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疆域内特殊物产的研究

2020-02-27 23:42闫献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辽代特产研究

闫献冰

摘 要:辽地疆域辽阔,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南至河北中部,北至西伯利亚,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物产丰富。气候的独特性让辽地生产的物品也独具特色,文章就辽地物产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辽代社会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辽代;特产;研究

辽朝时无论是本地还是境外输入的产品都很丰富,现对辽代社会中的部分特产进行梳理,以了解其物产情况。

1 纺织品类

辽代生产的丝织品被称为"蕃罗",张舜民著《画墁录》中有记载:“送人使宋,曾以团茶二团易蕃罗一匹。”可以看出宋人很喜欢辽地生产的丝织品。《契丹国志》中记载蕃罗:“锦绣天下,精绝天下。”上京、中京、祖州都有官营的织造作坊—绫锦院,为皇室提供纺织品。赵永春著《奉使辽金行程录》中记载:“中京南至幽州九百里,至雄州白沟河界一千一百四十五里,冬至灵河五百里。沿灵河有灵、锦、显、霸四州,生桑、麻、贝、锦,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南京是辽朝的纺织业中心,带动了辽朝内地纺织业的发展。中京道的宜州、川州、锦州、霸州和东京道的显州盛产桑麻,除了向绫锦院提供原料外,纺织业也很发达,生产了大量精美的丝织品。此外,辽朝的服装制作精良、款式多样,有很严格的衣冠制度。皇帝经常会将丝织品、布帛及其制品作为赏赐赏给别部和朝臣。《辽史》中就有相关记载,如“圣宗统和二年(984)二月甲午,赐将军耶律敌不春衣、束带。”“圣宗开泰元年(1012)八月丙申朔,铁骊那沙等送兀惹百余户至宾州,赐丝绢。”“圣宗太平元年(1021)秋七月甲戌朔,赐从猎女直人秋衣。”“太宗会同四年(941)三月,特授回鹘使阔里于越,并赐旌旗、弓剑、衣马,馀赐有差。”“太宗天显七年(932)秋七月辛巳朔,赐中外官吏物有差。癸未,赐高年布帛。”

2 特产类

2.1 西瓜

西瓜是由辽代开始引进种植的,从此中国人在炎热的夏季吃上了清凉可口的西瓜。《奉使辽金行程录》记载:“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羊山辽墓中发现了绘有西瓜的壁画,从考古实物上证明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绘有西瓜图案的壁画。赤峰地区独特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西瓜的种植,加上当地昼夜温差大,种植出产的西瓜具有特甜、沙的口感,个大且皮薄。今天赤峰种植的西瓜远销广州、杭州、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西瓜已经成为赤峰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达27.9万吨,销售期从7月至10月长达3个月。

2.2 鹿脯

在《辽史》中多次提到鹿脯这种食品,如“圣宗统和元年(983)八月己亥,猎赤山,遣使荐熊肪、鹿脯于乾陵之凝神殿。壬子,韩德威表请伐党项之复叛者,诏许之;仍发别部兵数千以助之。”“道宗大安五年(1079)九月辛卯,遣使遗宋鹿脯。”“道宗大安八年(1082)十月庚戌,遣使遗宋鹿脯。”其中的“鹿脯”就是鹿肉干,契丹族人将新鲜的鹿肉制作成肉干,便于攜带,易于保存,而且鹿肉干的营养价值很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道:“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因辽境处在北部,冬季寒冷,辽人已经意识到食鹿肉对身体的好处,不仅自己食用,还作为国礼送给宋朝。

2.3 冻水果

辽人根据辽地冬季漫长而寒冷的自然条件,开创了制作冻果的方法,他们把晚秋时节收获的梨、柿等水果冷冻起来保存,想吃时随时解冻就能吃,非常方便。庞元英著《文昌杂录》记载:“余奉使北辽,至松子岭,旧例互置酒,三行,时方穷腊,坐上有北京压沙梨,冰冻不可食。接伴使耶律筠取冷水浸良久,冰皆外结,已而敲去,梨已融释。自尔凡所携柑橘之类皆用此法,味即如故也。”这种冷冻保存水果的方法流传至今,吃冻梨在今天的赤峰地区仍是人们在冬天的一大乐事,茶余饭后吃上一颗,酸甜爽口,健胃消食,还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佳选。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冻梨,但契丹人在一千年前就想到了这么好的保存水果的方法还是令人感叹。冻水果基本不会影响水果的营养价值,因为低温保存不仅可以减缓微生物繁殖,也能抑制一些酶的分解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这种特殊的保存水果的方法是契丹族人在生活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2.4 菊花酒

辽人很早以前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酒的大量生产使辽地饮酒人数剧增。受汉文化影响,重阳节这一天契丹人也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辽史》记载:“圣宗统和三年(985)庚辰,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圣宗统和四年(986)九月丙寅朔,皇太妃以上纳后,进衣物、驼马,以助会亲颁赐。甲戌,次黑河,以重九登高于高水南阜,祭天。赐从臣命妇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又叫“长寿酒”,其味清凉甘甜,古人认为其具有养肝气、明眼目、延年益寿等神奇功效。菊花酒还是重阳佳节登高远眺后必饮的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辽朝上至皇帝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饮用菊花酒。

3 生活物资类

3.1 铁

《辽史》中记载:“坑冶,则自太祖始并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善作铜铁器。又有曷术部者多铁,‘曷术,国语铁也。部置三冶:曰柳湿河,曰三黜古斯,曰手山。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东平县本汉襄平县故地,产铁矿,置采炼者三百户,随赋供纳。以诸坑冶多在国东,故东京置户部司,长春州置钱帛司。太祖征幽、蓟,师还,次山麓,得银、铁矿,命置冶。”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到契丹建国前后已有矿冶业,渤海人居住的辽东地区是铁的重要产地。在辽朝铁的产地分布很广,冶炼技术已经很高超,有大量工匠从事冶炼工作。《辽史》中记载:“道宗咸雍六年(1070)十一月乙卯,禁鬻生熟铁于回鹘、阻卜等界。”辽朝政府深知铁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会在局势紧张的特殊时期下令禁止将铁卖给别部,以保护战略物资。

3.2 盐

盐是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物资,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掌管盐的买卖,禁止私自贩卖,辽朝也是如此。《辽史》记载:“太祖设立盐策之法,则自太祖以所得汉民数多,即八部中分古汉城别为一部治之。城在炭山南,有盐池之利,即后魏滑盐县也,八部皆取食之。及征幽、蓟还,次于鹤剌泺,命取盐给军。自后泺中盐益多,上下足用。”可见至太祖朝后期,盐产量已經很高,能够使辽朝自给自足。“会同初,太宗有大造于晋,晋献十六州地,而瀛、莫在焉,始得河间煮海之利,置榷盐院于香河县,于是燕、云迤北暂食沧盐。一时产盐之地如渤海、镇城、海阳、丰州、阳洛城、广济湖等处,五京计司各以其地领之。其煎取之制,岁出之额,不可得而详矣。”这段记载说明辽太宗时期因将燕云十六州纳入版图而增加了产盐地面积和政府的收入。

辽代的盐产资源丰富,史料中记载有规模较大的盐池分布各地。宋朝使者路振在《乘招录》中亦记载:“上国西百余里有大池,幅员三百里。盐生著岸,如冰凌,朝聚暮合,年深者坚如巨石,虏凿之为枕,其碎者类颗盐,民得采鬻之。”从中还可以看出辽盐由于质量好并且价格低廉,使得边境私盐贸易活跃。

3.3 畜牧产品

契丹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放牧,畜牧业发达,这为辽代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契丹族畜牧产品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本地蓄养;二是各国、各部进贡;三是战争所获。畜牧产品种类主要有马、牛、羊、骆驼等,以马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羊、牛等。畜牧产品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不仅满足生活所需,同时满足生产必需。辽代牧民在长期的畜牧生产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畜牧生产技术。

4 结语

辽代地大物博,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本文论述了辽史记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特产,可以对辽代社会生活有更具体的认识,了解契丹族人的生活方式,这些特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辽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后世社会生活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二十四·王沂公行程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武玉环.辽金社会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张国庆.辽代社会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辽代特产研究
特产小吃DIY
特产大攻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