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从动起来开始

2020-02-27 22:2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附点拍子节奏感

姜 宏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

艺术教育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它是唤起儿童感知世界,开发儿童艺术潜能的重要途径。高专学前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发展创造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幼教做好音乐领域方面做好必要准备。声乐教学力图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声情并茂地演绎歌曲,如果学生把握不好节奏,那么一定会影响歌曲最终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除了声音训练外,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节奏不稳的成因

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骼,准确地把握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可以说音乐没有了节奏就成了一汪死水。

(一)兴趣爱好因素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不断练习的内生动力。有些学生对音乐完全不感兴趣,音高、节奏、旋律、美感等他们都是充耳不闻、毫无感觉,这种情况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努力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

(二)后天环境因素

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3-5岁是学习音乐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力普遍较强,就是因为敏感期音乐刺激的神经感知系统有机会被激活。而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原因,从小几乎不接触音乐,错过了敏感期,导致他们节奏感的薄弱。

二、节奏训练的做法与效果

节奏不稳到底可不可以后天弥补呢?19世纪末,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经过深入研究,运用运动神经技巧发明了一套“节奏训练体系”,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身体的运动,发展其先天的节奏能力,继而唤起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

(一)提高感知能力

节奏的领悟依赖于肌肉的运动和听觉能力,大脑把感官刺激转化为动作的速度、幅度和线条的变化,就形成了个体对音乐包括节奏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积极的反应。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听辨和对比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比如《小红帽》的第一句:“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和“独”之间的长度与“独”和“自”之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我”长,而“独”、“自”短,这样有了长短的意识,节奏型练习就有了基础。

(二)注重节奏统一

节奏最早的作用是集体劳作时的协作喊号,具有连贯、反复的特点,比如两个人一起搬东西要反复喊一、二、三、起!再比如船工号子就是要让大家统一步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鼓舞士气,形成合力,体现团结力量大。平时生活中需要节奏统一的例子也很多,看比赛时观众会一起激动地大喊“中国队,加油!”非洲人天生节奏感就非常好,那是因为他们常常一个部落一起跳舞,节奏不齐容易踩脚。因此,上课时为了增强统一和平均意识,我们就从集体统一数基本拍做起:四拍子数1、2、3、4;三拍子数1、2、3;二拍子数1、2,接下来训练心里数,口念“哒”,用手帮忙也可以,这样循环往复,像钟摆一样平均,学生渐渐就能掌握较复杂的节奏了。

(三)强化动作训练

除了用手数拍子、打节奏外,身体随节奏动起来是很好的训练方法,第一种做法:点头,数一个数点一下;第二种做法:身体左右摆动,一个数向左一个数向右;第三种做法:曲腿点地,数一个数曲一下腿。这样意念和肌肉记忆与参与结合起来,节奏感慢慢就找到了。

(四)体现专业素养

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在整个乐曲或乐曲部分中,具有典型意义并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即节奏)的敏感度,学生有了节奏感,才能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型,从而感受到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教师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可以通过节奏模打;双手分工,即一只手打拍子另一只手打节奏;手打拍子口念“哒”;还有口数拍子身体表达节奏等方式进行训练。知识点包括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正附点、反附点、切分音、三连音等等。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重拍:也就是强调重音!没有重拍,节奏仅仅是节奏,而有了重拍,节奏就是音乐了。一般来讲,重拍都是在数“一”的数字上。

2.强调音:在复杂的节奏中,重拍落在数“一”之外的其它音上:切分音强调中间的音,如《颠倒歌》中“大狮子”诙谐幽默地强调了“狮”;后十六强调第一个音,如《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的衬词“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要把“嘿”唱得特别重,体现出振奋和喜悦;反附点强调第二个音,如儿歌《彩霞》中的“彩霞”“阳光”等。

三、节奏感培养的设想与建议

既然节奏感对音乐表现这么重要,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进行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建议如下:

1.音乐各相关课程都需要重视节奏感的培养,设计相应环节强化节奏训练,这样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歌曲的驾驭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特别建议开设视唱练耳的专业理论课,为节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这样就能够比较系统地进行节奏等相关训练了,效果肯定比单纯在声乐课中以点带面地进行节奏训练好很多。

节奏训练在音乐表现中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只有让学生解放天性,“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准确把握歌曲节奏,才能使每首歌曲都散发出有序的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附点拍子节奏感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妈妈的竹拍子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光明正大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