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力提甫·米吉提
(鄯善县人民医院,新疆 鄯善)
白内障青光眼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针对疾病病理表现多采用外科手术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视力情况[1]。随着临床外科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本研究笔者为了深化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于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特于笔者单位进行课题分析。
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眼科收治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共计45例,病例采集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其中42例患者为单眼发病,3例患者为双眼发病,女性与男性性别比22:23,年龄为58-81岁之间,平均年龄(67.58±2.11)岁。
纳入原则:(1)45例客观对象均满足《眼科疾病诊治指南》[2]中对白内障青光眼的依据,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患者及监护人对课题研究开展内容知情;(3)获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授权开展。排除原则:(1)抵触手术治疗患者;(2)无监护人陪同,无认知功能患者。
患者术前予以眼压滴眼液进行局部用药,或口服降低眼压药物,依据患者眼压情况,可酌情予以甘露醇20%进行静脉滴注,确保手术眼压处于正常范围。术前于患者球后神经予以阻滞麻醉,借助灼烧的方式进行止血,采用隧道刀于角膜后援2-3mm做反眉弓弧形切口,进行前房穿刺;于晶状体开展水分离方式,旋转进入前房,对残留皮质进行清理,置入人工晶体,辅助卡米克林进行缩瞳干预,于巩膜进行修剪制成巩膜瓣,借助显微小梁深入角膜深层结构进行咬切干预,于对应红膜进行周围组织切除,于巩膜瓣儿各边角进行缝合,观察巩膜瓣儿闭合情况,于结膜下采用妥布霉素20mg、地塞米松2.5mg进行肌肉注射,术后予以患者抗生素,随访患者治疗后3个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课题使用SPSS 23.0版本软件对课题数据进行细化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0.5眼数共13,约占比27.08%,视力恢复在0.3-0.5眼数共20,约占比41.67%,视力恢复0.05-0.3眼数共10,约占比20.83%,视力恢复<0.05眼数共5,约占比10.42%,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分析(n=48)
治疗7d、28d、84d后患者平均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眼压情况/mmHg)
表2 患者眼压情况/mmHg)
注:术后7d、28d、84d眼压数值均低于术前,#P<0.05
n 术前 术后7d 术后28d 术后84d眼压 48 35.02±4.11 18.23±1.22# 17.63±1.08# 15.24±1.05#
术后5眼继发角膜水肿情况,未予以特殊治疗,症状均于7d内自行好转;术后2眼继发浅前房中,其中1眼发生因素主要是由于滤过过长,对症予以加压包扎后症状好转,另1眼未予以特殊干预,其前房症状于5d内自行好转;3眼继发前房渗出,经激素及散瞳治疗后,其渗出情况于5d内缓解;1眼出现瞳孔不规则散大;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脉络膜大出血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白内障青光眼为临床眼科常见疾病,疾病对患者视力具有严重影响,因眼压升高导致眼部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白内障青光眼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4]。既往临床针对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多采用分次、分期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眼部损伤较大,且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5]。随着医学持续发展,联合手术技术被确立起来,一次性联合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缓解眼压,规避多次分期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因手术为侵入性操作,眼部解剖学特异性,手术侵入会导致巩膜、结膜瘢痕形成,新生血管、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较高,术后眼压控制效果不佳,于患者视力恢复无益[6,7]。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为临床治疗白内障青光眼首选的联合手术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8]。临床外科手术研究中发现,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因其巩膜、结膜受到手术机械性损伤,出现瘢痕概率较大,诱导新生血管的可能性较高,对术后眼压造成极大的影响,于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开展期间需要注意手术切口,需与角膜间距在3mm以上;小梁切除术开展先于人工晶体植入,避免顺序颠倒,以免加重浅前房概率;考虑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对外科手术耐受程度较低,于术中应加强对患者虹膜组织的保护,适当使用粘弹剂,加强对角膜内皮组织的防护,确保手术安全实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于白内障青光眼治疗中开展小切口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手术完成质量,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视力功能,临床联合治疗手术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