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社区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2020-02-28 12:29胡月琴王兰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计分被试者空巢

胡月琴 王兰爽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3.26%,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1〕。空巢老人在整个老年人群体中占比较大,截至2011年,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占比分别为49.7%和38.3%,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比例将达90%〔2〕。在老龄化与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分析好国内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才能针对性地为空巢老人认知能力的退化做好干预措施,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地区的社区空巢老人为例,旨在探讨国内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在北京市普通社区选取身体基本健康的空巢老人31名,年龄60~80岁,均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自愿参与本课题研究,可正常语言表达。本次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77.5%),排除重大疾病、濒临死亡和精神异常者。

1.2调查工具 (1)社会调查问卷:①自编社会交往调查表(SEQ),包括婚姻状态,子女、亲戚、朋友的数量及联系频率,共11个题目;联系频率分为见面频率和电话频率,分别从非常少(1分)到非常频繁(5分)计分。其中社交频率调查表共20个题目,以从不(0分)到每天或差不多每天(5分)计分,分为正式活动和非正式活动两类,总分作为社交频率的评估。②自编社会支持评估调查表:共12个题目,从强烈不同意(1分)到强烈同意(7分)计分,总分和1、2、5、10题的算术平均分作为社会参与度的评估。③社区调查表(BSCS):共8个题目,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计分;包括4个维度,其中需要实现(NF)为第1、2题的总分,成员(MB)为第3、4题的总分,影响力维度(IN)为第5、6题的总分,情感联系维度(EC)为第7、8题的总分,4个维度的得分作为社区参与度的评估。④社会交往策略量表(SOC):49道题,每题有2个长句,选择正确得1分,错则不得分,题目分为选择性选择(ES)、(C)、社交补偿维度(O)、最佳选择维度(LBS)4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按照答对题目计总分,4个维度的得分代表社会策略的评估〔3〕。(2)认知能力评估量表:①简易智能量表(MMSE),包括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个题目,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0分,量表总分0 ~ 30分。用MMSE区分正常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80%和90%左右。研究显示,MMSE作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筛查工具在临界值选取恰当时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高达94.44%与95.00%,且具有较高的信度〔4〕。②韦氏逻辑记忆量表,2个题目,被试者回忆起一个细节计0.5分,否则不得分,总分为该测验分数,用来测查被试者的记忆力。③数字广度测验分为顺背和倒背2个测验,背诵数字个数即为该测验得分。④连线任务,完成测验所用时长作为评定被试者记力的得分依据。⑤韦氏词汇测验,按照答对个数计分,用来测查被试者的理解能力〔5〕。(3)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等。(4)健康信息问卷:包括既往病史、服用药物等。(5)排除量表:①抑郁自评量表(CES-D),20个题目,从没有或几乎没有(少于1 d,0分)到几乎一直是(5~7 d,3分)计分,总分作为抑郁状态的评估,得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有抑郁症状〔6〕。②自我建构评定测验(SCS),30个题目,从非常不符合(1分)到非常符合(7分)计分。题目分为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两项,每一项总分相加,两个总分代表自我建构的评定〔7〕。排除量表用来排除不能正常作答的被试者。

1.3调查程序 由受过训练的心理学学生按照统一的指导语一对一施测。对于存在视力问题、听力问题、书写困难无法自主完成问卷的被试者,部分量表可采用口头方式完成作答。作答完毕后,问卷当场收回。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人口学特征空巢老人认知能力 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韦氏逻辑记忆Ⅱ、不同婚姻状况空巢老人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倒背、不同性别空巢老人韦氏词汇测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认知能力比较分)

1)与71~80岁、2)与已婚、3)与女性比较:均P<0.05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空巢老人社会交往 空巢老人在NF性别组、MB性别组、非正式活动婚姻状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社会交往比较分)

1)与女性组、2)与已婚比较:均P<0.05

2.3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LBS、O得分和MMSE得分显著相关(P<0.05);LBS、O、SOC总分、SCS总分及互依型自我维度得分与倒背成绩显著相关(P<0.05);IN得分与数字广度测验总分和倒背成绩显著相关(P<0.05),EC得分与MMSE得分和韦氏词汇测验成绩显著相关(P<0.05);非正式活动得分与数字广度测验:顺背成绩和总分显著相关(P<0.05),见表3。

表3 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相关性(r值)

1)P<0.05

2.4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回归分析 剔除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发现各变量间相关性假设成立,EC得分与MMSE得分(线性关系检验系数为0.02)、非正式活动得分与顺背成绩(线性关系检验系数为0.04)、互依型自我得分与倒背成绩(线性关系检验系数为0.01)、EC得分与韦氏词汇测验成绩(线性关系检验系数为0.04)线性关系显著且均具有较强线性关系(β=0.48、0.08、0.04、0.16,SE=0.20、0.04、0.01、0.08,R2=0.17、0.10、0.21、0.13)。

3 讨 论

研究表明,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显著相关〔8,9〕。本研究中,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1)从社会交往策略来看,社交技巧诸如人生目标的数量是会选择一个重要的目标还是同时选择多个目标会影响老年人的定向力和记忆力。(2)从社会交往网络这一角度看,空巢老人和周围人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3)从社会交往频率来看,参加家庭聚会,照顾外孙子/外孙女和朋友、家人聚餐等的频率会影响空巢老人的记忆力。

本研究还发现,社会交往网络、社会交往频率、社会交往策略都对认知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人口学特征社会交往的比较与人口学特征认知能力的比较,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态不同的空巢老人在社会交往和认知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以往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及患有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10〕。婚姻状况、主观支持也同样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特别是独居的空巢女性,由于缺乏配偶的支持,会增加患抑郁的概率〔11〕。

本文结果表明,SCS总分与SOC总分、社会支持评估得分关系密切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SCS互依型自我维度得分除对SOC总分和社会支持评估得分的正向预测作用外还表现在对BSCS总分的正向预测作用。即空巢老人通过自己行为表现而得出的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知对其社会交往策略、社会支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空巢老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展望:(1)社会交往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中介作用。在考虑性别的调节作用上,有研究表明,与朋友进行社会交往不会对老年男性的认知退化产生有益影响,但会对老年女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空巢老人群体中男性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概率低于女性,只有女性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因此性别是否可以作为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的中介变量有待进一步验证〔9,10〕。未来研究还应考虑将情绪作为第三方中介变量,有研究发现,孤独的负性情绪是空巢老人群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空巢老人可以得到家庭等社会支持,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缓解,即社会支持会影响空巢老人的孤独情绪〔12,13〕;另外有研究表明孤独情绪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14〕。因此,情绪作为第三方变量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2)社会交往网络规模和类型的影响。国内外对社会交往网络的作用显示出不一样的看法,①社会交往网络规模大小造成的影响很小。②过大的社会交往网络在带来更多社会支持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压力和心理资源的损耗,而关于社会交往网络的最佳范围还没有得到明确界定〔15〕。不同的社会网络类型对于认知能力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未来社会交往网络的类型也有待进一步确定〔16〕。③不同空巢老人类型的影响。由于中国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存在,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思想观念、所处的环境、家庭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有配偶且独立居住的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要好于与子女居住者〔17,18〕。有研究表明,与配偶同住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要高于非空巢老人〔19,20〕。因此,不同类型的空巢老人在社会交往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是未来进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计分被试者空巢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德西效应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德西效应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