、3、4、5。

表2 各组外周血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比较

表3 各组肿瘤组织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比较

表4 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

表5 各组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4+/CD8+水平的比较

3 讨 论

肿瘤病因、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多样,因其难治愈被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之一〔7〕。肿瘤患者因肿瘤的迅速生长及肿瘤组织对邻近器官的刺激作用,常会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中,继而引发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这类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基因最为广泛研究的有IL-2、IFN-γ、IL-1、IL-6、TNF-α、CD3+、CD4+、CD8+及CD4+/CD8+等〔8,9〕。活化的T细胞能产生IL-2、IFN-γ抑制肿瘤增殖;TNF-α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过量会引起免疫病理损伤介导炎症反应;IL-1、IL-6是促炎性因子,它们在体内的升高代表机体存在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免疫调节细胞,其表面CD分子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细胞分数如CD3+、CD4+、CD8+,这些分子出现异常,说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0~15〕。

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紫杉醇、替莫唑胺及顺铂等,长期使用或者大量使用会对机体自身脏器产生毒性作用及耐药性,因此寻找抗耐药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及降低机体器官毒性损伤的药物尤为重要〔16,17〕。

本实验提示顺铂联合黄芪甲苷治疗乳腺癌大鼠作用优于顺铂单纯用药,其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有效上调免疫因子IL-2、IFN-γ、CD3+、CD4+、CD4+/CD8+水平,下调IL-1、IL-6、TNF-α、CD8+的水平有关,这一发现可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甲苷灌胃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同源盒基因2在大鼠慢性肾衰竭致血管钙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中药成分黄芪甲苷抗肿瘤研究进展
黄芪甲苷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SPC-A1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PM2.5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
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灌胃中链甘油三酯不同时程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