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2020-02-27 10:23赵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初中地理信息技术

赵林

【内容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各行各业充分融合并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展示了新型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许多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本文笔者主要讨论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课堂和教学方法之中,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希望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  信息技术  教学探究

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贴近到我们的生活,为人类的社会性活动创造了很多的便捷,同时也为教育手段的发展和革新带来了许多的契机。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科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设计的内容、知识点都较为广泛和零碎,可能不利于学生进行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将知识联系生活,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予以重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当中,地图是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当中的教学素材,更是一种直观传达有效信息的手段。在考试当中,许多题目的呈现都需要图像进行辅助表达。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手绘地图占用了许多课堂时间,也减少了精准度,若教师能够将图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则能够很大程度的消除这一弊端。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投影,或者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建立,增加图中的文字的量并采用更加清晰的方式标注出图中的重点信息,实现图形的从繁到简,将抽象模糊的信息转换具体的表述,进一步增强图像的透明度,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图文转换。这种方式也对复杂的图像更为有效。比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的学习中,时区的计算是一个难点,涉及根据太阳光线进行经度判断以及地球自转等知识点,对于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单纯通过口头讲述和板书结合很难使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但倘若教师能够用一些设计软件,比如Flash针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设计出一个动态模型,这就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想象。这样既集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益,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学习,探究知识,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吸收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素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信息网络的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可在网络上找到,这就成了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最为显著的优势。教师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补充现实资料,优化教学资料库,并构建针对每一专题的教学资料库,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黄河的治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当中,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黄河,也无法根据书本想象黄河的水污染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丰富的黄河图片、数据资料或者是更加直观的视频画面等,帮助学生了解到黄河的真实情况,当然教师在进行资料展示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文字补充。地理是一个文科的科目,它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变迁的记载。同时,从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去了解周围有相关问题的河流,通过拍摄或者形成书面报告的形式来进行资料的整理。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关于水污染严重的其他河流信息,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者是治理措施。这也是为养成学生文字素养、思维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参与感,具体可以体现在课前的导入方面来辅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巩固。

例如,在进行“长江”“黄河”“台湾”等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在课件中插入“长江之歌”“黄河颂”“阿里山的姑娘”等歌曲,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在享受美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新型的且愉快的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而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更为快速。另外,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将会形成一个知识的衔接,可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也可以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进行轮流,收集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拓展资料,在上课之前由本周的“讲解小组”给其他同学进行科普,这样也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

四、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理念,拓展学生素养

自新课改之后,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挥,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可能并不是那么愿意表达自己,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思考,去研究问题。

由于时间较为紧迫还有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所有问题进行回答,对于有些学生的疑问或是突发奇想,教材中的内容也并不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回答,比如:同样温度都很低,为什么南极没有企鹅?我们现在用的石油都是从地下开采的,那么这些石油存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地理的范畴,但是教师很难用短短几句话给学生阐述出其中的缘由。但现在网络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后通过网站来检索相关问题的答案,对课文的内容做出进一步的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地理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拓展也能够加强这部分知识点的紧密相连。另外,如果想要对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从其他的途径拓展自己,进一步完善人文素养和地理素质。

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科联系,促进课堂效果

各学科之间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具有关联性的特点,各个学科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此,为了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的人文素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过程当中,也要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人文方面的知识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自古以来,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总结出了适合生存的物种。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时,将根据地缘环境的特征,分为几个地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研究,探究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以及人类的社会活动对该地的农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知识融合,教师最后再进行汇总,可以让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更为丰富多彩,这种教学方式也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探究性。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当中,也将会通过网络对各个学科之间得到的信息进行更加立体的解读,从而加强了整节课的课堂效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教学手段的过程当中,应该与时俱进,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教学模板,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出的学生状态对教学方法进行的适当调整,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帮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科学习当中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建芳. 初探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J]. 赤子,2016(02):253.

[2] 李德青. 说说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J]. 读写算,2014(09):35.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新寺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初中地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